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北京社科院:積分落戶每年應有5至8萬人

  • 發佈時間:2015-03-18 07:58:45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張然  責任編輯:姚慧婷

  破解大城市病,北京人口規模將調控在2300萬以下,目前正在加緊研究的居住證政策、積分落戶政策備受關注。對此,北京社科院市情調查研究中心承接的《2020北京社會結構趨勢研究》課題建議,每年能夠獲得積分落戶的約在5至8萬人,積分落戶應向郊區傾斜,同時設置“減分項目”,如有違法犯罪等情況,本人應永久不予落戶。

  課題主持人李曉壯博士指出,儘管近年北京人口由城市中心區向郊區、遠郊區分散趨勢明顯,但面積僅為92.39平方公里的首都功能核心區,由於集中了全市最好的政治資源(中央及北京市政府所在地)、經濟資源(金融街等)、社會資源(醫療、教育等)和文化資源(博物館、文化館、藝術館等),吸納了大量人口就業。同時,由於人才資源多集中在中心城區,一些遠郊區縣人才流失嚴重,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

  課題建議制定居住證制度和積分落戶政策的中長期規劃,科學安排每年的落戶指標。如果按照到2020年北京市人口控制在2300萬以內計算,6年增加的常住人口數量應在150萬左右,平均每年大約新增常住人口25萬左右,去掉一定比例的新增戶籍人口和集體戶,每年能夠獲得積分落戶的約在5萬-8萬。此外,除了列出可加積分的項目外,還要設減分項目。如有違法犯罪行為、違反計劃生育政策或個人誠信出現問題等情況,應減掉一定分值,甚至有上述不良記錄者永久不予落戶。

  李曉壯指出,要根據落戶區縣的城市承載力制定相應配套方案,適時調整。在積分落戶實施過程中應適當考慮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對緊缺型人才,如果哪個區縣給予了落戶,可以考慮簽訂服務協議,雙方約定服務年限,避免人才過快流失。

  >>北京人口結構變遷五階段

  1949~1960年人口增長快速階段

  國民經濟恢復,城市對勞動力需求大增,由“鄉─城”的遷徙十分活躍,形成建國以來北京第一次規模宏大的人口遷移流。

  1995~2000年人口震蕩增長階段

  人口增長主要來自常住外來人口增量。《北京市外地來京務工經商人員管理條例》出臺,但政策效果難以阻止“經濟模式”引力,人口大流動時代來臨。

  1977~1994年人口平穩增長階段

  人口增長主要來自戶籍人口增量。人口結構變動宏觀主題是由“政治模式”轉變為“政策模式”和“經濟模式”的聯合體。

  1961~1976年人口增長波動階段

  出現第二次大規模人口遷移,但表現為“離城返鄉”的“逆城鎮化”態勢,人口總體增長較為緩慢,但人口結構變動劇烈。

  2001~現在人口膨脹增長階段

  “經濟模式”繼續強化人口流動與遷移,常住外來人口已成為北京人口重要組成部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