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4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人民日報:從新角度感知中國經濟活力

  • 發佈時間:2016-01-12 08:22:3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觀察一個國家的經濟,要以國情特色作為分析判斷的依據

  據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1月6日報道,坎塔爾媒體諮詢公司的數據顯示,41%受訪的中國消費者準備花大約3.22萬美元(約合21萬元人民幣)或更多錢來購買新車。而願意花這麼多錢購買新車的德國消費者只有14%,英國和澳大利亞消費者只有10%,西班牙則是5%,法國是4%。某種意義而言,這些數據也是市場心理底氣的展示。

  世界經濟正處於深度調整和轉型期,如果一味盯著國內生産總值、鐵路貨運量、鋼鐵産量、外貿出口、固定投資等數據,恐怕並不能觀察到經濟發展的全貌。不可忽視的是,消費者取向的新趨勢,日益成為影響經濟發展格局的重要因素。

  以中國為例,去年前三季度,第三産業佔中國國內生産總值比重已經達到51.4%,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4%,已成為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的最大動力,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6.2%,其中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43.6%;去年前11個月,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4%,增幅比傳統工業高出4.1個百分點。“網際網路+”讓傳統網路購物現象向網路服務産業快速轉化,電子商務線上教育、線上醫療等新業態快速發展,智慧交通智慧家居智慧城市等新模式不斷涌現……説到底,20多年前以“晶片經濟”為標誌的“新經濟”概念,如今無論是其內涵還是外延都已大大豐富起來,它帶給世界經濟的變化,絕不是國內生産總值這樣的數據可以完全反映的。

  觀察一個國家的經濟,要以國情特色作為分析判斷的依據。比如,美國人曾經十分看重“香檳指數”,認為香檳消費量可用來估算前一年美國的平均家庭收入情況,準確率高達90%。可想而知,這一指數一旦放在中國,恐怕完全就是可以忽略的數據線索。進一步講,時間和背景發生重大變化後,經濟結構調整、産業轉型升級會導致經濟指標代表性的相應變化。

  切實抓住經濟發展特點,才能正確把脈經濟發展大勢。正如美國耶魯大學教授斯蒂芬·羅奇所言,中國的“十三五”規劃突出了一個關鍵點:經濟的結構比整體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目標更重要。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同時,中國經濟結構也在繼續優化,産業則邁向中高端水準。英國《金融時報》文章認為,同舊指標相比,中國網上銷售額的增速、電影票房收入增速、鐵路客運量與貨運量的增長比較等新指標更加值得關注。彭博社的報道看到,中國經濟的好消息是,以內需為導向的服務部門能夠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人們把脈世界經濟所不可忽視的一個角度。怎麼看中國經濟新常態,實際上是一個世界性課題。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這是在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週期和中國發展階段性特徵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礎上作出的重大判斷。當前,中國實行創新驅動戰略,行進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軌道上,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這種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勢將推動實現由低水準供需平衡向高水準供需平衡的躍升,不僅將給中國自身的發展注入動力,而且將為世界經濟提供新機遇。

  怎樣通過經濟指標來準確感知中國經濟的活力?回答這個問題顯然不是簡單的事情,也需要創新,應當根據新形勢找到新角度,呈現新眼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