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當陽:綜合開發引領“農業升級”
- 發佈時間:2014-09-26 15:30:49 來源:中國財經報 責任編輯:姚慧婷
今後糧食怎麼保?農業效益怎麼增?如何增糧又增收?傳統農業如何轉型升級?
當新型工業在湖北當陽得到蓬勃發展的今天,有著“魚米之鄉”美譽的當陽農村,也在深度嬗變。當陽市以農業綜合開發為杠桿,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力推農業轉型升級。
當陽市抓住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機遇,整合農業綜合開發、小農水、土地整理等中央和省級資金,立足高起點建設、高收益目標,逐年進行分片推進。
草埠湖鎮原是一個國有農場,雖然這裡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但農業生産效益卻一直不高。經過兩年農業綜合開發共計1766萬元的集中投入,形成了目前“田成方、渠成網、路相通、林成行、旱能抗、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該鎮慧才家庭農場主李友才,雇工不到10人,卻擁有糧食種植面積700多畝,年産糧食115萬斤,收入達120多萬元。這麼少的勞力能種這麼多田,靠的是經過整治的標準化農田可以全面實行機械化作業。
類似李友才的家庭農場,現如今在當陽市已有91家,他們經營的1.2萬畝農田,全部得益於農業綜合開發建成的高標準農田。
當陽市農發辦主任朱雲告訴記者,近3年來,當陽市按照“統籌規劃、集中連片、規模開發、注重發展糧油”的要求,累計投入農發資金4.5億萬元,聚集整合資金1000萬元,高起點實施農發項目6個,涉及耕地4.62萬畝,惠及全市42萬農民,一畝地純收益增加到了2600元。
“財政投入的每一分錢,都必鬚髮揮最大效益,所有的農發項目都必須按高標準、高品質的要求,確保建一處、成一處,惠及一方百姓。”朱雲説。
糧食主産區當陽市淯溪鎮,多年來因缺乏整體科學規劃,農業效益一直很低。2011年,當陽市農發辦在淯溪鎮7個村拉開了高標準改造中低産田的帷幕。兩年滾動投入財政資金3100萬元,通過治理水系、改善排灌、實施沃土工程,共建設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1.07萬畝。該鎮勝利村農民阮應志,一家5口人,就他與老伴兩人留守在家,兩人種了15畝地,去年畝均收入達到2700元,比農田改造前凈增2000元。據勝利村黨支部書記李擁軍介紹,全村3000多畝中低産田經過改造後,農民每人平均年增收1000多元。
記者在當陽採訪時了解到,淯溪鎮勝利村、中山村、聯合村作為一個連片項目區,正在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示範項目。項目總投資2180萬元,治理土地1.67萬畝,項目建成後改善灌溉面積1萬畝、除澇面積6000畝,項目區農民純收入每年增加1500元。
淯溪鎮是當陽農業綜合開發實施中低産田改造的一個縮影。在中低産田改造中,當陽市共有2.67萬畝農田“浴火重生”,糧食、棉花、油脂單産分別凈增153公斤、35公斤和48公斤,農民每年總收入增加1526萬元。
當陽市的農業升級,既體現在農業生産條件的全面改善,更體現在農業綜合服務體系建設、農産品精深加工和轉化增值上。鋻於老年人種田憑經驗、年輕人種田無經驗的現象,當陽通過一條免費服務熱線、一台科技服務一體機、一個農業資訊網站、一張農業110報、一條農事服務短信、一台“壟上行”電視節目等“農業110服務”系統,將現代農業科技送進千家萬戶。近3年來,當陽市在農業綜合開發和現代農業建設中,投入3.92億元用於綜合服務體系建設,為農業生産提供強力支撐。
當陽市還把生産高精尖農産品和優勢農産品深加工作為綜合服務體系建設的重中之重,助推農業升級。
當陽在農業綜合開發中,圍繞特色産業延伸鏈條,先後建成了雙蓮現代農業示範園區、長坂坡蔬菜生産基地核心示範區、玉泉寺有機茶示範區、半月柑橘生産示範區等。然後通過上市、控股、攀大聯強等途徑,幫助以優勢農産品為基礎原材料的龍頭企業快速發展,由其帶動當陽農業脫胎換骨。
當陽市鳳凰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連續10年共獲得1億多元的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投入,建成金水柑和溫州蜜桔連片基地7000畝,配套建設了檢測分級、打蠟包裝項目。
在農發資金的支援下,當陽市農産品生産基地、加工基地如雨後春筍般發展壯大。截至目前,全市已有77家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企業。紅鯢王油脂、玉泉寺茶業、龍之泉公司、晶盛惠米業等4家農産品加工企業,在財政獎扶政策的支援下,進入資本市場,謀求上市融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