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期間北京PM2.5濃度下降26.5微克/立方米
- 發佈時間:2014-12-17 14:1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斌
如果沒有北京和周邊省市聯合採取的減排措施,令人印象深刻的APEC藍會出現嗎?今天,北京市環保局發佈的APEC空氣品質保障措施效果評估結果顯示:會期北京PM2.5平均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如果北京和周邊地區沒有共同採取會期保障措施,則會期PM2.5濃度預計將會達到69.5微克/立方米,比實際濃度增長61.6%。
評估結果顯示,APEC會議期間,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實際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如果北京和周邊地區沒有共同採取會期保障措施,則會期PM2.5濃度預計將會達到69.5微克/立方米,比實際濃度增長61.6%;或者説,由於共同採取了會期保障措施,使PM2.5濃度下降26.5微克/立方米。其中,北京減排措施對PM2.5濃度削減19.8微克/立方米左右,區域污染傳輸減少貢獻6.8微克/立方米左右。
綜合來看,採取會期保障措施與不採取措施相比,全市分別削減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約39.2%、49.6%、66.6%、61.6%和33.6%,平均削減50%左右。
這些成果的取得,除周邊實施工業停限産、機動車單雙號行駛等臨時性減排措施發揮減排效益外,北京本地的減排效果主要得益於以下幾個方面:
得益於機動車限行與管控,機動車減排對會期PM2.5下降的本地貢獻為39.5%。
由於採取壓減燃煤電廠生産負荷、重點工業企業停産、限産等措施,對會議期間PM2.5下降的本地貢獻為17.5%。
由於採取全市施工場地停工、部分施工機械停止使用等措施,據測算,APEC會議期間,分別削減NOx、PM10、PM2.5和VOCs排放約375、1693、361和273噸。這些措施對會議期間PM2.5下降的本地貢獻為19.9%。
會議期間,全市重點道路加密“吸、掃、衝、收”作業,基本實現每日沖洗。根據實測效果,道路塵負荷平均下降40%左右,分別減少PM10、PM2.5排放約1587噸和303噸,與工地停工的貢獻基本相當。這些措施對會議期間PM2.5下降的本地貢獻為10.7%。
由於實行了調休放假政策,使全市常住人口約減少10%;由於工作單位和學校放假,使全市交通流量較放假前下降20%左右;還有部分工業企業等放假停産。這些措施對會議期間PM2.5下降的本地貢獻為12.4%。
APEC藍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啟示:改善空氣品質,減排才是硬道理。APEC會議期間,北京各類主要大氣污染物平均削減50%左右,這是實現優良空氣品質的根本保障。改善空氣品質,需要加快城市功能優化調整,努力降低人為排放活動強度;加強機動車污染防治;加快推進能源清潔化戰略;盡最大努力淘汰燃煤,削減工業污染排放;加強施工工地管理和城市管理,有效降低施工和道路揚塵污染。同時,“AEPC藍”需要公眾的參與,主動踐行綠色生産、生活方式。
而區域共治、聯防聯控更是實現區域整體空氣品質改善的重要保障。由於大氣污染的區域傳輸性特徵,使得京津冀及周邊6省區市在大氣污染防治上是休戚與共的關係。要想實現藍天共用,必須要堅持區域共治、聯防聯控的工作方針,進一步完善區域聯防聯控機制,特別是重污染應急措施的聯動,改進中長期空氣污染預報的準確度,適時提前啟動應急預案,減輕重污染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