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河南財政廳設擂臺 縣官現場答辯“搶”資金

  • 發佈時間:2015-07-09 15:13:15  來源:大河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汝州市的答辯人員統一正裝參加答辯

  核心提示|昨天上午,在2015年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項目答辯會現場,“縣官”們為“爭奪”財政專項資金動情陳述、機智作答,見慣了大場面的他們,下臺後直呼“緊張”。其中有些人,已經是第三次站上“擂臺”。這是我省為解決財政資金“僧多粥少”、“錢用不到刀刃上”等難題,連續三年實施的“制度分錢”模式:省財政廳設“擂臺”,“縣官”現場答辯“搶”資金,誰的項目好、配套措施齊全、資金監管到位,錢就給誰。

  現場|不管市長還是縣長,項目好都得“晾晾”

  昨日,在監督席上,大河報記者直擊答辯全過程。

  答辯席居中,正對評審席,兩側分別是“智囊團”和監督席。

  答辯者一般是縣長或分管副縣長,負責3分鐘的項目陳述並回答評委提問。答題時,他們可向由財政局長、鎮長等構成的“智囊團”“求助”。

  一式的白襯衣、紅領帶、黑西褲,汝州市副市長張劍奇與3位工作人員登場後,各就各位。張劍奇對“汝州市臨汝鎮美麗鄉村項目”做陳述,著重介紹了臨汝鎮的優勢和項目特點。很快,計時員敲鑼提示時間僅剩一分鐘,“我再給專家表個態,”他加快語速,“俗話説‘三分建、七分管’,如果爭取到資金,我們一定落實配套資金、加強監管!”

  評委提示他進入答辯環節,可以選擇自己回答或由助手回答。“我自己答。”張劍奇顯得胸有成竹,他的問題是“如何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為項目找資本,為資本找項目,我們將做到……”他應答如流。

  五分鐘答辯時間很快過去,大河報記者追著張劍奇的腳步離開會場。“緊張嗎?”記者問,“咋不緊張哩?我代表全市父老鄉親站在那兒,有壓力、更有責任!”他擦了擦額頭上的汗。

  林州市的答辯者前3分鐘沒把握好時間,話沒説完鑼聲就響了。在答題環節,他答完後還剩下1分鐘時間,“能讓我把剛才沒説完的項目説完不?”他向評委請求,得到了允許。

  昨天參加答辯的是來自全省56個縣的縣長、副縣長或縣級市市長、副市長們。

  疑問|

  1為啥要設答辯環節?“‘倒逼’我們審視自身工作”

  三年來,數百名“縣官”得知答辯這一環節後都會這樣問。

  “這是在‘倒逼’我們審視自身工作。”張劍奇告訴記者,為爭取到“美麗鄉村”的項目資金,他提前半年就投身到臨汝鎮項目的調研中,“為的是選一個真正好的項目來競爭,通過大量項目規劃和前期研究,我對項目的認識和理解更加深入,也有利於日後項目執行操作。”

  省財政廳農村綜合改革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陳霞光説,項目能否競爭成功、未來項目實施是否能夠順利進行,縣區主要領導對項目的重視和責任是重要的因素。

  2怎樣才能搶到資金? 聽兩屆“擂主”怎麼説

  昨日的答辯現場,大河報記者遇到了已經“三打擂臺”的滑縣“團隊”。該縣在2013年、2014年的“美麗鄉村”項目資金競爭中都“攻擂”成功,今年,他們“再戰”,顯得信心滿滿。

  作為兩屆“擂主”,滑縣“團隊”的經驗值得分享——

  “公開競爭的方式讓地方負責人把主要精力真正放在了項目上。”滑縣縣長陳忠説,這裡沒有“跑部錢進”那一套,要做的是“從好地方選好項目做好規劃”。

  他認為,競爭性分配資金的方式,迫使各地在編制方案時,既要考慮財政資金用到什麼地方,又要考慮是不是用得最有效率。

  3想要爭到錢,要過哪幾關?五個環節,每個環節都有項目被淘汰

  省財政廳農村綜合改革工作辦公室副主任樊曉告訴記者,三年來,河南“美麗鄉村”項目創造的“分錢模式”形成了固定流程。想要“爭”到錢,必須經過5個環節,每個環節都會有項目被淘汰。

  這5個環節是:資格審查、專家評審、現場答辯、綜合評定及立項公示。

  專家從哪來?樊曉説,由監督機構從專家庫隨機抽取,集中封閉評審。評審的依據則是:項目的優勢性、目標可行性、規劃設計合理性、投資經濟性等。

  “我們的環節設置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陳霞光説,三年來,投入力度不斷增加,還引入績效激勵因素,根據以往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開展的情況進行績效激勵,對前兩年幹得好的縣市,一是獎勵1個申報指標,二是今年申報的項目,通過專家評審環節後,可免現場答辯,直接納入試點。

  這種分錢模式,他們怎麼看?

  縣官:激勵基層變“要我幹”為“我要幹”

  “‘美麗鄉村’項目資金主要用於完善基礎設施、健全公共服務、進行環境綜合治理。”安陽縣縣長劉紀獻説,這些都是當今農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對這種模式,“縣官”們怎麼看?

  輝縣市市長張星吉表示,公開透明的競爭方式,讓決策者更清晰地了解基層項目。陳忠則認為:這種模式,激勵基層變“要我幹”為“我要幹”。

  “迫於競爭壓力,市縣政府和相關部門主動轉變職能,不再拍腦袋決策搞形象工程,而是認真研究政策,嚴格選擇試點,真正推薦出一批好項目參與競爭。”有“縣官”發自肺腑地説。

  專家:提高了社會公眾、專業人才的參與程度

  2013年,我省啟動“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工作,為發揮財政資金的最大效益,開始引入競爭性分配機制,眾多縣(市、區)負責人公開競爭建設資金。這一模式,被新華社稱為“河南財政撥款由‘人分錢’向‘制度分錢’轉變”,並稱這種分配方法提高了財政效率和預算透明度。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白景明曾對大河報記者表示,競爭性分配資金減少了自由裁量權,提高了社會公眾、專業人才在財政資金分配管理中的參與程度,有效破除過去對財政撥款分配方式不透明、不公開的詬病。

  據省財政廳相關資料顯示,通過三年的嘗試,變資金的“撒胡椒面”為集中、重點投入,改變了項目散、亂、小等現象,探索和建立了以績效考核為制度保障的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工作體系。

  目前,我省在專項資金分配上運用這一模式,“美麗鄉村”項目在專項資金分配上環節設置緊密、資金投入額度大、面向受眾多,成為這一領域的模板。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