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消費水準“被”第一?
- 發佈時間:2016-03-25 09:15:00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王斌
最近一份來自美國CNBC財經電視頻道的文章將新加坡的消費水準推至全球冠軍寶座。該文章稱,新的調查發現新加坡消費水準已經連續三年高居全球之首。
上述資訊來自於經濟學人智庫的年度調查,其中有幾個關鍵的價格列舉分別來自於食品、服裝和私家車等支出。這份調查是比較了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間的以美元計價的160種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後得出的結論,內容包括食物、衣服、個人護理用品、租金、運輸、國內私立學校、醫療救助和娛樂等。不過,在新加坡的學者看來,這一結論並不準確,新加坡消費水準只是“被”第一。
被誇大的“高消費”
這份調查所舉的一個例子是,在新加坡,一件女裝的價格一般在552.80美元,這一價格遠高於巴黎的244.40美元,價格之高令人瞠目。
不過,新加坡大華銀行高級經濟分析師全德健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不建議外界將此調查作為衡量新加坡消費水準的指標。“事實上,新聞中沒有提到的是,這份調查的對像是外派人員的生活成本,這和當地居民是不同的生活標準,不具有普遍性。”
全德健認為,外派人員特別是短期外派人員的生活方式常常以便捷為主,居住在租金較貴的地區,在售價較高的超市購買生活用品,這導致其生活成本較高。
以數字來説,全德健特別引用調查中的幾個例子和新加坡居民的實際消費做了比較。如上述調查中指出,外派人員在新加坡購買大米的單價為17~22新幣,而當地居民的花費實際約為14新幣;外派人員的理髮消費為54~100新幣,而當地居民男性理髮其實只需要5新幣;至於衣服價格,調查顯示的價格範圍是260~500新幣/件,但實際上當地居民的花費約為50~60新幣/件。最離譜的是電費支出,調查數據顯示,每月平均4個人的電費支出達800~1200新幣,但實際上,以5人家庭為例的新加坡居民的電費支出僅為平均每月50新幣。全德健由此總結認為,調查的數據有誇大的嫌疑。
不過難以回避的一個事實是,新加坡的私人車輛購買確實達到了全球最高的水準。全德健坦言,新加坡政府為了控制車輛數量,減少了個人車輛擁有權,而針對個人購車設置了高額稅費。一部15萬新幣左右的車在國外的價格僅僅是其1/3。其中,除了較高的關稅外,購買車輛還需額外繳納費用購買用車證,這一數字達4.5萬~5萬新幣,並且有效期只有7年。
好在,這並不會對新加坡民眾生活造成困擾。全德健説,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網路非常發達,覆蓋面廣,且價格十分便宜,去較遠地區的公交價格也只有2新幣,此外計程車也種類繁多。與購買車輛比起來,居民更習慣使用公共交通。
企業成本更應關注
相對調查指出的新加坡居民生活成本高這一結論,全德健認為,新加坡較高的企業生産成本才更令人擔憂。“目前新加坡人工成本上升,製造業招工難,企業亟待轉型升級。”全德健坦言,“由於國土面積小,企業還要面臨較大的租金壓力。在匯率方面,新幣匯率一直有增長壓力,匯率成本升高雖然能減少進口壓力,但對企業出口來説卻不是什麼好事。”
由於上述種種成本壓力,不少外資企業和新加坡本土企業轉移到了馬來西亞等國,後者地廣人多,人工價格低廉,成本支出能減少近一半。
全德健坦言,成本問題一直困擾著新加坡政府。過去新加坡曾依靠雇傭外來人口暫時緩解,不過這並非長久之計,還造成了很多社會問題。現在,新加坡政府正對外來移民和務工進行控制。
數據顯示,自2004年以來,新加坡本國人口數量一直呈下降態勢。但受外來移民及外來務工人員影響,2004年~2014年新加坡人口數量由417萬增長至547萬,增長率高達30%。這引發了民眾對於生存環境及品質下降的擔憂,包括分享本就不充裕的工作機會、抬升房屋價格、使交通設施等公共資源更加緊張等。“新加坡政府一直致力於解決勞資問題和企業成本增長問題,包括鼓勵企業提高勞動生産率和競爭力,淘汰落後産能,進行轉型升級等。”全德健説,新加坡政府近年來還在鼓勵多元化發展第二産業和大力發展第三産業,包括拍攝好萊塢動畫電影等,同時鼓勵小微企業創業。
新加坡建立公司的速度是全球最快的,不少外國投資者在新加坡申請創立公司,並到鄰近的東盟國家經營。對於新加坡的中小微創業企業,全德健指出,新加坡政府和機構均對小微企業推出了輔助計劃,包括幫助其進行海外市場調查、做産品設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