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破解科技經濟兩張皮

  • 發佈時間:2016-02-25 11:46:36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本報記者 喻思孌  責任編輯:王斌

   

  

  2月24日,科技部部長萬鋼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説,“十二五”以來,我國重大成果和頂尖人才不斷涌現,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同時,我國圍繞資源配置、計劃管理等科技體制方面的改革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盡可能提高基礎研究投入

  萬鋼説,經過五年積累,我國科技創新加速突破,科技進步貢獻率由50.9%增加到55.1%。

  “十二五”以來,我國科技創新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國産首架大飛機C919成功總裝下線,ARJ支線飛機成功實現商業運營;新一代高速鐵路技術世界領先,高鐵里程佔世界總量60%以上,進軍海外市場;第三代先進壓水堆國內外首堆開工建設,第四代先進核能技術高溫氣冷堆商業化示範進展順利……

  針對有人提出的載人航太、衛星等高新技術和日常生活有什麼關係的疑問,萬鋼説,很多戰略高技術實際上是貼近民生的,它們還能創造新市場、新消費。風雲衛星服務於全世界氣候預報,高分系列衛星成功發射,在國土普查、環境監測等18個行業1100多家單位得到應用。北斗導航已經廣泛應用在漁船、汽車,甚至應用於快遞送貨的自行車上,形成産值已達1000多億。天河二號超級電腦六連冠,在食物醫藥、地震模擬計算、城市大數據的應用上都取得了顯著效益。

  與科技發達國家相比,基礎研究一直被認為是我國的“弱項”。但近些年,我國基礎研究在一些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涌現一批傑出人才和重大成果。潘建偉團隊的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輸位列2015年國際物理學十大年度突破之首。王貽芳研究員榮獲基礎物理學突破獎。我國一些大科學裝置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國際論文發表量穩居世界第二,被引用的次數上升到第四位。萬鋼説,我國科學家正在為人類知識創新做出更大貢獻。

  今後如何支援基礎研究,是否會提高經費投入比例?萬鋼説,近些年來,科技部一直在盡可能地提高基礎研究的投入。按照2015年中央對科學技術的支出預算,用於基礎研究的大概在480億左右,比例佔18.5%。接下來,科技部要完善支援基礎研究的體制機制。要強化前瞻佈局,對一些面向未來的探索,包括物質科學、中微子探索、引力波探索都要有一些部署。此外,還要加強基礎研究基地建設。

  “跟美國、歐洲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在全社會研發投入,特別是企業對於基礎研究的投入還比較少。”萬鋼説,中國企業逐漸感受到基礎研究的投入對提升創新能力的作用,未來將越來越重視基礎研究投入。

  科研經費不能違規亂用

  近年來,我國科技體制改革從頂層設計走向落地實施階段。萬鋼説,圍繞資源配置、計劃管理、科技成果轉化和人才評價等方面的問題,科技部牽頭或參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科技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

  比如,針對資源配置“碎片化”和聚焦戰略目標不夠的問題,科技部紮實推進計劃優化整合。建立部級聯席會議制度,把過去管理科研經費的30多個部門聯合起來成立聯席會議制度,交由專業機構負責項目管理。

  針對科技成果轉化不暢,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的難題,2015年我國修訂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並於2015年10月1日發佈實施。“修訂後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在下放成果處置收益權、強化對人的激勵、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加強技術交易服務、促進成果資訊公開等方面實現重大突破。最近我們正在制定實施成果轉化法的若干規定,對成果轉移轉化中的盡職免責、離崗創業、成果收益、技術市場和科技服務等方面作出制度安排,使科技成果轉化法落到實處。”萬鋼説。他認為,這些即將發佈實施的政策,將極大激勵科研成員開展成果轉移轉化的熱情。

  關於科研人員對經費申請、使用的批評,萬鋼説,科技部近些年一直在研究探索,如何讓科研經費用得更好、符合規律,激發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同時又不能違規亂用。在經費使用方面,科技管理部門要更好地為科研人員做好服務,科研人員自己也要加強自律。

  他説,各類科研題目要按照題目的性質來確定預算。首先,科研預算要更多地符合規律;其次,把每一分錢用到該用的地方去;此外,對於科技人員的科技成果用到生産上去産生的價值要放開放活,使他們的成果更多地體現社會價值,更多地促進生産力的發展。

  推動眾創空間服務實體經濟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重要的社會創新活動,能夠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創業潛能。萬鋼説,我國目前有近500個眾創空間和將近700個企業孵化器、加速器以及産業園,而眾創空間、孵化器、産業園之間是一個接續有序的關係,在它們之間搭建創業生態很重要。

  2015年,對發展眾創空間政府出臺了很多的扶持政策。將來,科技部將具體實施三項工作。第一,要引領眾創空間向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第二,鼓勵龍頭骨幹企業圍繞主營業務方向開放市場資源、裝備資源,包括銷售和採購資源,和中小微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廣大創客共同創新創業。第三,支援科研院所、高校圍繞優勢專業領域建設眾創空間,開放科技資源、設備、人力資源,帶領青年人創新創業。

  他表示,還要在國家高新區、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一批圍繞眾創的平臺。各個眾創空間圍繞它共用資源,加速發展。“這裡面不光是儀器設備資源,還有市場化的融資平臺,怎麼對社會路演,怎麼樣進行創新創業大賽,讓青年人的思維、成果和市場對接。”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