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外資巨頭搶灘中國奶源地 業內警示或10年不賺錢

  • 發佈時間:2014-10-09 07:48:30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8月27日,全球最大乳品加工出口企業、紐西蘭乳業巨頭恒天然宣佈和內資嬰童食品企業貝因美全面合作,除成立合資公司外,雙方還攜手在中國共同投資建設牧場。

  而在此前的7月11日,恒天然和美國企業雅培忽然聯手宣佈,將投資18億元在內地建設包括5家牧場的奶牛養殖基地。

  5月,荷蘭皇家菲仕蘭公司宣佈與中國輝山乳業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借助輝山乳業的牧場資源生産嬰幼兒配方奶粉。

  除外資乳企外,外資投行也不甘寂寞。

  2014年7月2日,新加坡最大的國際投資機構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表示,該公司與區域私募基金泰山投資組成的財團將共同向定位於中國高品質奶源市場的華夏畜牧公司注資1.06億美元。

  而於今年7月在香港完成IPO的內蒙古聖牧高科牧業的股東中,也出現了路易達孚、三井住友銀行、Horley Investments等外國資本的身影。

  一時間,一部現實版的《牧場風雲》拉開了大幕。

  外資搶灘奶源地

  在中國乳業江湖,最著名的一句話是:“得奶源者得天下。”

  來自中國乳業協會的數字表明,中國原奶(乳製品的主要原料)缺口巨大,奶源建設需求非常迫切。2012年我國原奶需求總量達4359.6萬噸,而供給量僅為4000萬噸,供需缺口達359.6萬噸。

  顯然,恒天然對此理解得非常充分。

  恒天然公關部對《中國經濟週刊》表示,公司將通過兩種方式來滿足這種需求。首先,就是通過在本地開發可持續的奶源基地,提供高品質乳製品;其次,通過恒天然的供應鏈繼續向中國進口高品質的乳製品。

  早在2012年,時任恒天然中國區和印度區總裁的魏柯文就對媒體公開表示,恒天然計劃于2020年前在中國建設30個自有牧場,完成在中國的乳業供應鏈整合。

  和它嗅覺同樣靈敏的還有雀巢。

  早在2012年,雀巢就已開始佈局上游奶源板塊,公佈未來5年內投資25億元在中國黑龍江省雙城市建設奶源基地。2014年4月,雀巢又與上海牛奶集團達成合作協議,在黑龍江建設優質嬰幼兒奶粉奶源基地,投資額達數十億元,目前該項目已經啟動。

  “乳業主要分為三大塊,一個是乳業市場,一個是乳製品加工,再一個是奶源。”乳業專家王丁棉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表示,中國乳業經過長期的發展和競爭,在乳業市場上已經形成兩大格局:奶粉長期被外資品牌主導,美讚臣、達能、雀巢等外資品牌已經幾乎佔據了中國的奶粉市場;液態奶市場基本是由本土品牌佔主導,外資無法與本土品牌抗衡。第二塊乳製品加工領域前幾年一直保持高增長,國內企業有一定優勢。

  “建立一體化的乳品業務是恒天然在華發展戰略,奶牛養殖基地的建設是該戰略的關鍵組成部分。” 恒天然方面如是對《中國經濟週刊》表示。

  “在國外,以經營牧場概念上市的企業很少,但是中國市場是個特例,國際資本涌入一方面是想完成追逐財富的夢想;其次,目前國內養殖業準入成本低,再加上中國目前原奶供應需求逐年上升,當然成為外資蜂擁而至的掘金之地。” 乳業行銷專家、北京普天盛道董事長雷永軍對《中國經濟週刊》表示。

  王丁棉則認為在奶源領域,目前外資乳企的滲透雖然還沒有形成氣候,但長此以往對本土乳業的衝擊會越來越大,“當外資在上游佔領優勢進而影響到下游乳製品加工以及液態奶市場,到時候,乳業上下游均被外資掌控的情況下,中國乳業的定價權也將旁落,本土企業再想崛起就困難了。”王丁棉説。

  經營牧場要做好 10年不賺錢的準備

  “業內人都明白得奶源者得天下的道理,但是經營牧場則是一件長期工程,新希望用了10年才有營利。”新希望乳業總裁席剛接受《中國經濟週刊》專訪時表示。

  自2002年,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宣佈進軍乳業,以資本優勢迅速整合了11家城市型乳企組建新希望乳業的“聯合艦隊”以來,地處西南的新希望乳業集團一直希望利用區位優勢,在乳業江湖取得一席之地。

  但是在彼時伊利、蒙牛、光明等已經在終端完成全線佈局的形勢下,新希望只能選擇利用自身擁有牧場優勢、以自家牧場提供巴氏奶(採用巴氏殺菌法加工而成的牛奶)贏得消費者的戰略。

  “我們當時選擇從上游入手,打造全産業鏈,但值得注意的是,牧場從拿到生産許可到經營、管理都是一件耗時耗力的辛苦活兒。”席剛告訴《中國經濟週刊》。

  首先,由於自然條件的局限,中國傳統的適合農牧業的區域十分有限,以前全部集中在所謂三北地區,如東北、華北、西北等傳統農業大省。“牧場的天然條件需要大量土地資源,比如西北地區地廣人稀,有利於區隔,不利於疫病傳播。而類似于像江浙這樣的經濟強省,畜牧養殖用地問題很難解決,比如浙江這樣農村現代化程度較高的地區,基本上都不歡迎養殖業。畜牧業的貢獻不如其他行業大,還會帶來污染和土地資源緊張等問題,因此這些地區很難開展牧場建設。”席剛説。

  其次,污染處理問題對牧場來説管理難度最大。“奶牛養殖是一個高排污的産業,平均一頭奶牛一天排糞污50公斤左右,一個萬頭(奶牛)牧場一天糞污的排放量能達到600噸,一年排泄物就有20多萬噸。一頭牛一年所産生的糞污需要10畝地來消化。在大部分是耕地的農業地區,完成20萬噸污物降解非常困難。”席剛表示,之前有很多企業投資興建萬頭牧場,但是從結果來看很難對污染物妥善處理,“萬頭牧場是個很有挑戰的事情,我們目前已經不追求單體牧場的規模效應,在每個地域由3~5個單體規模3000~5000頭的中型鄉村牧場組成聚落式的牧場帶,這樣一種新模式。”

  此外,防疫安全也是管理難點。記者在四川採訪發現,企業每年都需要在動物防疫上花費鉅資,由於數千頭奶牛集中飼養,容易滋生疫病,特別是大規模圈養,牛身上的味道就不説了,光是牛放屁排出的二氧化碳,都會給空氣帶來很大的污染,甚至造成溫室效應。

  奶源之爭,耐力之爭

  “外來資本的進入,其先進的技術會加快牧場建設的快速發展,提升原奶品質,促使中國乳品行業升級發展,但作為中國乳企必須自控奶源,我們採取的是自有牧場+合作牧場+家庭牧場三位一體的方式。” 新希望乳業總裁席剛對《中國經濟週刊》表示。

  其他乳企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也表示,“2008年的三聚氰胺教訓歷歷在目,為安全起見,還是盡可能依靠自身的奶源,或者擴充現有牧場的産能,或者新建牧場,企業必須盡可能靠自己。”

  工信部有關專家告訴《中國經濟週刊》,一方面中國市場正在成為全球乳業格局中最重要的新生力量,從全球乳業格局來看,這是中國乳業開始崛起時刻;另一方面,各種資本的涌入背後其實是資源之戰,這是中國乳業面臨的事實。“三聚氰胺事件”之後,中國乳業正在實現由小農體系向現代農業轉型。在這個大背景下,誰控制的奶源越多,誰在競爭中的優勢就越大。

  據了解,目前新建奶源基地的主要力量有三種:一是大規模乳品企業,包括伊利、蒙牛、光明乳業、輝山乳業、飛鶴乳業等知名企業;二是大型乳企提供原料的投資集團,包括現代牧業、聖牧高科、內蒙古奶聯社、中地種畜、上海牛奶集團等;三是外資企業,包括恒天然、澳亞牧業、華夏畜牧、雀巢等企業。《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經過調查了解到,這三類投資主體將繼續投資建設大規模牧場,進一步推高大規模養殖的比例。

  “面對日漸國際化的競爭層面,必須具備足夠的資本和動力,參與、影響,甚至改善全球産業鏈結構,為自己在資源分配中贏得足夠的話語權,牧場建設也成為其繞不過的門檻之一但是,這是一場長時間的耐力之爭,誰能脫穎而出,在下一輪乳業競爭中取得勝利要看管理和技術能力還有恒心。”農業部乳業專家陳渝對《中國經濟週刊》表示。

  根據農業部發佈的數據顯示,國內奶牛單産量不到國外一半,2013年美國奶牛存欄900多萬頭,牛奶産量9000多萬噸,而中國奶牛存欄1400萬頭,牛奶産量3600多萬噸,奶牛比人家多,産量卻少5000萬噸。因此,如何提升産量成為所有人必須解決的問題。"在新一波牧場投資熱中,無論外資還是內資,都面臨同樣的環境,如果不提高牧場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管理水準,單純的奶牛頭數增加並不能幫助中國乳業進步。此外,牧場建設大潮涌動,致使大型牧場管理和技術人員奇缺成為各奶源基地亟待解決的問題。"陳渝如是對《中國經濟週刊》表示,“在中國牧場建設從粗放規模化到集約化管理轉型中,新進入者顯然需要更多的耐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