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價月餅基本絕跡 200元以內月餅成主流
- 發佈時間:2015-09-11 09:55:00 來源:解放日報 責任編輯:李春暉
年年月相似,歲歲月不同。
上海糖制食品協會傳來資訊,今年上海市場高價月餅基本絕跡,據協會對市場上272款盒裝月餅的調查顯示,200元以內的盒裝月餅佔72.8%,400元以上的盒裝月餅僅7種。
回想前幾年高價月餅橫行時,月餅硬生生裝進鮑魚、魚翅、燕窩、海參等豪華餡料,模糊一團,反正“買的人不吃,吃的人不買”,也不怕人家磕牙。筆者曾寫過一篇報道,批評南京路上一家著名食品商店銷售名叫“一品鮑翅禦餅”的月餅,算下來每只要賣60多元!
高價月餅還意味著月餅禮盒中“混搭”很多高大上“小夥伴”——高檔酒、高檔煙、參茸保健品,甚至還有手錶、皮帶……高價月餅無非充當託兒,是請客送禮、公款消費、鋪張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縮影,是土豪們上演的一齣滑稽戲。
在國家反腐倡廉力度不斷加大的背景下,月餅開始回歸本來面目,成為大眾化商品,固然可喜可賀,但筆者認為,我們要反對的是高價月餅,而不是“高端月餅”。中國經濟在發展,消費者層次愈發多元,既有大眾化需求,也有時尚、高端的消費需求。月餅是一種傳統食品,歷經千百年經久不衰,但毋庸置疑,現在的月餅從餡料、造型設計、文化表達方式等方面,還是比較老舊,擺脫不了季節商品的屬性——節前鬧猛異常,中秋節當晚便開始打折賤賣。
看其他國家或地區的一些傳統食品,比如日本的“和果子”,不僅是一種食品,簡直是一種視覺藝術:粉嫩的顏色、花瓣的形狀,甚至是材料也取用櫻花花瓣或鹽漬的櫻花葉。在日本機場,幾乎每家店都有“和果子”賣,包裝精緻、造型令人眼花繚亂,幾乎成為中國遊客回國必帶的商品之一。中國台灣的“鳳梨酥”,原本也是一種傳統食品,經過不斷創新,已演變為結合西式“派皮”與中式鳳梨餡料所製成的現代食品,外皮酥松化口,內餡甜而不膩,也是赴臺旅遊回來必帶的“伴手禮”。
對普通百姓而言,無論是自用還是親友走動,始終有著傳統食品時尚化、高端化的消費升級需求,隨著消費者眼界越來越廣,人們不禁要問,何時我們的月餅也能像“和果子”、“鳳梨酥”那樣,成為廣大遊客、海外人士的“伴手禮”呢?
對於商家來説,當月餅洗盡鉛華,“閉著眼睛賺錢”的好日子肯定一去不復返了,但這也正是企業苦練內功、轉型創新的好時機。若廠家能把月餅從節日食品創新成一年四季都可吃的普通食品,把月餅由僅能從食品店購買的商品,變成茶館、咖啡館、餐廳都能銷售的點心,那月餅經濟數倍于現在的規模是完全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