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創新發展成為中國發展主旋律

  • 發佈時間:2016-02-25 11:49:0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馬志剛  責任編輯:王斌

  開欄的話 “十二五”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統攬全局,深思熟慮,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入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是關係“十三五”乃至未來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

  一年之計在於春。今年是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決勝全面小康的開局之年。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本報從今天起推出系列述評,聚焦解讀五大發展理念,為開局之年凝心聚力,打好決勝仗,贏取開局紅。敬請關注。

  暗物質探測衛星“悟空”順利升空;國産首架大飛機C919成功總裝下線;多光子糾纏操縱實驗研究刷新世界紀錄……

  剛剛過去的“十二五”,是創新擺上關係國家發展全局地位的時期,是創新上升到引領發展第一動力的時期。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引領全面創新大潮澎湃激蕩,全面開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代。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創新能力,從根本上影響乃至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展望“十三五”,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中國經濟必能迎來更精彩的明天。

  創新發展,成為中國發展主旋律

  創新發展,是發展形勢所迫,是國際競爭大勢所趨,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國運所繫。

  習近平總書記曾算過這樣一筆賬:世界發達水準人口全部加起來是10億人左右,我國的13億多人全部進入現代化,那就意味著世界發達水準人口要翻一番多。如果以現有消耗資源的方式來生産生活,全球現有資源都給我們也不夠用!新路在哪?“就在科技創新上,就在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的轉變上”。

  梳理“十二五”以來的發展脈絡,從黨的十八大確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創新發展理念,創新發展被舉得越來越高。

  一系列重要論述、一個個明確指示,凸顯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創新發展的高瞻遠矚與高度重視。

  2013年9月,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上,習近平總書記詳細闡述了實施創新驅動的緊迫性、重要性。10月,在歐美同學會成立百年慶祝大會上,又鮮明提出“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地方、一個企業,要突破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於創新,關鍵要靠科技力量”。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為發現和培育新的增長點開出了“創新要實”的藥方。

  2015年7月,在同吉林省企業職工座談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製造業搞上去,創新驅動發展是核心。同年,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又明確“定調”,必須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

  一系列改革舉措、一個個決策建議,清晰地記錄了創新發展上升為中國發展第一旋律的鏗鏘腳步。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要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這是我們黨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來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發佈,確立了“到2020年,基本形成適應創新驅動發展要求的制度環境和政策法律體系,為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提供有力保障”的主要目標;《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出臺,在神州大地翻開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篇章。

  2015年8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決定》審議通過,對現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進行了重要補充和完善。

  2016年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支援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政策措施,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

  “證明不開了”“‘衙門’好跑了”……“十二五”以來,各地區各部門牢牢扭住創新這個“牛鼻子”,改革之鼓勁擂,一個個阻礙創新發展的“堵點”正在清除,創新發展作為五大理念之首,開始在各行各業紮根發芽。

  成果喜人,創新驅動“驅”出發展加速度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十二五”以來的5年,是創新發展旗幟高高揚起的5年,也是成果頻出的5年,是科技創新由跟蹤為主轉向跟蹤和並跑、領跑並存新階段的5年。

  5年來,我國科技整體水準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轉變。目前,我國國際科技論文數量穩居世界第2位,被引次數從2010年的第8位攀升至第4位;國內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從2010年的110.9萬件和74.1萬件上升到263.9萬件和159.7萬件,居世界第1和第2;全社會研發支出比2010年增長一倍,企業研發支出超過77%。

  5年來,我國基礎研究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取得量子通信和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外爾費米子研究、中微子振蕩、高溫鐵基超導等重大創新成果。蛋白質科學研究、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散裂中子源、暗物質探測等大科學裝置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多光子糾纏操縱實驗研究不斷刷新世界紀錄,英國《自然》雜誌不吝讚美:“這標誌著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崛起,從10年前不起眼的國家發展成為現在的世界勁旅,將領先於歐洲和北美……”

  5年來,我國戰略高技術成果凸顯國家實力。載人航太和探月工程成就舉世矚目;天河二號超級電腦蟬聯“六連冠”,在生物醫藥、工程倣真、智慧城市新材料等領域應用取得顯著效益;國産大飛機、高分系列衛星喜訊頻傳;蛟龍號載人深潛器創造7062米世界同類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帶動海洋資源勘探技術和裝備實現跨越發展。

  創新驅動,“驅”出發展加速度,助力中國經濟調結構、促轉型,邁向中高端。如今,TD-LTE完整産業鏈基本形成,4G用戶數超過2.7億;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高速鐵路技術世界領先,高鐵總里程達1.9萬公里,佔世界總量55%以上;新能源汽車年産銷均超30萬輛,居世界第一。據測算,2015年我國科技進步貢獻率預計達到55.1%,比2010年增加4.2個百分點。

  科技創新碩果纍纍是一個縮影。從更廣的視野看,“十二五”以來,理論創新、體制創新、制度創新、人才創新等各方面創新競相綻放,創新發展滲透到經濟社會、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全國各類眾創空間已超2300家,與現有2500多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11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146個國家高新區,共同形成完整的創業服務鏈條和良好的創新生態。

  邁上新高,讓“第一動力”真正強起來

  “十三五”時期,如何轉換發展動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順利實現預期發展目標?

  “……如果科技創新搞不上去,發展動力就不可能實現轉換,我們在全球經濟競爭中就會處於下風”“我國必須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殷之切切,意味深遠。

  未來的5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産業升級能不能順利推進、結構轉型能不能成功實現、綜合國力能不能持續的提升,關鍵要看我們能不能讓“第一動力”真正強起來,實現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準,走上創新驅動發展的軌道。

  讓“第一動力”真正強起來,就要堅持需求導向,緊扣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讓轉化渠道“通起來”,著力破除科學家、科技人員、企業家、創業者創新的障礙,著力解決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制約,讓創新真正落實到創造新的增長點上,把創新成果變成實實在在的産業活動。

  讓“第一動力”真正強起來,就要堅持人才為先,把人才作為創新的第一資源,更加注重培養、用好、吸引各類人才,促進人才合理流動、優化配置,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更加注重強化激勵機制,給予科技人員更多的利益回報和精神鼓勵;更加注重發揮企業家和技術技能人才隊伍創新作用,充分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

  讓“第一動力”真正強起來,就要堅持遵循規律,根據科學技術活動特點,把握好科學研究的探索發現規律,夯實基礎研究“地基”,為科學家潛心研究、發明創造、技術突破創造良好條件和寬鬆環境;把握好技術創新的市場規律,讓市場成為優化配置創新資源的主要手段,讓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力量,讓智慧財産權制度成為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大力營造勇於探索、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和社會氛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