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國有經濟佔比遠超全國 民企多是國企配套
- 發佈時間:2015-09-06 09:12:33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王斌
“大慶‘打噴嚏’,全省就‘感冒’。”大慶油田每年減産150萬噸的消息,加劇了人們對黑龍江乃至東北經濟的擔憂。150萬噸原油的産值,相當於東北一個中等城市的GDP,僅此一項就拉低了黑龍江全
省工業增加值1.5個百分點。
黑龍江現有13個地級市,除了1個油城大慶,還有4個煤城、2個“林城”;沒上“榜單”的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則是集中了一批歷史悠久、負擔沉重的大型國企的老工業基地。黑龍江的現狀是整個東北的縮影。
“不能再唱‘工業一柱擎天,結構單一’的‘二人轉’,要做好加減乘除的四則運算。”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風趣地説。在不久前召開的長春座談會上,總書記提出“四個著力”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著力推進結構調整”。
在東北,越來越多的幹部群眾認識到,在深化改革中加快結構調整,是東北振興的破題之舉。
經濟結構:著力發展民營經濟
東北經濟急劇下滑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傳統産業比重過高,而新興産業成長緩慢。政府投資的國企往往都集中在傳統産業,因為新興産業的發展,常常是不依政府指令性計劃為轉移的市場行為。
傳統産業佔比過高,也意味著國企數量巨大。根據統計資料,遼寧省的國有經濟佔比超過30%,吉林省超過40%,黑龍江省超過50%,都遠遠高出全國平均水準。黑龍江省現有規模以上企業4113家,國有企業比重接近70%。國有經濟比重過大,使得經濟運作內生動力不足、結構調整艱難,這是東北三省政府官員、企業領導、專家學者的共同看法。
當然,這並不是説國有經濟就沒有效率,並不是要將所有國企都私有化。習近平總書記最近指出:“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有利於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國有企業是推進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實現公平正義、共同富裕的經濟基礎。國有企業不僅在鍛造國家工業體系、上繳稅收等方面做出巨大貢獻,而且在抗險救災、抵禦國際金融危機過程中,顯示出強烈的歷史擔當。
把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做優是改革的目標,但由於歷史的原因,不可能所有國企都能夠具有市場競爭力,一些已經喪失市場競爭能力的國有企業,應該儘早重組或出清。而民營經濟具有相當的市場活力,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所驗證的。民營經濟活躍的廣東、浙江、福建等省份,早于東北出現經濟增速小幅下滑,但經過市場調整初步度過轉型陣痛後,增長速度迅速回升,成為全國穩增長的中堅動力,就充分説明瞭市場的力量。
因此,在國有企業改革舉步維艱之際,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成為東北地區各級政府的不二選擇。這些年來,東三省各級政府都下大氣力發展民營經濟,只是由於體制機制的束縛,民營經濟還不夠強大。可以設想,如果沒有星羅棋佈的民營企業,目前東北的就業狀況、不堪設想。
遼寧省通過發展縣域經濟,用新興産業的增量“對衝”傳統産業的存量,用民營經濟的增長稀釋國有經濟的佔比。經過兩輪“三年倍增”,縣域經濟已經成為全省經濟的重要支撐,44個縣培育了47個工業産業集群,其中26個銷售收入超過百億元。去年,全省新增私營企業9.2萬戶,同比增長近80%;新增就業的103萬人中,個體私營經濟吸納88.8萬人。目前,全省非公經濟的比重已經達到67%,對於一個曾是計劃經濟重鎮的老工業基地來説,是相當難能可貴的。
如何壯大民營經濟,是東北地區的嚴峻課題。不過,東北地區與東南沿海似乎有所不同,民營企業多是國有企業的“配套”或“龍套”,他們之間形成的生態不僅是生産經營上的依附關係,體制上的“寄生”關係也十分明顯。
去年8月國務院28號文件要求:“在東北地區開展民營經濟發展改革試點,壯大一批民營企業集團。”顯然,東北需要生長出一批頂天立地、根強葉茂的大企業,也需要更多鋪天蓋地、充滿活力的小企業,唯此,東北經濟發展才能獲得強勁持久的動力。
産業結構:加減乘除一起做
“黑龍江的結構調整,難就難在産業結構的調整上。我在經貿行業幹了30多年,‘重工業太重、輕工業太輕’的格局始終未變過。”黑龍江省工信委副主任陳傑坦言。
工業化必然伴隨城鎮化。東北三省的城鎮化水準一直高於全國平均水準。2013年,遼寧省城鎮化率先達到66.45%,接近發達國家平均水準,在全國排名第五,黑龍江和吉林城鎮化率分別為57.4%和54.2%,居全國第11位和13位。按説,城鎮化水準越高,第三産業就越發達,而東北的情況則恰恰相反。這説明東北的城鎮化品質並不高。
東北産業結構的顯著特點,是處於工業化早期水準:第二産業比重過高,而第三産業則佔比較低。2014年遼寧省第二、三産業分別佔比為50.2%、41.8%;吉林省第二、三産業分別佔比為52.8%、36.2%。儘管東北三省也在大力發展服務業,但在整體經濟中的佔比卻不升反降。
在東北的第二産業中,傳統的重化工業佔比過高。黑龍江竟達80%左右,其中能源工業的佔比達到54%(2006年時佔比竟達72.9%);在一汽所在地長春,汽車製造佔工業産值的60%(2008年峰值時佔比為67.8%);遼寧的裝備製造業和原材料工業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超過70%。
而且,這些佔比過高的能源和重化工業,多數屬於産能過剩行業,産業鏈短,又多處於價值鏈低端。東北處於整個工業産業鏈的上游,能源及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有利於産業鏈中下游的企業,而對上游企業的打擊則是災難性的。所以,當國際市場出現需求低迷之際,作為中國能源和重化工業最密集的區域,東北所承受的衝擊也是最直接的,工業增加值下滑,固定資産投資下滑,外貿出口下滑,以往被高速增長所掩蓋的深層次矛盾就集中爆發了。東北三省深深感受到“結構之痛”。
其實,即使背負沉重的體制與結構的慣性,東北並沒有放棄調整的努力。由於種種原因,黑龍江省的能源與裝備製造業的調整難度極大,他們另辟蹊徑,大力發展高效農業、食品加工業和旅遊業。經過幾年的努力,現在食品加工業産出佔全省工業産值的15%,成為繼能源工業之後、超越了裝備製造業的第二大産業。黑龍江省的産業結構調整已見曙光。
儘管從整體上看還只是萌芽出土,但東北近年來發展新興産業的決心是堅定的,行動也是積極的。在哈爾濱經濟技術開發區,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的産業園區掩映在一片濃綠之中。這是哈工大與省政府、市政府聯合組建的,集産、學、研發為一體,已在全國各地設立28家子公司,其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智慧設備已在市場上搏擊風浪。長春市著名的擺渡工場選址在吉林大學旁,就是看中了其強大的科研底蘊;而今年秋天由教育部、科技部等國家部委主辦的首屆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將由吉林大學做“東道主”。在沈,作為産學研融合成功結晶的新松機器人公司的産品供不應求,儘管是高技術、高人才、高投入的“三高”行業,其經營場地、企業員工、業務範圍等,卻一擴再擴;光是對生産技術要求極高的潔凈真空機器人,就研發了30多種;一些産品已經出口國外。在大連軟體園,不僅有六七百家中小微企業正邁進在創業的路上,而且像思科、IBM、輝瑞等世界500強中的48家已落戶其中。去年軟體園的總銷售額達600多億元,在全國軟體産業園中,出口額居前三,有84家企業收入過億元。
不過,整個東北在結構調整中,“加法”做得有聲有色,而“減法”卻步履遲緩。因此,有專家提醒,對東北目前的結構調整成果應保持一份清醒,這是因為重化工業嚴重下滑而凸現了其他産業;由於在淘汰落後産能、減員增效方面鮮有“大動作”,一旦經濟景氣回升,重化工業偏重的格局還將持續。
産品結構:瞄準市場搞創新
“補上新興産業這一課,讓産業結構‘輕’起來,這是必由之路。”在長春市發改委主任呂凝看來,光電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高技術行業對於結構調整是個慢變數,它們帶動産業轉型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足夠的定力。“現階段,東北經濟的存量升級遠比增量引進來得更切實際、更為重要。”有人形象地比喻,要讓“老樹”發出“新枝”,尤其是擁有強大技術實力而市場銷售暫時受阻的大型骨幹國有企業。
哈爾濱的“三大動力”聞名遐邇,“一五”時期156項有6項落戶其中,每家兩項。他們的産品特點是單件小批量、投入大、回報週期長,儘管屬於國家裝備製造業的骨幹企業,但遭遇了市場寒流,經營業績都出現了相當幅度的下滑。
在困難面前,他們沒有消極等待,而是加大研發力度,主動調整産品結構,不斷滿足市場需求。
三峽工程中34台大型水電機中,有14台是由哈爾濱電機廠生産的。近年來,他們積極向跨國公司學習,與民營企業對標,經過5年的艱苦研發,“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大型抽水蓄能機組成套設備研製”取得多項重大技術突破,近日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技術驗收,獲得了6項國家發明專利。
哈爾濱汽輪機廠與國際知名企業合作,成功研製出超超臨界百萬千瓦汽輪機;他們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戰略行動,努力開拓國際市場,已獲得6台訂單,總價達20多億元。
哈爾濱鍋爐廠儘管經營業績有所下滑,但去年仍然取得5億多元的盈利。他們瞄準環保市場,在劣質煤充分燃燒方面取得重要技術突破,開拓出前景廣闊的市場機遇,並簽訂了“爐後環保島”和海水淡化設備的生産合同;而且正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生産兩台66萬千瓦的大型鍋爐設備。
“市場不相信眼淚!”哈爾濱鍋爐廠副總經理遲鳴發出了“三大動力”的共同心聲。
在裝備製造業普遍下滑之際,大連重工起重集團為什麼卻風生水起?公司黨委副書記田長軍説,“沒有什麼‘秘訣’,就是預判市場變化提早三五年調整産品結構。在裝備製造業什麼都暢銷時,我們就已經提前將産品拓展到新一代汽車曲軸、核電等領域,投入幾十個億進行技術研發和技術改造,趕在産能過剩前完成了量産。早轉型才能贏得發展的時間”。
結構調整,既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眼下,東北地區的結構調整正處於艱苦的陣痛期,只有咬緊牙關,才能突破“結構膠著”狀態,讓先進生産力更快地産生、擴張,使經濟運作“穩”字當頭,使結構調整“進”在其中。
當新興産業的上升動力超過傳統産業下行壓力之時,東北振興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東三省關於調整經濟結構的若干政策
2015年8月 《遼寧省發展民營經濟實施方案》
2015年8月 《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全省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實施意見》
2015年8月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現代畜牧産業發展的意見》
2015年7月 《遼寧省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實施方案》
2015年6月 《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生産性服務業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實施意見》
2015年3月 《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2015年3月 《黑龍江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
(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