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3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調查報告 > 正文

字號:  

英國研究機構報告:中國承擔碳排放建設性角色

  • 發佈時間:2015-07-11 09:1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低碳經濟是以低污染、低耗能、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方式,是目前我國政府追求的目標,為了追求更好地生存環境,國家也一直在努力。

  近日,英國研究機構發表報告稱,預期中國碳排放峰值會提前到來,報告作者認為中國減排成效不但對發展中國家有示範作用,也有助於今年年底巴黎氣候大會營造“建設性氛圍”。

  通過這份報告可以看出,我國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上所做努力,獲得國際上各研究部門的認可。

  低碳承諾

  早在2009年11月25日,國務院就決定,到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並且通過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積極推進核電建設等行動,到202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

  記者在採訪中注意到,在2014年發佈的《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中方正式提出,計劃2030年左右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並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例提高到20%左右。

  近日,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鄒驥做客中國政府網時曾指出,中國2020年後的減排力度將呈現加速增長的態勢,中國2005年到2020年之間的減排平均速率為每年減3.9%,而2020年到2030年間,中國的減排速率將達到4.4%。

  事實上,作為全球上一個十分重要的經濟體,在碳排放方面,中國政府在不同層面都進行了不斷地努力。正如國際能源署首席經濟學家法提赫·比羅爾曾公開對媒體表示,“中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方面已作出了很大努力,以可再生能源為例,中國在這一領域的投資已超過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總和。我預計中國將繼續擔當這一建設性角色。”

  “我國政府在國家政策、能源結構等各方面做出了減排努力,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中投顧問環保行業研究員侯宇軒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家出臺各項政策加大對新能源發展的支援,同時政府為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領域細化財政、稅收優惠政策。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建設方案》、《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等多項環境保護方面的相關新政。

  值得一提的是,在十八大報告中,“生態文明建設”已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環境保護法》于年初正式施行,在今年6月30日公佈的《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國國家自主貢獻》(INDC)中首次提出到2030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法律法規、政策制度建設不斷深化。

  近日有媒體稱,深圳市新能源産業發展專項資金將啟動實施2015年的新一批扶持計劃,通過股權資助、貸款貼息、直接資助等多種方式幫扶智慧電網太陽能、核能、新能源汽車等新能源産業優質項目。

  可以説,我國在能源方面的各項政策為碳減排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各方面我國政府也一直在進行嘗試。

  “嚴格碳排放標準,促進能源結構的調整,加大對核能、水能、太陽能的利用,積極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轉型。”侯宇軒説。

  有資料顯示,203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裝機預期是在2014年的基礎上增加9億千瓦左右,年均非化石能源裝機從2005年-2020年的4150萬千瓦,上升到2020年-2030年的6280萬千瓦。

  據記者了解,當前,我國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提高煤炭利用效率,擴大天然氣利用規模,並大力發展水電、核電、風電、光伏發電,推進分佈式能源和智慧電網建設,利用地熱能、生物質能、海洋能,已初步建立起低碳能源體系。

  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風電生産國,光伏總裝機容量今年有望超過德國,躍居世界第一。

  “一系列舉措使全國單位GDP能耗在2013年下降3.7%的基礎上,2014年繼續下降4.8%,煤炭消費量15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不遺餘力推進退耕還林、風沙治理等生態工程建設。在體制與文化建設上,設立‘全國低碳日’,倡導低碳生活方式,建設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積極推進國際合作”。優品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李根林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介紹,通過淘汰落後産能,優化産業結構,有效控制電力、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等重點高耗能行業的碳排放,並在服務業、建築、交通等領域積極探索綠色化、低碳化運營管理模式,如推廣綠色建築和可再生能源建築,提升燃油品質、推廣新能源汽車、發展公共交通等。

  能源消耗增加和減碳排放之間的矛盾

  雖然,我國在減少碳排放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減少碳排放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面臨著種種困難與壓力。

  據公開資料顯示,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能源消費高速增長,自2010年起我國成為世界能源消費第一大國。我國能源消費由2001年的15億噸標準煤增加到2013年的37.6億噸標準煤,年均增加1.9億噸標準煤,年均增速高達8%。

  與此同時,我國佔全球能源消費的比重從本世紀初不足11%增加到22%。2002年至2012年,我國能源消費增量佔世界總增量的58%。

  在能源消費激增的背景下,如何減少碳排放是擺在面前的一道難題。侯宇軒認為,目前減少碳排放主要會面臨以下兩方面的挑戰。一方面,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加大了實現這一目標的難度,我國目前的能源結構和消費結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發生根本性改變,這使得我國在降低碳排放強度方面面臨較大的困難,因此亟須加快能源結構的調整步伐,提高新能源的比重。

  另一方面,我國現行的發展模式為實現這一目標帶來了挑戰,要實現在經濟增長的同時降低能源消費和碳排放量,就需開創新型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我國經濟的主體是第二産業,因此,也決定了能源消費主要是工業,而目前,我國工業在一些地區生産技術相對薄弱,這也給中國正在發展低碳經濟帶來了一定的“阻礙”。

  事實上,我國在不斷完成工業化,推進城鎮化的進程中,能源消費還會有所增加。因而,有業內專家稱,只有通過能源革命,改變原有高碳能源擴張的發展模式,才能實現社會經濟和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淘汰落後産能 開發新能源

  面對能源消耗增加和減碳排放之間的矛盾,我國究竟該如何行動?

  “我國正在建設以特高壓和分佈式能源相輔相成的全球能源互聯體系,未來大至國家與地區之間、小至社區以內都可將新能源電力自由在網際網路上買賣,可以顯著降低碳排放、保障能源安全。”李根林告訴記者,特別是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達近60%。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我們不可能主要依靠進口油氣等相對清潔的化石能源確保能源供應。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國家相關部門下發的《關於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併重組的指導意見》和《鋼鐵工業轉型發展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政策正引導行業向綠色化、智慧化、高端化、集約化發展。通過加大資金和政策支援、推進國際合作等方式解決低碳關鍵技術。針對目前所存在的問題,例如鋼鐵、建材等重耗能行業,淘汰落後産能、産業轉型升級與兼併重組也正如火如荼進行。

  侯宇軒表示,在未來的減排之路上,我們應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和開發各種替代型新能源。在經濟新常態下,要處理好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的關係,需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綠色發展,這可以通過控制高耗能行業和推進服務業發展來實現,同時應該提高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既然未來需要大力發展替代性能源來進一步減少碳排放,那麼未來究竟會有哪些能源可以利用呢?

  侯宇軒認為,未來的替代能源主要有太陽能、核能、風能、地熱能和海洋能等,由於這些替代能源對環境基本不會造成破壞,因此加快新能源的發展步伐將會對未來環境有極大的改善作用,空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等各類環境問題都會得到有效緩解。

  其實,在強調新能源的同時,也有專家稱能源革命是能源戰略的重大調整,在新的能源供需形勢下,我國亟須進一步強化節能工作,加快發展天然氣和非化石能源。能源戰略必須把生態環境約束,包括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低碳發展作為重要目標和約束紅線。

  國家發改委國土所所長肖金成曾對媒體公開表示,節約資源是破解資源瓶頸約束、保護生態環境的首要之策。因而在強調碳減排的同時,更要注意增加碳吸收,在生態補償方面,需要建立有效的機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