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地方融資平臺上演“最後的瘋狂”

  • 發佈時間:2014-11-21 06:5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記者 張莫 鐘源  責任編輯:王斌

  地方融資平臺正在上演最後的瘋狂。記者獲悉,2015年1月5日地方政府債務甄別大限到來之前,不僅公開的城投債市場十分火爆,不少商業銀行以及信託公司也紛紛突擊為平臺放款。

  大限之前的“迴光返照”,預示著明年上半年的融資困局可能很快到來。據統計,2015年上半年將有3160.55億城投債到期,在再融資環境收緊之下,不排除其中有部分平臺信用出現違約。

  瘋 狂 平臺突擊“融資”跡象明顯

  “最近市場供不應求,城投債收益率都在往下走,目前是一個很好的窗口。今天我們剛發了一筆短融,利率差不多4.4%,我還覺得不太理想呢。”中部省份城投公司的一位人士説。

  這只是一個側影,實際上,不少市場人士用“瘋狂”二字來形容當下的城投債市場。由於國發2014年43號文即《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43號文)明確提出要剝離融資平臺公司政府融資職能,因此,未來將成為稀缺品種的城投債被投資人認為是“最後的晚餐”,不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其收益率都在大幅下行。

  一位大行債券承銷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有兩大因素助推了當前瘋狂的市場:一是財政部《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納入預算管理清理甄別辦法》要求對地方政府債務進行分類甄別,而不少投資人認為債券屬於“剛性兌付”,一定是會被優先納入到政府直接債務的口徑,因此不存在違約的風險;二是債券市場存在“羊群效應”,所謂“追漲殺跌”,容易一哄而上,因此存在超調的可能。

  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評級總監劉小平在日前舉行的“地方政府債與城投債發展與風險展望”發佈會上稱,雖然審計署對於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2013年6月底之前納入政府性債務的城投債整體規模有一個披露,但是並未對具體某個平臺、某支債券的政府性債務屬性明細進行披露。因此,即使部分債券因去政府信用背書導致其信用風險加大,但市場人士對城投債整個品種還是保持了樂觀的情緒。這也是促成當前火熱市場的背後原因之一。

  爭搶最後一班車的不只是債券市場。由於存在政府的隱形背書,城投公司一直也是商業銀行眼中的優質資源。不少城投公司人士表示,就在不久前,不少股份制銀行對平臺公司突擊放了一批貸款,甚至也有銀行從總行層面專門為平臺貸款開設了所謂“綠色通道”,加速審批速度。

  “這實際上是商業銀行為明年搶一塊增量,在明年初地方政府債務甄別結束之後,平臺的貸款就不再是政府背書的品種了,銀行這塊的業務就會銳減。”一位東部省份城投公司人士説。正如一位城商行人士所言,平臺項目一向被銀行認為是風險小收益高的優質項目,特別是在經濟下行期,好項目不好找,平臺項目相對較好,只要是按正常程式做的,賴賬的可能性不大。

  不過,上述城投公司人士也表示,銀行對突擊放的這部分貸款,要求當地政府必須出具“納入地方政府債務體系內”的承諾,否則也是不放的。另據記者了解,由於不少政策性銀行的貸款都是公益性項目,所以政策性銀行不擔心,更會儘量趕在現在多放些款。

  信託融資也不甘落後。某南方信託人士透露,該公司10月份以來,趁著明年1月5日甄別大限之前,已大舉發行信政合作類信託産品來衝量。

  嚴 峻 “迴光返照”預示融資困局

  “在財政部甄別之後,地方政府自主發債額度尚未確定之前,肯定還有很長一段空檔期,這期間,如果銀行不放貸,城投債又不好發,我們該怎麼辦?”上述東部省份城投公司人士言語中帶著困惑。

  他的困惑並非沒有緣由。一方面,在發債層面,國家發改委此前召集部分承銷商機構召開企業債風險座談會,警示企業債風險,並大幅提高企業債審批門檻。另外,日前發改委還出臺了新的城投債審核規則,“不再要求地方政府出具債券償債保障措施文件;凡未取得批文的企業債,在募集和評級書中涉及政府提供償債保障措施的內容,要對照國務院43號文件進行修改”。

  對於不少城投公司而言,這樣的要求更加嚴格了。從數據上也可以看出,在發改委從嚴規範企業債發行條件的背景下,融資平臺企業債融資無論規模還是比重均出現明顯下降,交易商協會的短融和中票的規模和比重則雙升。

  “短融和中票現在很多發行量是過去累計的存量,未來的增量很可能下降,沒準12月份的市場就不是現在這樣的情形了。”上述城投公司人士稱。

  在銀行融資方面,現實的瘋狂也難掩收緊的趨勢逐漸顯現。有城投公司人士説,一些瘋狂放貸的股份制銀行最近出現了收緊的現象,有些已經基本停止了受理新項目的流程。不少金融界人士説,平臺公司很多不僅體量大,而且幾乎無利潤,如果不依靠政府信用,銀行是不會給其貸款的。

  融資閘門“悄然收緊”並沒有影響存量債務的如日到期。在“四萬億”投資強烈刺激下,此前瘋狂發債的地方平臺將再迎兌付潮。Wind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將有5621.83億城投債到期,上半年是還債高峰期,將有3160.55億到期。其中3月、4月和5月將達到“洪峰”,到期債務分別是776.3億元、841億和636.1億,佔全年到期債務量的4成。

  “按以前慣例,遇到這樣的情況,平臺公司會想到銀行、信託等其他融資方式,因為在債務扎堆的情況下‘借新還舊’比變賣資産等籌資方式要有效得多。但目前,通過銀行貸款和信託融資也不太順利。因為上述兩種方式,銀行和信託公司都很注重融資方的風險評級和擔保狀況。”某券商人士表示。他透露,近期國務院43號文及財政部存量債務處置細則等相關政策的出臺,讓未來的“城投牌照”比起先前大打折扣。

  對此,中債資信公共機構首席分析師霍志輝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從國家發改委近期企業債券審核政策來看,城投公司發行債券收緊,預計明年在城投公司轉型完成前政策不會明顯放鬆,而近年來銀監會對城投公司銀行信貸政策整體上較為嚴格,預計明年還會延續前期政策。

  危 險 恐有部分平臺信用違約

  “此前審計署的審計結果和實際的情況可能存在一定差異,出於各種原因,有些實際上應是政府負有直接償還責任的債務沒有納入進去,這次的債務甄別是基於此前的審計結果,所以,如果出現大量這種該由政府負責、但沒有被納入預算口徑、而需要由平臺承擔償還責任的債務的話,不排除有一些平臺的資金鏈會斷裂。”某地級市城投公司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

  劉小平也指出,2014年底存量城投債經甄別後,對於納入政府性債務的城投債,同地區城投債中安全性最高,等同於當地政府信用,雖各地方政府信用有所分化,但《意見》明確,地方政府可申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債務,這進一步降低了此類存量債券的流動性風險;對於尚未納入地方政府性債務的城投債,在城投企業整體盈利很弱、再融資環境有所收緊、償債高峰期陸續來臨等背景下,不排除個別城投債,因無政府信用背書而出現違約。

  實際上,當下融資的瘋狂實際上正是凸顯了市場對未來市場前景的不確定和不看好。不過,也有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未來城投公司的信用風險會逐步分化。

  “整體上未來城投公司債務(含債券)納入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比例越高,則其債務風險可能越小;納入政府債務比例較低,則需要關注其自身償債能力和政府注入的資産情況。”霍志輝説。他表示,“地方政府債務償還和週轉壓力取決於明年監管部門對城投企業融資政策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對存量地方政府債務的處理需要時間,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央和監管部門不希望出現系統性風險,整體上明年地方政府債務的到期洪峰會在有一定壓力的情況下渡過。”

  政策過渡期內,城投公司未來的融資一定會受到影響。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城投公司正在謀求轉型,而這也將給其未來融資帶來新的機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