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調查報告 > 正文

字號:  

國慶民調:84.8%受訪者感覺這些年國家變化大

  • 發佈時間:2014-10-09 08:28:4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馮傑 李潔言  責任編輯:王斌

  

數據顯示中國出境遊人數和消費均躍居世界第一。

  今年是建國65週年。在65年的時間裏,我們國家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你是否也感受到了身邊的一些變化?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益派諮詢發起的一項調查顯示,84.8%受訪者感覺這些年國家的變化大。對於未來,58.2%受訪者最期待不用再擔心食品安全問題。受訪者中,6.1%為90後,34.6%為80後,36.7%為70後,22.6%為60後及以上。

  過半受訪者表示現在提到“中國人”三個字更有底氣

  在參與調查的2037名受訪者中,84.8%的受訪者感受到了這些年咱們國家的大變化。

  朱文文是一名愛網購的女大學生,説到身邊的變化,她首先想到的是近幾年風靡起來的網上購物方式。如今,與日常生活相關的衣食住行消費,絕大部分朱文文都能在網上解決,這給她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在朱文文看來,這背後體現的是中國商業環境的進一步開放,“國際上一産生新興的商業模式,很快就能在中國得到實踐和創新。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

  相較年輕人,老年人更加關注與身體健康相關的各種變化。出生在舊中國的67歲北京市民溫淑珍對這方面的變化點了個讚。“像我們小區,每年都會為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檢查身體,還免費檢查骨密度。這些都是對老年人健康非常重要的舉措。”

  當問到在國際交流方面中國的變化,調查中,57.8%受訪者最直接的感受是,出境遊越來越火了。

  房女士家住膠東半島的一個地級市,女兒今年15歲。從女兒很小時起,她們夫婦每年會帶女兒出遊一兩次,也經常跟女兒同學的父母交流旅遊經驗。她發現,起初這些孩子更多是國內遊,但這兩年,出境遊的比例明顯增大。尤其是因為臨近韓日,去過這兩個國家的孩子越來越多,家裏經濟條件好些的,還會選擇在假期讓孩子去歐美遊學。

  北京的孫女士也有同感。孫女士在一家國家級旅行社當導遊,原來只帶國內團,如今,日益火爆的出境遊業務讓她不得不開始猛攻韓語,為帶出境團做準備。

  調查中,還有51.5%受訪者表示跨國婚姻越來越普遍,44.4%受訪者表示來中國工作定居的外國人多了。

  “以前我們看到一個外國人如同看到外星人,是很稀奇、很新鮮的事,現在恐怕沒人會這麼覺得了。”湖南長沙的年輕公務員易虎(化名)相信,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和國際事務交流不斷增多,來中國的外國人還會越來越多。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32.4%受訪者感受到世界對中國經濟的依賴度不斷增大。

  廣州市民李強斌是一家科技公司的職員,上個世紀90年代大學畢業後便在這座城市打拼。談起身邊的變化,李強斌告訴記者:“感受最深的還是跟外國人打交道、做生意的機會越來越多了,自己也因此有了很多到國外去看一看的機會。”

  調查中的另一個數據也印證了李強斌的觀點:29.7%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對外國人最大的吸引力在於“經濟增長快,掙錢機會多”,是僅次於“悠久歷史文化”(32.7%)的選項。

  此外,37.5%受訪者感受到給中國免簽的國家增多,37.3%受訪者感受到學漢語的外國人增加,35.4%受訪者感受到國際媒體對中國的報道越來越頻繁,24.1%受訪者發現來自發達國家的留學生多了。

  中國在國際交往中的種種變化,也給中國人的心態帶來了積極的變化。調查中,52.4%受訪者表示,現在説到“中國人”三個字,感覺比過去更有底氣了。“國力昌盛,國民富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在政治軍事文體等各方面都有體現。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腰板硬了、腰包鼓了、姿態高了、底氣足了。我相信很多老百姓都和我感受一樣。”易虎説。

  58.2%受訪者希望不用再擔心食品安全問題

  對於未來,公眾最期待哪些方面有令人驚喜的變化呢?

  58.2%受訪者表示,希望今後不用再擔心食品安全問題。重慶市民葉大容表示,隨著經濟的發展,食品安全問題也越發嚴重,近幾年曝出的毒奶粉、地溝油、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一次又一次刺激著國人敏感的神經。“食品安全直接關乎人的身體健康,比什麼都大。我覺得應該在食品安全方面加大監督和懲治力度,讓一些不法企業沒有機會去做黑心食品。”

  除此之外,還有47.7%受訪者最希望看到霧霾減少,河流變清,自然環境得到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變得越來越宜居。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于先生患有嚴重的過敏性鼻炎,一到霧霾天,就不停地打噴嚏流鼻涕。2013年春節前,為了躲避北京長達25天的霧霾,他們全家還到東南亞待了10多天。“有同學為了孩子能呼吸一口新鮮空氣移民了,我不想移民,所以真心希望空氣能變得越來越好。”

  還有32.5%受訪者希望看病不再難,相關醫療保障更加健全。李強斌雖然是中國正在崛起的中産階級的一份子,但看病難的問題仍然困擾著他。作為戶口不在廣東的外省人,他很難享受到與本地人一樣的醫療優惠。“在資訊如此發達的今天,醫療保險全國聯網是很容易的,但是因為各地區利益,我們的權益至今無法得到保證。我希望醫保全國通用能夠在近幾年實現。”

  此外,還有33.9%受訪者希望公民整體素質提高,中國人國際口碑變佳;27.0%受訪者希望房價合理回落,大家都居有定所;20.3%受訪者希望孩子能獲得公平教育機會。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東方道德研究所所長傅永吉認為,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1992年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更多時候強調激發對個人利益的追求,這有積極合理的方面,但在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道德建設跟不上,出現了無序狀態。“我們在生活中遇到最多的就是大量的交通違章,只要沒人管、沒有監控,就公然闖紅燈、佔用非機動車道等,這些都反映了道德的缺失。”

  對於目前依然存在的眾多社會問題,南開大學社會工作和社會政策係教授陳鐘林表示,新一屆領導人提出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但能否推行成功與整個管理隊伍的素質有很大關係,因此在未來,保證基層官員的思維夠創新、能夠跟上時代步伐,將是關鍵所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