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非洲“向東看”爭取經濟騰飛
- 發佈時間:2014-08-19 07:2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斌
第34屆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南共體)首腦會議17日在辛巴威瀑布城舉行。如何實現工業化,促進南部非洲豐富的資源轉化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是與會15個成員國元首及政府首腦重點討論議題。東亞國家尤其是中國為非洲工業化提供了寶貴經驗。
非盟委員會主席恩科薩扎娜·德拉米尼-祖馬説,“在接下來的50年內,我相信非洲國家能夠做到繁榮發展。”
辛巴威總統羅伯特·穆加貝在接過新一任南共體輪值主席的職位後説,就資源而言,南部非洲有潛力成為全球最富有的地區之一,但是本地區70%的人口仍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因此加快工業化步伐,發展資源增值産業,是讓非洲人民全面受益於豐富資源的必由之路。
南共體覆蓋的南部非洲15國蘊藏豐富的釩、鉑和鑽石礦資源,以及全球36%的黃金礦和20%的鈷,但這一地區絕大多數出口産品為原礦石和初級農産品,加工環節産生的巨大價值被工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賺取。
穆加貝説,發展農産品和礦産加工業是創造就業,增加出口創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最佳途徑。
南共體執行秘書斯特戈梅娜·塔克斯説,工業化和經濟轉型是南共體面臨的主要挑戰。1980年至2010年的30年間,非洲製造業在工業總生産額中所佔比重下降至11%左右,與東亞地區31%的比重差距較大,東亞國家勞動密集型産業的發展帶動了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幫助大量人口脫貧。
南部非洲研究與文獻中心執行主任穆內齊·馬達庫凡巴説,南部非洲地區的發展模式是在犧牲工業領域發展的基礎上更多傾向貿易,而一個發展的工業領域對整體經濟持續發展和民眾福祉有關鍵作用。
“南部非洲地區應該學習中國的發展經驗,學習他們通過建立經濟特區和推動經濟結構轉型,促進各經濟領域協調發展的經驗。”他説。
馬達庫凡巴説,除了發展經驗外,非洲在走“工業化”之路的過程中還要“向東看”來滿足發展的融資需求。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2014年全球投資報告,南共體2013年獲得外國直接投資130億美元,比2000年增加85億美元,主要來源為中國、歐洲和南非。中國已成為南共體地區投資最多的國家,截至2012年底,中國在南共體地區投資達99億美元。
馬達庫凡巴説,南共體已制定2015年至2020年發展規劃,該規劃將工業化發展、建立共同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發展作為四大重點,實施該計劃不僅需要大量外資,也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這為中國企業提供了許多機會。
馬達庫凡巴説,他認為中資最有參與價值的是“非洲南北經濟發展走廊”項目。這一跨國基建項目涉及鐵路、公路、港口、通信、電力等,將惠及波札那、剛果(金)、馬拉維、莫三比克、南非、坦尚尼亞、尚比亞和辛巴威8個國家,連通8條東西向區域交通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