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國際經濟 > 正文

字號:  

美國大銀行風險未除? 債務過重死灰複燃

  • 發佈時間:2015-05-18 09:22:1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雷曼兄弟公司破産迄今將近7年了,但是銀行衍生品的威脅並未消除。

  銀行業風險再現,與美國銀行業對待“大到不能倒”問題的態度以及監管層遲遲不下狠手有直接關係。雷曼兄弟公司倒閉時,美國大銀行為了獲得救助,都向納稅人和政府寫了一份冗長的“遺囑”,誓言若獲救不會再度陷入資不抵債的境地,甚至承諾會從內部拆分業務來避免“大到不能倒”。

  然而,當復活後,銀行們千方百計玩起了“變臉”遊戲。最近他們最棘手的一件事就是讓遊説團竭力軟化監管者在“大到不能倒”問題上的態度。

  近日,美國國債收益率的飆升備受全球關注,專家認為,美債收益率全年居高不下的一個關鍵因素在於:美國眾多銀行並沒有購買。

  事實上,根據SNL金融數據顯示,在第一季度,18家最大的美國銀行已經開始減持美國政府債券至26億美元,這似乎意味著美債收益率已經見頂。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大銀行不持有或減持美國國債的同時,卻在大幅增加住宅抵押貸款類債券。據統計,銀行持有的抵押貸款債券在第一季度增加了285億美元。銀行還購買了64億美元市政債券和增持了22億美元抵押按揭債券。這些美國大銀行就是不愛買國債,它們只喜歡機構債和資産支援債券,持有數量達到78億美元。

  債務過重

  目前為止,這些活下來的大銀行依然沒有舍掉這些高風險産品,只是它們如今在通過海外子公司來操作

  美國大銀行的以上舉動讓人不由地聯想到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的原因,就是銀行持有的房地産壞貸問題嚴重。美國一些經濟學家最近頻繁指出,美國大銀行現在又形成了一個危機火藥桶,原本就規模龐大、複雜不透明的它們隨時都在威脅國際金融體系。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前國際貨幣基金首席經濟學家西蒙·約翰遜(Simon Johnson)近日撰文警告稱,無論是資本充實度,還是金融衍生産品的管理運作,被美國政府救活的那些“大而不能倒”的銀行所蘊含的風險較2007年金融危機前都沒有什麼實質性削減,這就意味著,一旦遇到打擊,危機噩夢會隨時出現。很顯然,如果再來一場金融危機,這些大銀行根本沒有能力自救,它們還是要靠納稅人資金來實施救助。

  目前,最令人不得不擔憂的一個危機導火索是:一旦希臘政府債務出現違約,歐洲和全世界上會發生怎樣的連鎖反應,至少現在沒有一位專家能夠説得清這個後果。

  約翰遜指出,大銀行們早已好了傷疤忘了疼,現如今,它們的資本負債表上累積的債務過多,而自有資本卻少得可憐。全球監管高度不均衡,而且監管者還麻木無知,使得結構性弱點愈發凸顯出來。他認為,如果再不汲取教訓及時遏制,下一次金融危機將兇猛異常。

  調查數據顯示:美國大銀行中,杠桿化最嚴重的是摩根士丹利,該行現在的凈資産只有不到4%,這就意味著它們資産負債表上96%的部分都是其他形式的債務。而花旗銀行2008年11月的凈資産業只有不到4.3%。由此可見,其他銀行的凈資産比率恐怕也不會更高,平均數也不會超過5%,危機言論並不是聳人聽聞。

  巴塞爾協議Ⅲ將允許銀行借入多達其資産97%的債務,美國提出的法規也允許最大的銀行業控股公司借入多達資産95%的資金(雖然測算銀行資産也往往具有爭議性),這些監管條例從源頭上就為大銀行製造危機提供了條件。

  約翰遜認為,最危險的衝擊源恐怕還是來自這些大銀行自身。雷曼兄弟公司破産迄今將近7年了,但是銀行衍生品的威脅並未消除。花旗銀行、美國銀行、摩根大通、雷曼兄弟以及美林證券以前都因為操作大量高風險、高杠桿的合成型抵押貸款支援債券而資不抵債。目前為止,這些活下來的大銀行依然沒有舍掉這些高風險産品,只是它們如今在通過海外子公司在操作。當銀行面臨巨大壓力時,它們就會被迫將這些子公司重新拿回到自己的資産負債表當中,導致債務過重。類似的事情在上次危機當中就發生了,花旗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這些漏洞為何至今還未被填堵起來,主要還在於政府支援的隱性擔保政策,事與願違地鼓勵了各銀行借入資金,承擔風險,最後變得“大到不能倒”。摩根大通在倫敦的60億美元交易損失、最後以19億美元和解費告終的匯豐銀行洗錢醜聞,以及最近五大銀行以60億美元了結匯率操縱等醜聞都表明,大型銀行不僅大到不能倒,而且還大到難以管理、難以控制、難以監管。

  不光美國銀行業債務在增加,美國消費者也再次走上了“花未來錢”的老路。根據美國個人理財網站CardHub.com 3月9日公佈的最新調查報告,2014年美國信用卡凈債務增至創紀錄水準,高達571億美元,較比2013年增長47%,預計今年美國信用卡新債務將攀升至600億美元上方。

  個人理財網站還表示,受2008年金融危機催生出的擔憂情緒影響,迫使很多消費者選擇削減支出,尤其是零售支出,到2009年時,美國信用卡凈債務減少至近100萬美元。然而,自2009年以來,信用卡凈債務連續五年呈現增長軌跡。數據顯示,單就去年第四季度,美國信用卡凈債務新增450億美元,今年的債務增速將更快。另據2月下旬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有37%的美國人的信用卡債務等於或者是超過了其應急存款的數字,即每3個美國人就有1個隨時可能面臨財務困境。這再次表明一個事實,美國人又不儲蓄了,借債生活已經成了一種生活習慣。

  死灰複燃

  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主席馬丁·格倫伯格在5月11日撂出狠話,“如果再有一家像雷曼兄弟一樣的主要金融公司出現問題,聯邦政府將不會用納稅人的資金去救助,會允許大銀行走向破産”

  銀行業風險再現,與美國銀行業對待“大到不能倒”問題的態度以及監管層遲遲不下狠手有直接關係。雷曼兄弟公司倒閉時,美國大銀行為了獲得救助,都向納稅人和政府寫了一份冗長的“遺囑”,誓言若獲救不會再度陷入資不抵債的境地,甚至承諾會從內部拆分業務來避免“大到不能倒”。

  然而,當復活後,銀行們千方百計玩起了“變臉”遊戲。最近他們最棘手的一件事就是讓遊説團竭力軟化監管者在“大到不能倒”問題上的態度。去年,由二十國集團(G20)監管機構提出的一項草案,要求全球最大30家銀行的總損失吸收能力(TLAC)至少要相當於風險加權資産的16%至20%。

  該要求草案建議,全球資産規模最大、最具系統性風險的30家銀行必須確保在沒有納稅人資金救助的背景下獨立應對金融風險或直接走向倒閉。這一新規旨在確保當一家大型銀行倒閉時,將由銀行債權人而非納稅人承擔其成本。

  也許是感應到了來自監管層的壓力,外媒報道稱,近來銀行業的遊説力度在不斷加碼,而大選候選人就是他們的遊説對象。大銀行警告稱,如果不軟化監管者即將出臺的這一強制政策,它們將很難應對跨境銀行業面臨的風險。

  華爾街類似的遊説活動很多。此前有提議要求把它們可以與其他大型銀行進行的衍生品交易總額限制為其自身股本的10%時,一些銀行就反應強烈,因為此項限制將會促使諸如摩根大通和高盛等銀行大幅削減並限制他們進行的衍生品交易數額。高盛對此項建議作出反擊稱,如果為了安全起見而削減這項可賺錢的業務的話,那麼會造成“一系列範圍廣泛的負面經濟影響”。比如,會導致金融危機災難重演,對美國的經濟增長和國際競爭力造成不利影響,對市場流動性造成可怕危害,甚至失業率持續攀升。

  面對納稅人多年的指責,監管層終於無法繼續沉默了。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主席馬丁·格倫伯格(Martin Gruenberg)在5月11日撂出狠話,“如果再有一家像雷曼兄弟一樣的主要的金融公司出現問題,聯邦政府將不會用納稅人的資金去救助,會允許大銀行走向破産。”他認為,美國目前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很小,監管者有能力強迫銀行進行結構改革,監管機構可以及時捕捉和拆除那些即將崩潰的銀行給金融系統帶來的威脅,也會與全球監管機構協調避免風險。

  新規則或將擠壓利潤

  根據新規則,新的緩衝資本必須至少相當於銀行杠桿比率的兩倍。這意味著,在銀行必須持有的緩衝資本中,有一些必須由銀行旗下的大型海外子公司持有,以便令銀行所在國以外的監管機構感到安心

  金融穩定理事會主席、英國央行行長馬克·卡爾尼此前就很支援TLAC草案,他認為該計劃在終結所謂“過大而不能倒”的銀行方面是一個分水嶺標誌。一旦得到執行,新規則將在全球系統性銀行被分解的問題上扮演重要角色,在節省政府公共補貼的同時,還不會對金融體系造成大破壞。

  根據全球監管機構提出的最新計劃,高盛集團和匯豐控股等全球性銀行應該從2019年1月份開始持有相當於其風險加權資産16%到20%的債券和股票作為緩衝資本,其中債券應可被轉換為股票,從而為那些陷入困境的銀行提供支援。這些銀行的總緩衝資本中將包括最低的強制性核心資本要求,大型全球性銀行必須持有這種核心資本來抵禦未來可能會有的危機。

  許多銀行抱怨稱,分配危機應對資金的要求太高,會影響銀行解決問題的能力。美國金融穩定理事會表示,這一規則會提高監管機構的信任度,避免採取更加複雜的地方性措施。預計最終版本的TLAC規則將於今年11月的G20峰會上公佈,實施將於2019年開始。

  “這項措施是激勵跨境合作的方式之一,聽上去沒問題,但是操作起來就會問題重重,只會導致大銀行更加脆弱。”瑞士信貸集團分析師威爾遜·歐文表示。如果國家監管者強加給子公司吸納補貼,這筆資金幾乎可以遊走在全球被需要的地方,這樣只會增加全球銀行業的金融風險,一旦危機發生,可能比2008年的還嚴重。

  根據新規則,新的緩衝資本必須至少相當於銀行杠桿比率的兩倍,卡爾尼稱,在銀行必須持有的緩衝資本中,有一些必須由銀行旗下的大型海外子公司持有,以便令銀行所在國以外的監管機構感到安心。他還表示,根據業務模式的不同,銀行可能將不得不持有高於最低水準的緩衝資本。

  信用評級服務機構惠譽指出,如果算上其他的資本規定,則銀行所持有的緩衝資本可能最高相當於其風險加權資産的1/4。根據花旗集團分析師作出的估測,新規則可能令歐洲各銀行在2016年中損失最多3%的利潤。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