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陳平:中國經濟不能被這四個“理由”嚇住(2)

  • 發佈時間:2016-02-04 17:44:3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他們説,中國製造業已經飽和了,中國製造業的發展是粗放型增長,效益不高,要提高效益,就是發展服務業。

  出過國的人知道,中國的餐飲、旅館服務業,比國外的發達多了。他們説的服務業説白了就是金融,認為金融可以賺大錢,做製造業利潤很薄。這個説法是中國現在最有誘惑力,但也是最危險的。

  我提醒大家一個事實。金融可以空手套白狼嗎,金融效率高嗎?這次美國金融危機的成本估計在12萬億-22萬億美元之間,美國把從中國賺到的大量利潤轉回美國,然後批評説中國儲蓄太多,消費太少。

  我問大家,美國幾萬個橋沒錢修,美國這麼能賺錢,為什麼不改善基礎設施,要搞房地産泡沫,搞次貸危機?所以美國所謂的金融創新對實體經濟的害,遠遠大於利,已經把美國經濟架空了。

  美國主流經濟學家自己的分析,最有名的是前IMF首席經濟學家、MIT教授西蒙-約翰遜(Simon Johnson) 2009年寫過一篇文章叫《安靜的政變》,文章説,美國經濟在70年代前為什麼重視實體經濟,因為當時美國是軍火工業集團主導的。美國裏根總統搞了減稅革命後,債務急劇增加,導致美國金融集團取代了實體的工業集團,把美國的工業經濟架空了。

  英國最偉大的歷史學家霍布斯鮑姆,2012年在他去世之前幾個月,在家裏曾經跟我對談。當時我提出來美國金融危機的根源是“美國病”,就是金融的高利潤擠出了其他實體經濟産業,霍布斯鮑姆補充説,應該是“英美病”,英國因為同樣的病走向衰落了。

  早在1850年的時候,英國工業生産佔了全球一半,但賺錢不多。賺錢最多的是海運和金融。因此英國1850年後就開始搞去工業化,結果一戰前英國就開始走向衰落了。

  最近一位義大利裔美國經濟史家阿瑞吉寫了一本書,叫《漫長的二十一世紀》,這本書總結了資本主義歷史上的幾次金融霸權盛衰的週期:最開始是義大利的熱那亞建立金融資本強國,接下來是荷蘭、西班牙、英國和美國。他説,這每一波的霸權更疊,最後都是金融惡性擴張取代實體經濟導致的衰落。

  從這一點來講,金融過度擴張導致實體經濟衰弱,這是我們最要警惕的。如把金融擴張作為中國經濟下一步發展的目標,弄得不好就會把我們過去三十年的改革成果,毀於一旦。(比如現在的P2P泡沫就值得我們警惕)

  大家看看去年股市的動蕩、匯率動蕩,半年不到,耗掉中國幾千億美元外匯儲備,這些錢拿來幹實體經濟,消化過剩産能,改善民生,能幹很多事。現在中國最要反思的就是,中國發展的方向,是堅持實體經濟,還是學美國搞金融投機,自我毀滅?

  第四個恐嚇中國經濟的理由是:所謂“中等收入國家陷阱”理論,這是當前主流經濟學家非常流行的一個理論,這個理論正在誤導中國經濟轉型。

  大家記得在蘇聯東歐推行休克療法的時候,鼓吹經濟自由化的是一些大名鼎鼎的經濟學家,比如諾獎經濟學家弗裏德曼、哈佛經濟學家薩克斯、匈牙利的科爾奈,他們好歹還是做過一些對經濟學有價值的研究。

  但是這些年來,忽悠中國的世界銀行報告的作者,比如世行2012年提出《中國的2030》的報告,裏面提出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理論,這一報告的作者,完全都是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

  他們的理論是什麼呢?他們把歷史上過去50年裏, 101個國家無論大小放在一起做一個回歸,得出結論説,能夠從低等收入國家跨入高等收入國家行列的國家,只有13個,然後拿這些國家作為中國下一步經濟轉型的榜樣。

  他們的方法論很成問題。假如我是生物學家,我把跳蚤、青蛙、大象、人類放在一起,拿個指標做個回歸,得出生物演化的規律,你們能相信嗎?但世行的計量經濟學就是這麼做的,我們來看看這13個國家暴富有什麼竅門?

  有些竅門你想學也學不到,有的國家(赤道幾內亞)發現海上石油,一夜暴富,可惜只有幾十萬人口,而且是獨裁腐敗的國家,值得中國學習嗎?

  13個國家裏,十個國家人口加起來不到中國一個省,最少的冰島人口只有30萬,多的以色列幾百萬,葡萄牙、希臘一千萬,就是把日本、南韓、西班牙全算上,才僅相當於中國的五個省,別忘了中國的人口是發達國家的兩倍。

  他們可以提出一些發展經驗,比如小國可以發展旅遊,房地産、離岸金融,暴富很快。但是在過去金融危機期間,一半國家恰恰是受到金融危機打擊最嚴重的,比如著名的冰島銀行危機,包括陷入富國困境的,希臘、西班牙、葡萄牙,他們現在失業率達到20%以上。

  金融危機之後還鼓吹這些跨越中等收入的樣本,我覺得是非常驚奇的。

  這個理論最大的誤導是,忽視了發展經濟學一個公認的共識:拉美和東亞國家陷入的是“依賴經濟陷阱”,是因為跨國公司控制當地經濟發展,不為當地人造福。最好的例子就是阿根廷,20世紀初的時候,富裕程度和美國相當,始終沒有走上獨立發展的路子。

  即使發展最好的亞洲四小龍,包括日、韓、新加坡、台灣都屬於美國的依賴經濟,特別是大家羨慕的日韓,在二三十年高增長之後,陷入停滯的原因正是,戰後一直被美軍佔領,沒有獨立的國防、科技,扛不住美國金融自由化的壓力。當時日元被美國逼迫大幅度升值,南韓在亞洲金融危機時被迫開放金融,將核心企業股權廉價賣給跨國公司,才在高增長之後未能持續發展。

  中國要超越日韓,只能走獨立自主發展道路。歷史上建立獨立的科學、軍事、金融的國家,有英國、法國、德國、美國、蘇聯。現在除了美國和中國以外,還有誰擁有如此獨立完整的科技體系和經濟政策?歷史上的文明大國,甚至大帝國,要全盤西化搞現代化的國家,土耳其、伊朗、印度、埃及、墨西哥、巴西,情況怎麼樣,那個能比得上中國?

  所以中國的大眾和知識分子,特別是領導人,要清楚的明白,中國的下一步發展目標,只有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只有掌握科技軍事的制高點,才會有獨立的金融和穩定的經濟發展。

  我們實現一帶一路戰略,假如沿岸國家,不能學習中國發展經驗,建設小康社會,而是利用自然資源、地緣優勢,要搞暴富,在大國之間搞投機,不可能形成一個長期的穩定合作,不可能有持續經濟發展。

  這點上,中國經濟學家沒有自己理論,盲目的搭世行什麼中等收入陷阱的便車,不但失去金融市場話語權,也會失去國際合作的話語權,這一點要有非常清楚的認識。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