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湖南官員為山銀花正名屢赴京:我們在那十分卑微

  • 發佈時間:2014-08-19 07:17:13  來源:新京報  作者:曾鳴  責任編輯:姚慧婷

  

原隆回縣政協副主席夏亦仲介紹手中的灰氈毛忍冬(隆回金銀花)。

  8月12日,湖南省紀委預防腐敗室副主任陸群通過微網志批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為利益集團代言,並呼籲現任食藥監總局局長張勇“引咎辭職”。

  陸群稱國家食藥總局和中國藥典委通過對《中國藥典》的修訂涉及權力腐敗,“剝奪了中國南方地區千百年來對金銀花的品牌權”。

  “灰氈毛忍冬”作為隆回縣的支柱産業,自1963年起種植,一直被當做中藥“金銀花”的植物來源,一度佔據全國金銀花市場的半壁江山。但隨著灰氈毛忍冬在2005年版、2010年版《中國藥典》被命名為“山銀花”,在名分上成了金銀花市場的“假貨”,價格一落千丈。

  隆回縣試圖為“山銀花”正名已有兩年之久,使用專家論證、政府溝通、媒體澄清、民意傳遞等一系列辦法,均無功而返。

  8月16日,湖南省紀委預防腐敗室副主任陸群通過其個人微網志發佈了《國家食藥監總局在金銀花問題上製造的謊言》。這是他就“山銀花更名事件”的第二篇長文。按他的計劃,還有三到四篇材料在整理當中。

  “山銀花更名事件”仍在持續發酵。8月13日,隆回縣政府已確定“隆回縣金銀花産業專項工作方案”,組建由縣長馬健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

  隆回縣確定的工作內容包括“爭取科研院所支援”,“向市、省、國家各級各有關部門報送資訊”,“向上級爭取支援”,“主動與各媒體進行聯繫溝通”,決定“組織專家加大網評力度,炒熱、炒久,讓這一次輿情成為南方金銀花更名的轉捩點和著力點”。

  按照工作計劃,隆回縣政府接下來將“積極聯絡貴州綏陽、務川、重慶秀山、四川南江、廣西忻城、馬山、湖南的溆浦、新化、中方等縣,適時召開聯席會議,整合形成南方金銀花産業發展合力”。

  “上火”的隆回

  2005年,第七版《中國藥典》將隆回金銀花——“灰氈毛忍冬”劃入“山銀花”的植物來源,由此引發隆回為當地這一特産正名之舉

  陸群在微網志客發言的第三天,8月15日,隆回縣小沙江鎮千余群眾上街表達意願,持續1個半小時。遊行隊伍打出“任何人都無權將南方金銀花更名為山銀花”等橫幅。參與者多是“灰氈毛忍冬”(即橫幅中所講的“南方金銀花”)種植戶,自從這種特産從2005年被官方命名為“山銀花”後,銷路遭遇了大幅下滑。

  國家級貧困縣隆回縣從1963年開始種植隆回金銀花,1983年種植面積達6000畝,上世紀90年代時政府開始推廣,成為當地的支柱産業。

  早期,隆回金銀花並未見諸藥典及中藥材標準。1975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國中草藥彙編》對金銀花的來源收錄13種忍冬屬植物,其中沒有隆回金銀花;但隨著隆回金銀花影響擴大,1993年出版的《湖南省中藥材標準》將“灰氈毛忍冬”(隆回金銀花的植物學名稱)收入其中,劃入“金銀花”項下。2001年,國家林業局授予隆回縣“中國金銀花之鄉”的稱號。

  對於國家級貧困縣隆回縣來説,金銀花産業還有另外一項意義:根據國務院批復,“隆回金銀花”被列入生物醫藥産業優勢藥材資源,並作為重大項目列入國家《武陵山片區、秦巴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

  波折發生在2005年,“灰氈毛忍冬”進入第七版《中國藥典》,但它與其他兩種忍冬屬植物被取了新名字——“山銀花”;金銀花的植物來源從四種減少到“忍冬科植物忍冬”一種,這種植物多見於北方,以山東産量為盛。此後2010年版《中國藥典》維持了這一説法。

  更名後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隆回金銀花在金銀花市場上逐漸萎縮。

  矛盾自此而來。當地人認為隆回金銀花市場的不景氣源自官方剝奪了祖先留下來的文化遺産與財富。

  8月14日,中國藥典委員會首席專家錢忠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藥典》將“灰氈毛忍冬”列入“山銀花”名錄下並沒有對隆回金銀花造成不利影響,反而令其“銷量翻了10倍”。

  原隆回縣政協副主席夏亦中不同意錢忠直的説法,他認為隆回金銀花在2010年前的高速發展是因為SARS肆虐及N7N9病毒的暴發,是“老天爺幫忙”。

  花農的心病

  隆回金銀花的價格從2009年的每公斤80元跌到30元不到,仍全面滯銷,花農損失慘重

  遊行過後,隆回縣小沙江鎮的藥材街重又回到冷冷清清的狀態,這條長約一千米的街道有200余家金銀花商鋪,但開門的不到30家。

  這與往年的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八月正值當地隆回金銀花收穫上市的時候,這條街常見的景像是車水馬龍,來往著採購商和裝貨的卡車。

  廖鴻順是小沙江中藥材協會的秘書長,也是當地首屈一指的金銀花銷售大戶,行情好的時候,他每年能夠賣出一千噸。2010年,其名下的金蕾農産品開發有限公司甚至以33.2萬元的納稅額在隆回縣企業納稅排行榜中排62名。現在,他的生意急遽萎縮到不到一百噸。

  隆回縣特色産業辦書記王志勇向新京報記者介紹,因更名等一系列影響,隆回現在的金銀花種植面積從頂峰時的22萬畝下降到18萬畝;這18萬畝中,還有花田處於棄管、棄收境況。

  在隆回縣石門鄉合戈村,一片約2000畝的花田雜草叢生,田邊“隆回縣金銀花産業戰略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的牌子還矗立著。夏亦仲介紹,這個基地從2013年就已經開始棄管。

  繼續維持著的種植場,亦受到影響。在隆回縣桃洪鎮萌山村,記者見到了愁眉苦臉的農民焦銀瑞。2010年,焦銀瑞貸款加東拼西湊,共投資130萬元承包了108畝地,開闢了“瑞豐金銀花生態農場”。

  “今年産了一噸多幹花,賣了5萬多元,除去成本,賺的錢連銀行利息都還不上!”焦銀瑞説。

  目前,隆回縣市面上的金銀花價格從2009年的每公斤80元跌到30元不到,仍然全面滯銷。

  小沙江鎮杉木坪村村支書羅貞美響應政府號召,在2009年和弟弟承包了一千畝林地種隆回金銀花,沒想到剛等到産量高起來,價格就已經跌下去了,“每人虧了七八萬”,羅貞美説。

  2013年,羅貞美已經不雇工人摘花了,他寧願看著金銀花爛在地裏。“雇人摘花每畝要虧300元,它爛掉我還把這錢省了。”

  夏亦中回憶,隆回金銀花市場的低迷始自2011年,當時一篇名為《南寒北熱:金銀花行情陡變》的報道在網站上傳播,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徐常青亦發表文章《正品金銀花與同屬幾個近緣種忍冬微量元素分析與藥性初探》,兩篇文章都提出,金銀花性涼,降火;山銀花性熱,上火。

  “上火”的説法像一記重拳。

  “隆回金銀花賣了幾十年,一直都是當降火的藥材賣的,現在説山銀花上火,我們還怎麼做生意呢?”夏亦中説。“上火”的説法從根本上顛覆了其市場價值,隆回金銀花開始遭遇市場冷落。

  隆回縣金銀花在《中國藥典》上被剔除出金銀花名目的影響開始顯露。在講究傳統的中藥材市場,“山銀花”在古方古籍上難覓蹤跡,欲辯無詞。

  向“專家”問診

  隆回縣通過組織知名專家論證了金銀花與山銀花藥性相同,可以通用

  要挽救隆回金銀花,擺在隆回縣政府面前的第一個難題是“上火”的傳言。最開始,隆回認為這是個學術問題。

  2013年7月,在湖南省副省長李友志的批示下,湖南省中醫藥管理局組織召開“‘金銀花’正名專家論證會議”,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湖南中醫藥大學等高校的中醫藥專家參加。會議確認了山銀花的降火作用,並認為“將山銀花正名為金銀花是當務之急”。

  隆回方面認為“僅有省一級專家的論證仍然不夠”。夏亦仲介紹,隆回方面通過邵陽老鄉、湖南正清制藥集團執行董事梁小君的關係,輾轉聯繫到中國中藥協會。

  在中國中醫藥協會組織下,2013年7月,一群業內頂級專家在北京召開“山銀花藥用問題專題研討會”。

  “來開會的是中醫藥界最權威、最豪華的陣容了。”夏亦中拿出簽到冊,上面顯示與會專家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連達、中國藥典委原秘書長姚達木、中國中藥協會副會長張世臣、中國藥檢院首席科學家林瑞超等11人。

  會議形成了一份專家意見書,形成三點主要意見:1.“山銀花”與“金銀花”兩種藥材藥理相通、藥性相同,可以通用。2.2005年前使用金銀花的復方,金銀花與山銀花已經通用的仍可通用。3.在修訂2015年版中國藥典時,可研究恢復1977-2000年版中國藥典關於金銀花的表述,金銀花的植物來源為忍冬、灰氈毛忍冬、紅腺忍冬、華南忍冬、黃褐毛忍冬。

  8月17日,在給新京報記者的郵件中,姚達木確認了他當時確實與會,且認同上述三項意見,他表示至今也仍然堅持這些觀點。

  在郵件中,姚達木還著重強調,“兩花”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均相同,復方製劑可以互通互用。此外,他還認為,山銀花是“熱性藥”,“代用金銀花可危及病人安全”,這類説法純屬無稽之談。

  夏亦中説,拿到專家意見書,他“如獲至寶”。隨後,他將蓋了中國中藥協會公章,11位專家簽名的專家意見書送至食藥總局和藥典委。

  但這份“寶貝”並未獲得理想的結果。它就此石沉大海,無論是藥典委還是食藥總局,均未給出任何答覆。

  進京求“正名”

  隆回基層官員多次赴京向食藥總局和藥典委反映情況,但未獲解決,還曾被當做陳情群眾

  為求給山銀花正名,隆回縣從縣長到特色産業辦,各級官員沒少往北京跑。一開始,隆回縣的基層官員以單槍匹馬的方式反映情況。但到了北京,他們發現連藥典委大門都進不去。

  因為需要預約才能進門,來自隆回的基層官員們往往約不到負責的領導,常被攔在門外。好在國資委與藥典委共用一個大門,一位國資委工作的隆回籍老鄉,每次把他們領進去。

  “我們在那裏十分卑微。”夏亦中説。

  隆回縣也同時尋求上級政府的庇護。2013年5月,隆回縣政府向邵陽市人民政府呈示了《關於支援將“灰氈毛忍冬”列為2015版<中華人民共和藥典>金銀花名下的請示》,由隆回縣縣長馬健強簽發。

  2013年6月,這份文件由邵陽市政府向湖南省政府進行請示;7月,湖南省政府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函,稱“2005年版和201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把忍冬作為金銀花藥材的唯一植物來源”,引發了“割裂中醫藥文化傳承、引起全國金銀花南北産區的惡性競爭、嚴重影響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等一系列問題。

  與此同時,重慶市政府向國家食藥監局去函,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2013年9月,湖南、重慶、貴州、四川、廣西等地的五省市十個縣聯名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請示,要求將山銀花與金銀花通用。

  在這份蓋了十個縣政府公章的文件中,“灰氈毛忍冬”種植地區政府的委屈之情溢於紙面——“我們認為,藥典分列後,在制定國家藥品標準方面沒有平等地對待歷史上一直和金銀花通用的‘山銀花’。”

  多個省市的去函達到了一定效果。2013年8月,中國藥典委秘書長張偉、副秘書長王平、首席專家錢忠直專程赴湖南長沙針對“金銀花與山銀花”來源之爭問題進行調研,表示會“想辦法、給出路”,“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隨後,隆回縣副縣長黃仕軍帶隊,再次赴中國藥典委反映情況。當問及隆回金銀花的出路和當地花農該怎麼辦時,對方負責人回答稱“改種”、“挖掉”。

  隆回縣特色産業辦主任馬社軍回憶起與藥典委官員的交涉仍十分氣憤,“我們3600萬花農種了50多萬畝,你的回答就是改種、挖掉!”

  今年5月,為了進京勸回陳情民眾,夏亦中、馬社軍順便去了食藥總局反映情況。因為約不到負責領導,在門口站了一上午後,兩人只好來到食藥總局的信訪接待處反映情況。由於沒帶介紹信和工作證,他倆一度被當做陳情群眾。

  馬社軍總結,“去了這幾趟,我確確實實感受到,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

  病急亂投醫

  為了給灰氈毛忍冬正名,隆回花農組織了遊行;隆回縣則數次借助媒體做報道,但都收效不大

  為了給灰氈毛忍冬正名,除了尋求專家論證、通過政府發函,隆回縣上上下下還想了很多辦法。夏亦中戲謔地稱之為“病急亂投醫”。但均以失敗告終。

  2013年5月,隆回縣花農舉行遊行,打出“為山銀花正名”等橫幅,並與臨近的新化縣花農進行萬人簽名,並於2014年春節前將180米的萬人簽名快遞至國家食藥總局,希望引起高層重視。

  2013年7月,隆回縣花農推舉出廖鴻順等六名花農為代表進京反映情況,此後隆回、重慶等地的80多名花農在北京進行持續陳情。

  2014年4月初,中國藥典委中醫處副處長石上梅接待了花農代表廖鴻順。廖提出兩點要求:支援山銀花與金銀花通用,並在2015年版《中國藥典》為山銀花正名。

  2014年6月,中國藥典委出具了《對湖南等地藥農代表有關“山銀花”問題答覆函》。不過,這份久候的《答覆函》拒絕了花農的所有要求。

  由於對山銀花的質疑最初發軔于媒體,隆回縣希望借媒體的澄清來還原清白。2013年7月和8月,中央臺13套和7套都播出節目澄清“山銀花上火”言論無根據,並引用專家觀點稱“金銀花和山銀花都可以清熱解毒,二者臨床使用區別不大”。

  湖南衛視在2013年9月作出長達30余期的連續報道,稱網路上所流傳對山銀花的攻擊,實際上是重慶一家名為“商界永道”的公關公司的惡意行為。

  “我們辦法想盡了,有一段時間一直在湖南和北京到處求人,像祥林嫂一樣逢人就講。”夏亦中説。“但這些都沒有用。”

  2013年,隆回縣金銀花的産量下滑,出現棄種、棄管、棄採的情況。

  2014年5月,隆回縣政府的工作人員在長沙找到了陸群,反映了情況。因為忙,陸群把這事兒在手邊擱了幾個月。

  8月12日,陸群在微網志發帖,為隆回山銀花正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