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國際經濟 > 正文

字號:  

中國企業成"唐僧肉"? 泰山石膏遭美國濫訴陷阱

  • 發佈時間:2014-08-26 11:44:00  來源:中國建設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慧敏

  編者按 本報8月21日頭版頭條刊發的《泰山石膏:退出美國濫訴陷阱》,引起了行業內外的強烈反響,眾多媒體紛紛轉發報道,中國網、中國企業網、中國市場研究網等網站在第一時間刊發轉載,新浪網、鳳凰網、一財網、新民網、中金線上等網站也予以轉載或刊發相關報道,此案件目前正迅速引起多方面的高度關注。今日,本報再次刊發本報編輯部的述評,進一步對此案進行分析和點評。

  本以為塵埃落定的輸美石膏板糾紛再燃戰火,嚴謹縝密的科研與糾纏不休的濫訴在輸美石膏板事件上碰撞齣劇烈的火花。一方面,中美品質監督部門均認定輸美石膏板符合品質標準,權威科研機構研究證明石膏板綠色、安全、健康、環保;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宣佈退出在美濫訴陷阱,美國法院判其藐視法庭,提出天價索賠,還要株連“九族”,禍及國有資産。輸美石膏板事件實質上是包裹在品質糾紛外衣下的訴訟陷阱。産品符合標準,沒有品質問題,企業卻難脫海外訴訟泥沼,這是中國企業“走出去”面對的艱難困境。對於輸美石膏板事件的解決,還應回歸到我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在例行記者會上指出的,“應通過以科學研究為基礎的相互討論、磋商來解決”。

  2005年颶風之後,美國從中國等地進口了少量石膏板以補充其火爆的建築市場帶來的本國産品短缺,正是這批石膏板成為輸美石膏板事件的導火索。而整個事件的火藥桶卻是2008年的次貸危機。

  隨著美國次貸危機逐步惡化,美國國內房價持續走低,許多家庭進入負資産狀態,無力還貸或放棄還貸的家庭數量激增。2008年6月,美國國內抵押品贖回權喪失案數量達25.2萬件,比上年同期上升53%,平均每502戶居民就有一戶房産被收回。美國國內經濟衰退,就業率走低,貿易保護重新抬頭,中國首當其衝成為被調查數量最多的國家。2008年到2010年前後,美國輿論輪番炒作中國寵物食品、水産品、牙膏、輪胎、玩具等産品的安全問題,限制我國有關産品進口,嚴重損害了我國産品的國際聲譽和相關出口企業的利益。

  2008年年初,美國南部沿海高溫濕熱地區的個別業主拒絕支付房貸,他們提出的理由是房間裏有臭雞蛋味道,住戶出現流鼻血、頭疼等症狀。房屋內出現味道的原因應該有很多,比如新添置的傢具、地毯等物品,還有不合適的通風系統和下水管道也會有反味。有人在房屋墻體內看到了“中國製造”石膏板,條件反射式地指控“中國毒石膏是這些氣味的源頭。”於是中國知名的石膏板企業泰山石膏成為他們的首要目標。

  石膏板的發展歷史已逾百年,在全球範圍的大量生産和使用超過60年,石膏板通常被認為是對人體健康最安全的建材産品之一,各國企業生産石膏板採用的原料和工藝基本相同,工藝成熟,産品品質穩定。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石膏板生産國和消費國。石膏板會出現臭雞蛋味道,這在業內是聞所未聞的。但是一些投機分子認為,如果僅僅是傢具和地毯等物品有異味,很難拒付房貸。但如果認定房屋墻體內的石膏板有問題的話,就屬於建築品質的範疇,可以“理所應當”地拒付或者延期支付房貸,甚至有機會進行保險索賠。

  美國一些集體訴訟律師又一次嗅到了“中國製造”帶來的機會,跳過了從生産商、銷售商、供應商、建築商到房地産商等供應鏈上的層層環節,將焦點迅速集中在“中國製造”上。他們聚集到對産品品質集體訴訟官司最為“友好”的新奧爾良等州和地區,以免費代理的形式鼓動住戶發起集體訴訟,居民只要簽名,同意起訴中國石膏板生産商,不用花一分錢律師費,就可能獲得小則幾千元、多則數百萬美元的“收益”,這種集體訴訟在一些地區幾乎成了全民博彩。對於有些家庭同時使用了中美石膏板或者只使用了美國石膏板,他們極其荒謬地提出中國石膏板有可能會“污染”美國石膏板的解釋。這種完全違背科學、違背常識的論斷多麼滑稽可笑!

  對於這場罕見的石膏板品質糾紛,中美兩國政府都表現出極其慎重的態度。2009年,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公佈的石膏板檢測報告顯示,“所謂問題中國石膏板”的有害物質含量沒有超出美國的石膏板産品標準規範。CPSC隨即開展了其有史以來花費最大的科學實驗。在歷時兩年多的研究之後,CPSC健康科學部負責人LoriSaltzman先生説:“我知道這麼多家庭都在關注此事,但是我們沒有發現石膏板與健康及腐蝕問題之間的關聯。”

  美國媒體曾經甚囂塵上的“中國毒墻致11人死亡”事件也在科學研究中得到雪冤。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宣佈:“研究這些案例的醫療機構確認,接觸進口石膏板不是這11起死亡案例的影響因素”。CPSC的科研報告還指出,沿海地區自然氣候濕熱,金屬易出現腐蝕。被檢測房屋空氣中有害物質的含量接近甚至低於室外大氣中檢測到的濃度,沒有達到影響健康的程度。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出口産品的品質和安全,事實上在石膏板的案例當中,中國的品質檢疫檢驗部門和美國的相關部門都相互走訪了各自的實驗室,也大範圍抽檢了中國的石膏板生産企業,做了大量的比較實驗。中國質檢總局委託中科院、南京大學3位院士領銜,歷時3年進行了大量科學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石膏板是綠色、安全、環保的新型建築材料,中美石膏板並不存在明顯差異。CSPS特派員告訴美國參議院:“研究結論沒有找到能夠強迫製造商召回産品的理由。”基於同樣的原因,美國銀行要求業主們繼續支付房貸,保險公司拒絕對所謂的“石膏板品質問題”提供賠償。

  而美國的律師們卻不甘丟掉這塊“肥肉”。他們繼續精心策劃和煽動著這場天價官司,跳過層層環節,直接強制泰山石膏向美國法院披露其全球財産,以供原告律師委員會執行。同時,政客們試圖通過政治施壓,要求中國國有企業都參加到訴訟中並支付缺席判決確定的賠償金額,並要求“同樣獲利的”中國政府對此承擔責任。儘管泰山石膏僅有約合530萬美金的産品通過貿易渠道進入美國市場,但是他們要求這家亞洲最大的石膏板企業把自己徹底洗幹剝凈送上砧板,成全他們的饕餮盛宴。

  美國的“陪審團”制度和“嚴格産品責任”制度使得企業一旦陷於産品品質訴訟,就如同一場“災難”。例如,今年7月份,美國佛羅裏達州地方法院陪審團裁定,美國第二大煙草公司——雷諾煙草公司應向其丈夫因吸煙而患肺癌去世的辛西婭·羅賓遜女士支付236億美元的天價賠償。美國著名的“麥當勞咖啡燙傷賠償案”中,79歲的老太太乘坐自己的轎車,把剛買的麥當勞咖啡夾在雙膝之間,因汽車急剎將自己燙傷。麥當勞因此支付286萬美元的賠償。近年來,美國大規模集團訴訟和天價賠償屢見不鮮。數據顯示,在這些訴訟中有70%的案件是原告勝訴,賠償金額少則幾十萬美元,多則達上千萬美元。因此,不少企業會從商業角度考慮接受和解。

  在此次石膏板糾紛中,可耐福因為在美國有著巨大的市場和資産,選擇了和解。可耐福公司高管説:“這是美國律師産業集團導演的,帶有敵意的訛詐、敲詐,他們不顧及法律的公正性和政府的呼籲要求,我們現在就是在和他們談判支付贖金。”為此,他們向原告律師委員會支付了1.65億美元的律師費和8億~10億元的和解金。可耐福律師KerryMiller説:“公司希望擺脫這些不幸的災難,這樣才能專注于生産第一流的建築産品。”

  在歡呼慶賀的同時,美國律師們希望在泰山石膏身上能夠取得更大的勝利。他們盯住的並不僅僅是泰山石膏本身的資産,而是中國國有企業這塊“唐僧肉”。原告律師委員會迫不及待地宣稱,他們已經將目標鎖定在中國持有的鉅額美國國債上。這其實既違背了WTO原則,也違背了現代市場經濟的一般常識。

  美國法官在對泰山石膏負責人質詢的時候,誘導泰山石膏不要糾纏品質是否有問題這個方面,而是要從泰山石膏及其關聯公司在美國的商業利益出發,所有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這種思維方式很難被中國人所接受。在中國人的思維中,始終有個“對”與“錯”的判斷,如果石膏板沒有品質問題,為什麼要進行賠付?這也是中國企業“走出去”過程中遭遇到的非常困惑的地方,也是我們付出了慘痛代價的地方。

  2007年8月,美國某環保組織宣稱中國“毒玩具”危及兒童安全。美國最大玩具商美泰公司向CPSC提議,要求召回我國廣東佛山利達玩具有限公司生産的96.7萬件塑膠玩具。該公司被迫停産,2500名工人無事可做。8月11日,利達玩具副董事長張樹鴻承受不住巨大的心理壓力,在其廠房一角上吊自殺,輿論一片譁然。張樹鴻死後,調查結果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中國商務部調查顯示,在利達召回的産品中,只有14%是因中方廠商在生産管理環節和品牌經銷商在驗收方面把關不嚴出現的,其餘的完全是美方經銷商的栽贓之舉。美泰公司隨後道歉。但也不能挽回一個責任心極強的企業家的寶貴生命。

  在年貿易額高達數千億美元的中美貿易中,出現一些摩擦和分歧在所難免,而關鍵是雙方要能從長遠出發,以大局為重,妥善解決問題。對於石膏板事件的妥善解決,既符合全球石膏板行業的共同利益,也有助於保護兩國廠商和消費者的權益。而破解這道難題,需要雙方都拿出誠意,在平等對話和溝通的基礎上加強合作。中美都應努力將完整的資訊傳遞給消費者,這一點在美國尤為重要。以石膏板事件為例,美國某些媒體對中國産品“污名化”甚至“妖魔化”的輿論傾向,已嚴重損害了中國産品和中國企業的信譽,使中國企業蒙受了巨大損失。對此,美方理應採取積極措施,與中方真誠溝通,化解信任危機,還無辜廠家以公道,還消費者以真相,還中國企業一個公平的市場環境。

  在國際商戰中,往往會出現以“品質訴訟”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2009年,豐田公司“召回門”事件爆發,豐田公司全球累計召回超過1200萬輛汽車,還為3次召回事件支付美國政府4880萬美元罰款。2011年2月8日,美國交通運輸部部長拉胡德宣佈,經過長達10個月的調查,發現豐田汽車的電子控制系統沒有問題,豐田汽車是可以安全駕駛的。消費者投訴的自動加速問題,絕大多數是駕駛者操作失誤造成的,和汽車本身並沒有關係。回首豐田“召回門”,發生的時間恰好在通用提出破産保護和重組方案之後的90天緩衝期內,當時的豐田已經超越福特、通用和克萊斯勒等美國本土品牌,坐上了世界第一的寶座。而當時美國經濟也處於金融危機爆發後的困難時期,美方利用了豐田汽車的品質問題,揮舞著其政治武器,再一次在製造業挫敗了日本,並一舉奪回經濟利益,重振了其民族汽車産業。

  隨著我國“走出去”戰略的積極推行,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既有政治風險、文化風險,也有商業風險、道德風險和法律風險,但多數風險最終都可以歸結為法律風險。我們不能獨立地看待泰山石膏訴訟案件。美國法院以“長臂管轄”為由駁回了泰山石膏的訴訟請求,要求泰山石膏鉅額賠償。這個裁決被美國司法界認為是“如何促使外國公司為其缺陷産品承擔責任之長期探索的一個突破”。如果這個案例真正形成,那麼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法律風險就會荊棘遍地。試想一個企業在自己本土生産合格的産品,被外國人或者外國公司採購後運到國外,再被使用後因為莫須有的原因被要求天價索賠,企業再如何開展國際貿易呢?

  目前,美國法院越來越頻繁地將“長臂管轄”適用於外國當事人,其實質是使美國國內法成為了事實上的國際法。在很多情況下,這既侵害了他國的司法主權,也不符合WTO原則。在泰山石膏訴訟中,主審法官就在長臂管轄上表現出太大的自由裁量權,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被告權益。我國司法界應該從能動司法、服務“走出去”戰略的高度,認真研究這起案件,從法律尤其是司法層面提出應對方案,形成反制機制,從而讓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有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美國是當今世界的超級大國,從科學技術到文化藝術等各個領域都有值得我們學習、借鑒之處,但美國不是正義的化身,在商業交往中也不會“自然地”對合作夥伴公平公正、平等相待。我國企業作為國際市場上的“新人”,必須了解和熟悉國際市場規則,充分運用保險、法律等各項工具做好自我保護,面對貿易紛爭堅持以科學為依據、用事實説話,同時對無禮索賠時勇於説“不”。中國有句成語“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相信一切都會真相大白。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