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中國明確“十二五”收官年經濟改革重中之重

  • 發佈時間:2015-05-20 17:23:4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新華網北京5月20日電(記者 劉歡 史林靜 王建華)中國政府週一批轉公佈的本年度經濟改革文件,明確了“十二五”(2011年至2015年)規劃“收官之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國家發改委一年一度制定關於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本年度的意見囊括了8個方面共39項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篇幅超過1萬字,為近5年來最長。

  從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到年初的全國兩會,再到這個意見的批轉公佈,2015年中國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工作路線圖不斷明晰。

  而通過梳理“十二五”規劃啟動實施以來國家發改委制定的5個意見,今年的意見出現諸多新意和亮點。可以看出,中國的全面深化改革,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正在“破”“立”之間蹄疾步穩地不斷推進。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認為,今年的重點改革任務圍繞突出矛盾和問題佈置得非常細,舉措既具有年度特點、又有利於長遠制度安排,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進行了有機的細化銜接。

  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今年的經濟體制改革的部署是框架的和宏觀的。會議提出,要加快行政審批、投資、價格、壟斷行業、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資本市場、民營銀行準入、對外投資等領域改革,使改革舉措有效轉化成發展動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全年經濟體制改革任務進行了比較具體化的全面部署。而《意見》嚴格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相關部署,對改革的重點工作、重點事項、重點突破、重點環節等進行了更深的操作性細化。

  政府工作報告裏未明確提到的“調整財政性資金投資方式”、“深化公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出臺政府投資條例”、“修改反不正當競爭法”、“制定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出臺深化出租汽車行業改革指導意見”、“推進地區生産總值統一核算改革”、“修訂外匯管理條例”、“推動證券法修訂和期貨法制定工作”、“制定關於推進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的指導意見”等事項,《意見》均有著墨。

  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回顧梳理近5年的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記者發現,“十二五”期間的改革重點均圍繞政府自身改革、價格改革、國企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民生保障和改善相關改革。

  在2011年、2012年的意見中,政府自身改革任務排名靠後,但從2013年開始,意見都把政府自身改革放在第一位。

  “這體現了近年來改革重點的變化。”許光建認為,經濟體制改革就是要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政府過多干預市場,企業發展和經濟活力就會受到限制。政府自身改革是“牛鼻子”,具有牽一髮動全身的關鍵作用。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指出,要調整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必須不斷地調整政府職能。整個經濟體制的完善,政府職能起到關鍵性作用,政府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只有不斷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轉變職能,才能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價格改革是今年《意見》的一個亮點,也是歷年意見關注的焦點。2011年提出“推進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2012年表明“深化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2013年強調“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2014年表示“積極穩妥推進資源性産品和交通、電信、醫藥服務等價格改革”,2015年指出“不失時機加快價格改革”。

  張立群説,“十二五”規劃期間的價格改革從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入手,由點及面層層推進,是“中國式改革”的生動體現。注重頂層設計且部署細緻,改革方案因此容易推進。

  當前,有西方媒體炒作中國政府正在推翻之前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舉措,渲染相關改革舉措已經遭遇“挫折”。

  對於地方債務問題,《意見》指出,制定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意見的配套辦法,做好過渡政策安排,加快建立規範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對地方政府債務實行限額管理,建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

  “這表明中央注意到了地方債的風險,但也不會因噎廢食。中國將處理好債務管理與穩增長的關係,創新和完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權衡説。

  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相比,《意見》對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關注度大幅提高。

  《意見》提出,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促進節能減排和保護生態環境。出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制定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制訂或修改50項左右節能標準。推進以環境品質改善為核心的環境保護管理制度改革。

  5月初,《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頒布,以執政黨“行動綱領”的方式,旨在通過一系列既有宏觀規劃又極具操作性的措施,在“破”“立”之間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梳理近5年的相關意見,記者發現,“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于2014年開始列入經濟體制改革任務清單,凸顯了中央對生態文明和經濟建設的關係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必須更加注重建設生態文明。”權衡説,良好的經濟模式需要經濟和生態雙重發展,而且優質環境本身就蘊含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他説,在當前的中國,生態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經濟問題,生態文明建設需要經濟發展來促進,而經濟發展成果也需要生態文明來保障。環保稅費改革等經濟杠桿,將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