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財經中國觀 > 正文

字號:  

統計局:"十二五"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斐然

  • 發佈時間:2015-10-13 09:21:24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中國網財經10月13日訊 國家統計局官網發佈文章稱,“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斐然。“十二五”時期的五年,是改革開放偉大歷史進程中具有鮮明里程碑意義的五年。這五年,世情國情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

  統計局稱,從國際看,世界經濟處在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呈現低增長、不平衡、多風險的特徵,地緣政治等非經濟因素影響加劇,我國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從國內看,“三期疊加”的陣痛持續加深,多重困難和挑戰相互交織,改革轉型任務繁重。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黨中央、國務院總攬全局,審時度勢,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主動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紮實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政策、思路、方式;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著力開拓發展新空間、激發新動力,實現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國民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綜合國力顯著增強

  進入“十二五”時期,支撐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要素條件與市場環境發生明顯改變,潛在生産率趨於下行,與此同時,“三期疊加”的影響不斷深化,經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面對困難和挑戰,黨中央、國務院把握規律,積極作為,向改革要動力,向結構調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潛力,激活力、補短板、強實體、控風險,確保了經濟增長換擋不失勢。

  經濟增長保持中高速。2011-2014年,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8.0%,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分年度看,2011年比上年增長9.5%,2012、2013年均增長7.7%,2014年增長7.3%,2015年上半年增長7.0%。“十二五”期間,預計我國經濟年均增長近8%,不僅高於同期世界2.5%左右的年均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也名列前茅。

  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繼2009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我國經濟總量穩步攀升,2014年達到636139億元,折合10.4萬億美元,佔世界的份額達到13.3%,比2010年提高4.1個百分點。我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復蘇作出了重要貢獻,2011-2014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四分之一。

  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穩步提高。2014年,我國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46629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10年增長33.6%,年均實際增長7.5%。根據世界銀行數據,我國每人平均國民總收入由2010年的4300美元提高至2014年的7380美元,在上中等收入國家中的位次不斷提高。

  外匯儲備位居世界第一位。2011年末,我國外匯儲備突破3萬億美元大關,2014年末達到38430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35.0%,年均增長7.8%,連續九年穩居世界第一位。

  二、經濟發展邁向中高端,經濟結構明顯改善

  “十二五”時期,面對多年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和轉型發展的壓力,黨中央、國務院把調結構轉方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發展中促轉型,在轉型中謀發展,經濟結構調整不斷邁出新步伐,經濟發展的後勁和內生動力明顯增強。

  服務業成為第一大産業。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準的提高,對生産性和生活性服務的需求不斷擴大,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上升。2012年,我國第三産業現價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上升到45.5%,首次超過第二産業成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産業。2014年,第三産業比重上升到48.1%,比2010年提高3.9個百分點,2015年上半年進一步上升到49.5%。

  工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工業化和資訊化深度融合,工業發展向中高端邁進。2011-2014年,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年均分別實際增長13.2%和11.7%,快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7和1.2個百分點;2014年,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産業現價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達到30.4%和10.6%,比2010年提高0.8和1.7個百分點。2015年上半年,高技術産業增加值佔比提高到11.4%。

  內需特別是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增強。在擴大內需戰略的帶動下,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的關鍵性作用得到較好發揮,特別是消費結構升級帶動居民消費潛力有序釋放,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2011-2014年,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為54.8%,高於投資貢獻率7.8個百分點。2015年上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上升為60%。

  新型城鎮化穩步推進。2011年末,城鎮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城鎮化率突破50%,2014年進一步提高到54.77%,2011-2014年城鎮人口每年增加近2000萬人,帶動了巨大的投資和消費需求。與此同時,穩步推進農民工市民化,我國城鎮化不僅有量的擴大,更有質的提升。

  三、經濟發展品質效益明顯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

  “十二五”時期,黨中央、國務院積極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品質效率型集約增長,以創新驅動提高勞動生産率和資源利用率,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經濟運作品質不斷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國家財政實力明顯增強。2011年,我國公共財政收入突破10萬億元大關,2014年超過14萬億元,比2010年增長68.9%,年均增長14.0%。隨著國家財政實力增強,財政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援不斷加大。2014年,我國公共財政支出超過15萬億元,比2010年增長68.7%。重點領域民生支出得到較好保障。2011-2014年,城鄉社區事務、醫療衛生、交通運輸、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年均分別增長21.1%、20.4%、17.2%、16.2%和14.9%。

  企業利潤、居民收入持續增長。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8155億元,比2010年增長28.5%,年均增長6.5%。2011-2014年,扣除價格因素,城鎮居民、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分別增長7.9%、10.1%。2014年,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已達到20167元,比上年增長8.0%,比GDP增速快0.7個百分點;2015年上半年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6%,繼續快於經濟增長。

  節能降耗成效顯著。加強工業、交通、建築等重點領域節能,積極發展綠色低碳産業,能源消費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單位産出能耗水準大幅下降。2014年,水電、風電、核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為16.9%,比2010年提高3.5個百分點。2011-2014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累計下降13.4%,201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5.9%。

  環境品質得到改善。深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行區域聯防聯控,污染物排放總量逐步得到控制。2012-2014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累計下降8.2%,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計下降11.0%。2014年,十大流域的水質監測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佔71.2%,佔比持續提高。

  新的增長動力加快孕育。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快速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新産品不斷涌現,資訊消費、電子商務、物流快遞等蓬勃發展。2014年,全社會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6.39萬億元,同比增長59.4%;快遞業務量達到140億件,超過美國問鼎世界第一,連續4年保持了超過50%的增長速度。

  四、基礎産業和基礎設施明顯加強,經濟社會發展後勁提高

  “十二五”時期,黨中央、國務院在完善基礎産業、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水準上進一步加大了力度,通過統籌規劃,協調推進,突出重點,優化佈局,基礎産業和基礎設施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繼續提高。

  農業基礎進一步鞏固。2014年,糧食總産量取得歷史性突破,達到60703萬噸,比2010年增長11.1%,年均增長2.7%,實現“十一連增”。近年來,我國穀物、肉類、籽棉、花生、茶葉、水果等農産品産量穩居世界第一位。

  交通運輸能力持續增強。高效、便捷的鐵路網、公路網、航空運輸網、城際鐵路網、航道網逐漸形成。2014年末,鐵路營業里程、公路里程、高速公路里程、定期航班航線里程分別達到11.2萬公里、446.4萬公里、11.2萬公里、463.7萬公里,分別比2010年末增長22.6%、11.4%、51.0%、67.7%。特別是,高速鐵路迎來了史無前例的大發展,2014年高速鐵路運營里程突破1.6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我國高鐵還駛出國門,參與多國鐵路建設,成為獨具特色、彰顯國力的中國名片。

  資訊通信發展水準快速提高。2014年,我國郵電業務總量21846億元(按2010年不變價格計算),比2010年增長90.4%,年均增長17.5%。移動互聯網産業方興未艾,“寬頻中國”戰略加快實施。2014年末,行動電話用戶、網際網路上網人數分別達到12.9億戶、6.5億人,分別比2010年增長49.7%、41.9%;行動電話普及率、網際網路普及率分別達到94.5部/百人、47.9%,分別比2010年提高30.1部/百人、13.6個百分點。

  五、對外開放不斷向縱深推進,新一輪高水準對外開放局面初步形成

  “十二五”時期,黨中央、國務院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實施新一輪高水準對外開放,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開放的主動贏得發展的主動、國際競爭的主動,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得到進一步拓展。

  進出口貿易規模穩步擴大。儘管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復蘇步履蹣跚,但由於黨中央國務院積極應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體上保持了穩定增長,佔國際貿易的份額繼續上升。2014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26.4萬億元,居世界第一位,比2010年增長31.0%,年均增長7.0%。貨物進出口總額佔世界貿易總額的比重為11.3%,比2010年提高1.7個百分點。

  進出口結構不斷優化。初級産品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由2010年的5.2%下降到2014年的4.8%,工業製成品出口比重則由94.8%上升到95.2%。貿易夥伴更趨多元化,在鞏固同美、歐、日三大傳統貿易夥伴關係的基礎上,與新興市場國家的貿易往來快速發展。

  服務貿易取得長足發展。2014年,服務進出口總額達到6043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66.7%,年均增長13.6%。服務貿易結構逐步優化,電腦、保險、金融、諮詢等高附加值服務貿易出口增長勢頭強勁。

  利用外資規模躍居世界第一。利用外資從追求量的擴大轉向質的提高。2011-2014年,我國累計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4649億美元,年均增長3.1%,其中,2014年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1196億美元,首次躍居全球第一。外商投資領域也從一般製造業向高技術産業和金融、保險等服務業拓展。

  “走出去”戰略加快實施。對外投資進入加速發展階段,沿海開放、沿邊開放展現新格局。2014年,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072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78.1%,年均增長15.5%,2015年上半年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同比增長29.2%。2014年,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1424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54.5%,年均增長11.5%。自貿區建設取得重要突破,2013年我國在上海設立了首個自由貿易園區,此後又新設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園區;與冰島、瑞士自貿區啟動實施,中韓、中澳自貿區完成實質性談判。積極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建設,參與境外基礎設施建設和産能合作,在鐵路、電力、通信、油氣等領域對外合作取得重要成果。

  六、民生事業大幅改善,發展成果普惠人民

  “十二五”時期,黨中央、國務院堅持民生優先,不斷加強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全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人民生活水準有新提高,生活品質有新改善。

  就業穩步增加。高度重視就業工作,以改革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就業總量不降反升。2014年末,全國就業人員達到77253萬人,比2010年末增加1148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增加到39310萬人,佔全部就業人員的比重為50.9%,比2010年末提高5.3個百分點。2014年農民工總量為27395萬人,比2010年增長13.1%,年均增長3.1%。2015年上半年新增就業71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71.8%。

  居民消費水準不斷提高。2011-2014年,扣除價格因素,城鎮居民、農村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年均實際分別增長6.3%、10.4%。2014年,全國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達到14491元。其中,全國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中食品比重為31.0%,比2010年有所降低;教育文化娛樂支出佔10.6%,交通和通信支出佔12.9%,均比2010年提高。

  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加快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社會保障水準穩步提高。2014年末,全國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的人數分別比2010年末增加8417萬人、4561萬人、3667萬人、4478萬人、4703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不斷擴大。2014年末,參加新農合人數達到4965萬人,比2010年末增加350萬人。此外,國家還統一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不斷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準,全面啟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七、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提高

  “十二五”時期,黨中央、國務院以增進民生福祉為目的,不斷加大社會事業投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科教文衛體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教育事業成績顯著。2014年,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達到99.8%;中等職業教育招生629萬人,在校生1803萬人,畢業生633萬人;全國普通本專科招生721萬人,在校生2548萬人,畢業生659萬人,分別比2010年增加60萬人、316萬人、84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7.5%,比2010年提高11個百分點。

  科技事業成果豐碩。2014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13312億元,比2010年增長88.5%,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為2.09%,比2010年提高0.36個百分點。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大幅增加。2014年,受理境內外專利申請236萬件,授予專利權130萬件,分別比2010年增長93.2%和59.9%。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取得一批重大成果,探月工程、載人深潛、衛星應用、超級計算等重大科研項目取得新突破,為産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衛生事業穩步推進。2014年末,全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98.1萬個,比2010年末增加4.4萬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660.1萬張,增加181.4萬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759萬人,增加了171萬人。不斷完善重大疾病防控,實施國民健康行動計劃,全面推行公共場所禁煙,居民健康狀況繼續改善。嬰兒死亡率由2010年的13.1‰下降到2014年的8.9‰,孕産婦死亡率由30/10萬下降到21.7/10萬,均提前實現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

  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2014年末,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117個,比2010年末增加233個;博物館3660個,增加1225個;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8.0%,提高1.2個百分點;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8.6%,提高1.0個百分點。文化産業異軍突起。2014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到296億元,同比增長36.2%。體育事業創造新輝煌。2011-2014年,我國運動員共獲得世界冠軍467個,創造了45項世界紀錄。

  回首過去的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經受住了各種重大挑戰和考驗,在高起點上取得了新的偉大成就。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轉型升級和改革創新穩步推進,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征程中邁出了堅實步伐,譜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篇章。尤為值得強調的是,這些成績是在困難和挑戰大大超出預期的情況下實現的,更顯得來之不易。這一切,是黨中央、國務院統攬全局、把握大勢、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積極探索、頑強拼搏的結果。五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創造的精神財富影響深遠。

  展望未來,我們信心百倍,經濟社會發展仍有巨大的潛力、韌性和迴旋餘地,有條件而且完全有能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國力、人民生活再上新臺階,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關口,體制機制弊端和結構性矛盾還很突出,需要我們保持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面對大變革大調整的世界格局,面對改革深水區、矛盾凸顯期一系列時代課題,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喚起改革的勇氣、弘揚創新的精神。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凝神聚力、勇於擔當、務實創新、攻堅克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決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注:[1]報告中數據主要來自《中國統計摘要2015》和歷年中國統計年鑒。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