新常態下經濟指標黯淡 欲"前低後高"需改革兜底
- 發佈時間:2014-09-02 07:0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曹慧敏
8月官方及匯豐PMI指數同比雙雙下降。如果以7月為分水嶺,今年上下半年經濟和政策風向明顯分化。上半場,經濟弱而不穩,政策鼓點漸“強”,下半場在“開門紅”後,逐漸回落至榮枯線的PMI走勢又令人有所觀望。
有業內人士指出,中國經濟通常呈現的“前低後高”的軌跡或許會被打亂。宏觀調控術再次面臨挑戰,多位經濟學家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改革同步進行時,微刺激政策仍然需要繼續,而貨幣政策應該向中性略松方向微調。
固投單月增速下滑明顯
面對上半年經濟下滑,決策層推出了定向降準、加大棚戶區改造、加大鐵路投資以及穩出口等諸多微刺激政策。由此,二季度國內經濟增速回升至7.5%。
但昨日(9月1日)發佈的8月大型企業PMI較前月下跌0.7個百分點,表明前期國內穩增長政策對實體經濟持續復蘇的貢獻有減弱跡象。
固定資産投資多年來始終是拉動經濟增長的“火車頭”,該指標前7月累計增速僅為17%,仍在回落中,單月增速下滑亦十分明顯。平安證券分析師魏偉表示,這主要是由於製造業和中央項目投資增速的大幅回落所致。
宏觀經濟見微知著,北京一位廢品收購站站長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自今年以來,廢品收購價格始終處於下跌之中,一個小礦水瓶收購價已經從0.1元逐步下跌至0.07元。
永安期貨報告表示,廢紙收購連接紙業生産,與包裝等行業也緊密相關,進而聯繫著服裝、物流等産業。廢紙收購價大幅下跌,意味著這些産業也面臨“寒冬”。7月份以來,各地限購政策的陸續放開對房地産行業投資形成了一定的支撐。然而,投資的短暫反彈難以阻擋房地産行業的下行趨勢。
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房地産投資不旺使得建材水泥需求很大程度上被縮減,而房屋銷售量上不去對家居和家電等消費品行業産生衝擊。
信貸融資血液也並未有效支撐實體經濟骨肉的發展。有湖北統計局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企業融資門檻和成本居高不下是老大難問題,工業企業利息支出增長率已經逼近10%,呈現上升態勢。
這是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時亟須解決的問題。有不願具名的政府智庫人士對記者説,表面看是實體經濟運作問題,背後是經濟轉型的痛點折射,大而低效的企業憑藉資本和政策資源綁架了金融體系,劣不汰則難致優勝。
政策力度加碼成必然
在8月的兩大PMI指標公佈後,大多數分析者都判斷,短期經濟刺激政策在所難免,力度和方向則要取決於經濟運作實際情況而定。光大證券報告認為,考慮到二季度基建投資加碼並沒能對衝地産持續下行對經濟增長的負面衝擊,再加上今年3季度基建投資還將面臨去年高基數的壓制,“我們認為,地産政策進一步放鬆,勢必成為未來一段時間政府穩增長的重要內容。”
該機構還認為,社會融資成本居高不下的現實,則要求貨幣政策進一步放鬆。
上月底,央行宣佈引導農村金融機構降低涉農貸款利率,支農再貸款執行優惠利率,貧困地區符合條件的農村金融機構的支農再貸款利率還可在優惠利率基礎上再降1個百分點,揭開了定向降息的序幕。
“考慮到未來多點定向降準與定向降息,實際上也達到了全面降息降準的效果,對降低全社會的融資成本有所幫助。”沈建光説,未來定向降息也有望從農業擴圍至棚戶區改造和小微企業等。
為何依然是貨幣?很重要的原因是財政已經面臨相當大的考驗。
今年前7個月財政支出同比增長15.0%,遠高於全年9.5%的預算支出增幅。截至7月底的累計財政盈餘是7889億元,低於去年同期的11370億元。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測算結果為,在無作為情況下,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會在近幾年跌至6.2%,但戶籍制度改革等內容將更大限度釋放人口紅利,增加勞動力供給,並且不會犧牲經濟增長。
下半年,財稅、戶籍、國企等改革已在靜待“發令槍”。沈建光表示,中國各項改革必須同步進行才可,而且改革非一日之功,因此短期刺激措施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