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結構調整迎來重要轉捩點

  • 發佈時間:2016-02-22 10:42:1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圖為遊客在貴陽大數據應用展示中心參觀(2015年12月15日攝)。近年來,貴州省堅持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大數據産業異軍突起。 新華社記者 陶 亮攝

  圖為工人在重慶長安福特汽車現代化整車生産線上工作(2014年10月21日攝)。GDP增速連續3年保持10%以上的背後,是重慶推動轉型升級和動力轉換的知難而進、順勢而為。

  新華社記者 劉 潺攝

  不久前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9%,增速較上年放緩0.4個百分點,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的發展態勢。更重要的是,服務業在GDP中的比重首次超過50%,表明我國經濟結構已迎來重要轉捩點。在“十二五”這個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在穩增長的多重壓力下,黨中央、國務院把調結構、轉方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發展中促轉型,在轉型中謀發展,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産業發展奮力邁向中高端,為新時期的發展奠定了新起點——

  服務業成為第一大産業

  2015年的“雙11”,天貓以912.17億元的成績再次刷新電商單日營收紀錄。而在2011年,天貓“雙11”的銷售額僅為33.6億元。“雙11”銷售額的迅猛增長,是“十二五”期間我國服務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十二五”規劃提出,要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營造有利於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和體制環境,拓展新領域,發展新業態,培育新熱點,推進服務業規模化、品牌化、網路化經營,不斷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準,到2015年,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要提高到47%。

  近年來,國務院出臺了《關於加快發展生産性服務業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指導意見》《關於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以及健康服務、養老服務、文化創意、資訊消費等推動服務業重點領域加快發展的一系列文件,服務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2012年,我國第三産業現價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上升到45.5%,首次超過第二産業成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産業。2015年,第三産業佔比上升到50.5%,比第二産業高10個百分點,超過“十二五”規劃設定的目標。

  隨著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服務業吸納就業能力進一步增強,但服務業就業佔比仍低於當年服務業增加值佔比。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遲福林認為,到2020年我國服務業佔比或達55%以上,就業比重可能達到50%,到2020年,服務業領域就業人員有望達到4億人。

  從發達國家服務業就業比重高於增加值比重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服務業就業潛力仍然巨大,勞動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服務業將會繼續成為我國吸納就業的主渠道。

  服務業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呈現出一系列新特點、新趨勢。特別是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從量的增長進入到質的提升的階段後,農業要想實現現代化、製造業要想完成轉型升級,都需要生産性服務業有效支撐。為此,國務院有關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動生産性服務業重點領域加快發展。生産性服務業專業性強、創新活躍、産業融合度高,其引領帶動作用加強後,有效推動著産業結構向價值鏈高端提升。

  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一些歐美發達國家的服務業比重均在70%以上,我國才剛剛超過50%。隨著我國産業結構的進一步更替優化,服務業將逐步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導産業,這也是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

  第二産業升級態勢明顯

  2015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比2014年放緩了2.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比上年下降2.3%,為多年來的首降。

  儘管增加值增速放緩、盈利水準下降,但我國工業經濟仍朝著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方向加速發展,經濟平穩運作的動力有序轉換。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表示,與消費相關的行業,與産業結構升級相關的行業,目前均保持著較快增長的景氣狀態,而資源型和資源密集型行業卻面臨巨大的下行壓力,説明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正從過去拼資源環境、勞動成本轉向創新驅動。

  “十二五”規劃提出,我國要優化結構、改善品種品質、增強産業配套能力、淘汰落後産能,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調整優化原材料工業,改造提升消費品工業,促進製造業由大變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4年,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年均分別實際增長13.2%和11.7%,快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7個百分點和1.2個百分點。2015年,我國高技術産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2%,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1個百分點,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11.8%,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

  從企業效益看,儘管2015年工業企業效益形勢嚴峻,但工業結構調整顯現成效,符合轉型升級方向的行業利潤保持較快增長。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利潤比上年增長8.9%、消費品製造業增長7%。

  在創新驅動戰略引導下,其他工業企業的研發投入也不斷增加,整體工業自主創新能力有所增強。2013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中研發經費超過500億元的有以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等為代表的7個行業大類,對提高我國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

  與此同時,節能降耗成效日趨顯著。加強工業、交通、建築等重點領域節能,積極發展綠色低碳産業,能源消費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單位産出能耗水準大幅下降。2011年至2014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累計下降13.4%,2015年全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6%。

  新的增長動力加快孕育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快速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新産品不斷涌現,資訊消費、電子商務、物流快遞等蓬勃發展,一些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正在孕育。

  2015年,我國網上零售額為38773億元,比上年增長33.3%。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達32424億元,增長31.6%,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8%;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達6349億元,增長42.4%。

  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內容和高端環節,高技術服務業創新性強,發展潛力大,輻射帶動作用突出。自《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高技術服務業的指導意見》印發實施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圍繞資訊技術服務、研發設計服務、生物技術服務等8大重點領域,依託北京、上海、天津等14個産業基地,採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動高技術服務業創新發展。如今,高技術服務業在加快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帶動新增就業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隨著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的升級發展,網際網路加速向各行業滲透,百姓衣食住行各領域線上線下結合的創新服務不斷涌現。

  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末,我國行動電話用戶、網際網路上網人數分別達到12.9億戶、6.5億人,分別比2010年增長49.7%、41.9%;行動電話普及率、網際網路普及率分別達到94.5部/百人、47.9%,分別比2010年提高30.1部/百人、13.6個百分點。

  當前,生態旅遊、休閒養老、遠端醫療、遠端教育、數字穿戴等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服務新模式,拓展了消費新渠道;創意設計、節能服務、遠端診斷、設備生命週期管理服務、線上産業帶等與製造業發展緊密融合的新業態,也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新支撐。

  此外,高技術服務業已融入傳統行業的各個環節。其中,資訊與製造技術的融合不斷推動製造業智慧化、柔性化和服務化;電子商務推動以消費者為中心的C2B模式創新發展;研發設計服務為傳統行業提供産品形象、結構工程、功能體驗、智慧互聯、資訊交互等綜合整合服務,在打造自主品牌,提高整體效益和國際競爭力方面的貢獻日益明顯。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指出,與傳統産業、傳統企業相比,當前,新業態、新模式、新産品的個頭還小,但只要全面深化改革,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造好的環境,完全可以實現經濟長期保持中高速增長、穩步邁向中高端水準的目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