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供給側改革面臨三大挑戰
- 發佈時間:2016-01-11 14:03:27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王斌
作者胡玉瑋,經濟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2016年是我國“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諸多重大改革政策將陸續出臺。其中,自去年11月份開始在中央文件中頻頻出現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成為引領我國“十三五”期間、甚至更長時間的重要宏觀經濟管理理念。但“萬事開頭難”,作為一個全新的改革理念,如何正確落實和執行,從而使我國經濟儘快走出增長乏力的困境,享受供給側改革帶來的紅利,仍有很長的路子要走。展望2016年,供給側改革將面臨三大挑戰,對其處理的好與否將直接關係我國經濟改革的進程,乃至整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第一、供給側改革大方向不可動搖
在過去的幾個月中,供給側改革在我國經過了全民討論和充分熱議。絕大多數觀點高度認可供給側改革的必要性和時代意義。在我國後發優勢逐步消退,人口紅利逐步下降,全球貿易紅利逐步減弱等多重壓力疊加的背景下,單純強調需求側宏觀經濟管理的弊病癒發突出,所以供給側改革是大勢所趨、形勢使然。但與此同時,質疑、懷疑的聲音值得我們注意。有些觀點認為供給側改革是新的“計劃經濟”,或者認為供給側改革“換湯不換藥”等等。這都是對於供給側改革的誤解,沒有真正學習好、理解好、領悟好供給側改革。如果這種觀點得不到及時糾正,特別是如果在基層領導幹部中得到宣揚,勢必影響未來供給側改革在全國的推進。
全國廣大幹部群眾在思想上的高度統一是我國以往改革取得勝利的法寶,我們要繼續堅持。對於目前出現的關於供給側改革的誤解或不正確觀點需要及時處理、及時解決。在這裡,我們應堅決按照近期習近平主席對於“指揮棒”的重要論述,“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的發展理念的認識要立即調整,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的發展理念的行為要堅決糾正,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的發展理念的做法要徹底摒棄”。只有思想上統一了,行動上才能統一。供給側改革的方向不能變,這一點絲毫不能含糊。
第二、對當地就業市場的影響
確保就業市場的穩定始終是我國宏觀經濟管理的重要指標。而供給側改革的一項主要內容為化解過剩産能和處置“僵屍企業”,在此過程中勢必會對當地就業市場産生較大衝擊。眾所週知,我國的過剩産能主要集中在鋼鐵、煤炭、化工、船舶等行業,而這些行業恰恰是吸納就業人數較多的行業。以資金和勞動密集型的鋼鐵行業為例,目前全國有鋼鐵生産企業500多家,其中民營鋼企400多家,而絕大多數民企鋼企産能均低於300萬噸。另外,全國鋼鐵行業的産能利用率逐年下降,目前只有70%左右,屬於産能嚴重過剩。如果高能耗、低效率的鋼鐵企業被迫關停閉,職工再就業或安置問題將成為當地政府的一個重要現實挑戰,處理不當將會引發社會動蕩。
鋻於此,民生政策要發揮社會托底的正向作用,在此過程中堅決貫徹黨中央的決定,即在處置“僵屍企業”時,要盡可能多兼併重組、少破産清算。地方政府要充分考慮、高度重視去産能可能對當地就業市場的衝擊,做好各種政策準備和配套措施,全力做好職工安置工作。切記不可為了卻産能而去産能,為了所謂的去産能達標而置廣大職工切身利益於不顧,那樣只會激化社會矛盾,進而影響改革的順利推進。
第三、對金融穩定性的衝擊
我國産能過剩行業普遍具有資金密集的特點,房地産、鋼鐵、船舶製造等行業的企業負債率較高。高負債或高杠桿具有明顯的順週期特點,即在經濟持續增長階段,有利於擴大企業利潤,但是當經濟陷入下滑通道時,將會産生財務風險。另外,近幾年供應鏈金融發展迅速,並成為不少商業銀行,特別是中小股份制銀行力推的金融服務模式。而對於供應鏈金融,處於中心地位的往往是核心企業,如大型鋼鐵企業或船舶製造企業。如果這些核心企業出現問題,將直接影響諸多上下游企業的運營,進而危及所有相關企業的銀行貸款。
另外,我國政府整體的負債率不高,截止2014年只有50%左右,處於國際公認的警戒線60%以下。但是地方政府的負債率卻令人擔憂。有報道顯示我國目前100多個市級、400多個縣級政府的負債率高達100%。而導致地方政府債務激增的主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氾濫和過度膨脹。這些平臺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房地産領域,但同時也積累了巨大的金融風險。隨著經濟下行壓力的加大和財政收入增速的放緩,一些地方政府的“事實破産”應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
因此,我國在進行供給側改革的同時,要謹防個體風險演變成為全國性風險,非系統性風險升級為系統性風險。2016年五大經濟任務之一的“去杠桿”正是希望通過降低企業和(地方)政府的財務杠桿防範化解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