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東莞被傳再現企業倒閉潮 官媒稱個案頻被誤讀

  • 發佈時間:2015-10-26 08:41:20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靳延明  責任編輯:王斌

  個案頻被誤讀,“倒閉潮”傳言屢襲東莞

  國慶節至今,東莞出現多家代工企業欠薪倒閉的案例。其中影響較大的有鳳崗鎮京馳科技公司因欠供應商貨款3000余萬元及80名員工工資共50萬元近日停産,當前已委託清算小組清算資産處理債務。長安鎮的金寶電子廠員工則稱,在國慶長假回來後,企業部分生産線已被拆除轉移至泰國,此前未收到任何通知……

  上述多起事件疊加,東莞再次被外界解讀為“再現企業倒閉潮”,多家媒體對這一話題進行了報道、網友轉評熱烈。事實上,“倒閉潮”的提法對東莞來説如揮之不去的陰影,這種論調從2008年金融危機至今從未停歇,隔一段時間就會被輿論熱炒一番。此前是以年為單位,每到歲末出現企業欠薪走佬的現象,大多就會被解讀為“企業倒閉潮”、“老闆跑路潮”來了。而現在,只要短期內出現一些企業、尤其是知名企業經營不善,當地媒體報道幾例關停外遷的個案,外界媒體就會介入,從個案升級到現象歸納為“倒閉潮”來了。在此傳播過程中,媒體為增加知名度與辨識度,還會給倒閉企業貼上蘋果供應商、東莞龍頭企業、明星企業的標簽,顯得事態非常嚴重。

  以最近幾次倒閉潮傳言為例,今年上半年東莞倒閉潮的論斷源於諾基亞、聯勝科技兩家知名企業的倒閉,雖然原因分別是被微軟收購與母公司經營出現問題,但外界還是把事件解讀為“倒閉潮”的開始。而2011年7月關於“倒閉潮”的討論也是起于大型玩具企業“素藝”和紡織企業“定佳”的突然倒閉。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的重復中,東莞“倒閉潮”已經被標簽化,東莞市領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被反覆問及這個問題。一般經過有理有據的回應後,傳言會被暫時冷卻。然而,下次出現企業倒閉個案,倒閉潮的傳言又將捲土重來。

  除了媒體報道形成輿論影響,大量傳聞在沒有經過調查、沒有數據依據的情況下在網路社交平臺輕易傳播,更加駭人聽聞。例如本月在微信朋友圈裏熱轉的文章《2000多家台資企業大舉撤離東莞,500萬工人無工可打被逼離開》一文,主要觀點支撐就是2008年台資企業總數和現在的相減,把傳聞的東莞頂峰時期有1300萬常住人口與官方最新統計的830萬人口相減。這種簡單的加減看似毫無邏輯,但網友們卻大多買賬,類似文章往往閱讀、轉發量極高。

  從傳播的角度講,人們在傳播資訊時,為引起聽者的注意和重視,往往會有意無意強化其數量和程度,通常災難事故發生時,人們會不自覺傾向於採信更嚴重的版本,輕易就被擊中。例如出現倒閉潮傳言的時候,一般是供應商要賬的時間,這時企業資金鏈一旦斷裂,勢必會引起供應商及員工的群體性恐慌,經營不善的企業密集進入輿論視野,容易形成“潮”的跡象。在這樣的輿論氛圍下,東莞製造業謠言四起。近日,幾名網友發帖稱塘廈煜達皮具廠即將倒閉,一時間該公司倒閉破産的傳言迅速傳播,大規模員工公開停工討薪,險些釀成衝突。但企業後來通報稱,倒閉之説純屬傳言,所謂欠薪只是將工資順延至國慶假後發放,沒有及時知會員工。

  分析“倒閉潮”的傳言總是反覆在東莞出現的原因,主要在於輿論只把目光集中在倒閉的企業,沒有注意到倒閉企業的佔比、更沒有注意到東莞新生的更多且更具競爭力的企業。所以也出現了“倒閉潮”傳言越來越盛,東莞經濟卻越來越牛的現象。不少專家也表示,東莞正處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必須調整産業結構,萎縮一些不適應市場需求的舊産業,壯大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産業。

  比較典型的例子是去年,東莞智慧手機製造非但不受諾基亞手機廠關停的影響,反而更加堅挺,出貨量約佔全國半壁江山,約佔全球的17.7%。其中,華為終端、步步高、宇龍通信、歐珀移動等4家大型手機生産企業工業增加值159.5億元,增長126.7%,拉動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3.7個百分點。

  另據了解,去年東莞市企業總數量已超過39萬,去年企業倒閉了500多家,但是總體企業數量增長了20%以上。但從今年的情況來看,根據東莞市商務局統計,今年1至9月關停外遷企業243家,涉及合同利用外資為3.3億美元。而新增及增資項目698宗,涉及合同利用外資金額為38.5億美元,相差十分懸殊。南方日報記者 靳延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