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十年規劃即將上報 行業原有模式將被顛覆
- 發佈時間:2015-03-18 07:20:17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姚慧婷
“中國製造2025”上線在即
製造業原有商業模式將被顛覆
僅網際網路+工業即可帶來3萬億美元GDP增量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不同渠道了解到,被稱為“中國製造2025”的十年規劃即將上報國務院。
規劃目標包括大力支援與國民經濟、國防建設和人民生活休戚相關的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航空裝備、海洋工程裝備與船舶、汽車、節能環保等戰略必爭産業優先發展;選擇與國際先進水準已較為接近的航太裝備、通信網路裝備、發電與輸變電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等優勢産業,進行重點突破。
諮詢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中國製造2025”的出現,不僅讓企業面臨著産業升級的機會,很多傳統企業的商業模式也將被顛覆。轉型升級的不應該僅僅是産業和技術,還包括商業模式。
尷尬 一個馬桶蓋帶來的困擾
2014年底,部分網路熱帖紛紛推薦産自日本的馬桶蓋、電飯煲,甚至出現不少中國旅行團成團提著馬桶蓋回國的景象,也有不少用戶親身體驗後説産品確實比國産的要好。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關於馬桶蓋的話題也在持續發酵。商務部原部長陳德銘委員説:“日本的坐便器品質、性能比較好,同時價格比國內的要便宜得多,與國內價差較大,所以,才會受到歡迎。”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委員則坦言,與先進國家相比,中國産品的品質存在差距。
不光是日用消費品的製造能力被詬病,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對記者説,中國裝備製造業的産值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但不容否認的是,中國製造行業的整體素質和科技競爭實力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大而不強”的現狀更是被業界所詬病。
而從細節上看,中國高精尖製造能力缺失明顯,許多産品體系只是解決了有無生産能力的問題,産品功能、品質、可靠性、工藝水準等與發達國家差距明顯。一個事實是,攻克製造業品質難題,日本用了十年時間,南韓用了二十年時間,而中國用了近三十年時間,品質仍是製造業的“痛”。
中國已經成為120多個國家和經濟體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製造也從當年的打火機變成了高鐵、核電等高端産品。然而,和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製造仍然有一條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運作室主任原磊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在應對西方國家戰略性調整的背景下做出的重要戰略部署。對中國來講,目前正面臨著成本上升、傳統競爭優勢減弱的嚴峻壓力,而以美國、德國為代表的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重新振興本國製造業。全球工業生産的組織方式和競爭規則將發生重大轉變。為應對這種挑戰,國家推出了“中國製造2025”,目的是促進製造業的轉型升級,重塑製造業新型競爭優勢。
顛覆 轉變商業模式和經營理念
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了“中國製造”的概念。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如此表述:“推動産業結構邁向中高端。製造業是我們的優勢産業。要實施‘中國製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慧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採取財政貼息、加速折舊等措施,推動傳統産業技術改造。堅持有保有壓,化解過剩産能,支援企業兼併重組,在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促進工業化和資訊化深度融合,開發利用網路化、數字化、智慧化等技術,著力在一些關鍵領域搶佔先機、取得突破。”
與此同時,“中國製造2025”的進展也讓企業和研究界看到商業模式再次被顛覆的可能。
羅蘭貝格管理諮詢公司諮詢顧問高波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即使在全球,工業領域的數字化進程也僅實現了10%。因此,對於企業而言,工業革命的升級,包括“中國製造2025”的出現,都意味著提升效率和效能的巨大潛力。
但是高波也提醒説,與此同時,競爭環境和商業模式劇烈變革所帶來的風險也會加劇,企業組織形式、生産流程和能力要求都將改變,跨界競爭將帶來更多更強的競爭者,傳統商業模式可能被徹底顛覆,整個商業社會甚至出現徹底轉型。如果不能在轉型大潮中做好準備,施樂和諾基亞商業王國衰敗的故事將再次上演。
同樣的道理,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也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過,中國實體經濟要發展,不在於有多少工廠,而是在於創造力有多大。“有沒有什麼可以替代空調的産品?未來的5.0革命是什麼,你們敢不敢想,為什麼老是跟在別人後面。你敢不敢大膽想?!”
董明珠認為,“過去大家覺得網際網路好像比實體製造業重要,但是我個人認為只有實體製造業才能夠真正地讓網際網路得到科技升級,沒有實體經濟是不行的。”
實際上,在一系列的變革中,商業模式的轉變已經發生。詹純新説,“過去我們以工程機械業為主,現在我們相應地轉到別的行業,拓展産品,尤其是現在的戰略性新興産業,比如説環境産業,尤其現在講農業發展、農業機械,所以我們在農業機械和環境産業都做了一個轉型”。中聯重科過去基本是以工程機械業為主,詹純新認為,轉型將給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大的空間。如果做環境産業,市場空間就會很大。
融合 智慧製造是主攻方向
據工信部測算,未來20年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至少可帶來約三萬億美元的GDP增量,未來互聯、整合、智慧生産、數據處理、産品創新都將直接受益於“中國製造2025”規劃。從全球角度分析,據工業網際網路領域權威機構GE估計,工業網際網路有望影響46%(約32.3萬億美元)的全球經濟。
對於中國製造2025,多數券商認為,這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投資主題,規劃綱要涉及的具體行業和領域將蘊含巨大的投資機會。
國泰君安表示,“中國製造2025”勾勒出製造業未來10年發展藍圖,網際網路和傳統工業的融合將是中國製造新一輪發展的制高點,智慧製造將是中國製造未來的主攻方向。在此帶動下,國內一大批製造業公司將積極探索轉型升級,這將逐漸形成新的投資熱點。
光大證券認為,目前製造業仍是中國最具國際化、最具競爭力的行業,也是中國經濟增長最關鍵最直接的動力所在,製造業升級仍是大勢所趨。機器人、無人機、大型成套設備製造、基礎設施製造等産業發展空間仍然十分廣闊。中國製造2025的提出,將為這些行業注入活力。
海通證券研報表示,《中國製造2025》規劃即將上報國務院,伴隨政策的逐漸落地,它所引發的投資機會有望貫穿全年。網際網路、整合控制、智慧生産、數據處理、産品創新五個核心環節均蘊含著巨大的投資機會,射頻識別、物聯網、感測器、機器視覺、智慧機床、雲計算、3D列印、可穿戴設備、汽車電子等行業將有望成為投資熱點。
除了投資市場以外,思念集團董事長李偉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他建議由政府或者相關部門牽頭,採取多種形式對企業的研發、創新進行扶持,具體可以參照目前成熟的政府引導基金操作模式,由政府出資一部分,聯合其他商業機構或人士共同出資設立,交由專業投資管理機構進行管理,專門扶持製造業創新、技術升級,可以以股權、債權或者其他金融工具投向企業,成立政府引導基金,政府出資部分投資能力可放大多倍。政府出資百分之三十左右引導社會資金成立引導基金,形成首次兩到三倍放大效應,政府引導基金對項目企業的投資會引導其他基金跟隨投資,形成第二次放大效應。這樣可以有效地發揮市場手段,解決製造業的融資問題,促進製造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