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湖北棉花價格大跳水 棉農期盼補貼細則早落地

  • 發佈時間:2014-12-17 14:47:3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慧敏

  初冬的江漢平原,大部分棉花已採摘完畢。作為長江流域最大産棉區的湖北,種棉農民並沒有太多豐收的喜悅,今年籽棉收購價格徘徊在3元左右一斤,比他們的心理預期少了1元多。

  “今年的棉花價格是大跳水,但是老堆在家裏又不好保存。這一個月我把家裏剩下的籽棉陸續賣了出去。”湖北省潛江市總口農場陶合嶺分場支部書記陳新年説,“10天前賣了700斤,價格是2.8元一斤,過兩天再去賣1000斤,估計價格更低。”

  “價格低於3.5元甚至4元一斤,我們算是賠本,勞動力白搭進去了。”仙桃市楊林尾鎮六合村一組棉農陳國奇算了一筆賬:“種子、農資、肥料一畝地500多元,加上每畝投入10多個人工,現在人工費用又高,一天一個人100元,産量好的一畝地也就500斤籽棉,按3元一斤賣,這一年就是白幹了。”

  在總口農場的一個棉花收購點,記者看到十幾名農民稀稀拉拉地在賣棉。“以往可不是這樣,收購點經常忙得挑燈夜戰。”收購點的工作人員説,“不像現在,一眼望去就可以數清人數。”

  今年是我國棉花取消臨時收儲政策,代之以目標價格制度的第一年,目標是在保障農民利益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今年新舊政策交替之時,我國棉花産業經受著政策變化帶來的陣痛。

  仙桃市供銷社副主任唐春林介紹説,對於加工企業來説,按3元一斤收籽棉,把各種費用算上,加工成皮棉成本是14000元一噸,但是市場上現貨皮棉價格大約13000元一噸,越收購越虧本。對於紡織企業來説,用國際進口棉的成本更低,用國內的棉花依然是虧本。

  與之相對應的是農民種棉積極性的銳減。在總口農場的農資供應店,記者了解到,棉花種子乏人問津。以往此時熱銷的棉種“高棉318”,到現在整個農場才預定600袋,也就是大約能種植600畝,相當於以往的6%。一些農戶表示,明年不打算繼續種棉花了。種糧可以機械化,不影響外出打工,種棉花費人工,打藥、整枝、採摘費力費時,棉價再跌就太不划算了。

  11月初,內地棉花補貼政策終於浮出水面,山東、湖北、湖南等9省棉花價格補貼明確,今年的補貼標準為2000元/噸,補貼方式由各省自主決定,然而,幾十天過去了,相關細則仍未出臺,農民翹首以盼,收購企業也在觀望。

  “按面積補,按産量補,還是綜合考慮?棉花收購快近尾聲了,細則還沒落地。”唐春林説,“如果確定按産量補,而農民已經把棉花賣給小販或者小廠,到時候連個證明都沒有。我們向農戶宣傳,一定要把棉花交給有資質的棉花收購加工企業,並保留好交售棉花票據,避免影響補貼領取。”

  鄂城區長崗鎮火炬一組的農民夏金華期待多日,最後扛不住,還是把5000斤棉花賣給了小販。夏金華説:“有補貼或多或少對我們來説能夠增加點收入,這麼好的政策應該早點落實,我們才踏實。”

  專家認為,棉花價格向下逐步向國際水準回歸過程中,産業鏈各環節的陣痛是市場化必須付出的代價,但是應妥善做好配套工作,照顧各方的利益,使政策最優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