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

人民日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並非搞新計劃經濟

  • 發佈時間:2016-01-04 17:26:00  來源:新華社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近日獨家專訪權威人士指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是搞新的“計劃經濟”,而是為了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明確政府的權力邊界。

  兩周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理論思考到具體實踐,都做了全面闡述;從頂層設計、政策措施直至重點任務,都做出了全鏈條部署。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出經歷了由“三期疊加”到“新常態”的不斷探索、深化認識的過程。這一概念首次見諸公開是在2015年11月10日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

  接受《人民日報》採訪的權威人士表示,所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品質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産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之前,輿論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存有兩種誤解,認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實行需求緊縮,以及搞新的“計劃經濟”。

  權威人士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是實行需求緊縮,而是主次要分明,當前要把改善供給結構作為主攻方向,實現由低水準供需平衡向高水準供需平衡躍升。在需求政策上,既不能搞強刺激,也要防止出現順週期緊縮。

  這位權威人士表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決不是要回到計劃經濟的老路上,而是要通過進一步完善市場機制,矯正以前過多依靠行政配置資源帶來的要素配置扭曲,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儘管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曾經在中國發揮了很大作用,但現在再按照過去那種粗放型發展方式來做,不僅國內條件不支援,國際條件也不支援,是不可持續的。中國經濟正從粗放向集約、從簡單分工向複雜分工的高級形態演進,這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客觀要求。

  1998年,中國也曾面臨外需低迷、內需不足、産能過剩的困境,當時頂住壓力,紡織業實行大規模限産壓錠,才有了後來經濟的強勁增長,才有了今天綜合國力的持續增強。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但在前進的道路上,必須破除長期積累的一些結構性、體制性、素質性突出矛盾和問題。這些突出矛盾和問題近期主要表現為“四降一升”,即經濟增速下降、工業品價格下降、實體企業盈利下降、財政收入增幅下降、經濟風險發生概率上升。

  “這些問題主要不是週期性的,而是結構性的。”權威人士強調,在當前全球經濟和國內經濟形勢下,國民經濟不可能通過短期刺激實現V型反彈,可能會經歷一個L型增長階段。致力於解決中長期經濟問題,傳統的凱恩斯主義藥方有局限性,根本解決之道在於結構性改革。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明年及今後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

  權威人士表示,“五大政策支柱”即宏觀政策要穩、産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其整體融合、有機結合、相互配合,旨在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更好的環境和條件。

  其中,宏觀政策要穩,就是要為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産業政策要準,就是要按照結構性改革的方向和要求,通過功能性的産業政策加以引導;微觀政策要活,就是要把企業真正當作經濟發展的主體,“放水養魚”,讓企業去創造有效供給和開拓消費市場;改革政策要實,就是要一項一項出臺、一項一項督導,讓各項具體改革舉措落地,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大決策的落實;社會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從思想、資金、物資等方面有充分準備,切實守住民生底線,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更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權威人士表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抓住關鍵點,致力於打好殲滅戰,主要是抓好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完成好“五大重點任務”要做好“加減乘除”,要著力在“優化存量、引導增量、主動減量”上下功夫。

  長期看來,各項任務都利於增強發展動力;短期來看,不同任務間又具有“對衝”作用。比如,化解房地産庫存對增長是明顯的“加法”,可以減緩去産能帶來的“減法”效應。而去産能又會調整供求關係,防止出現宏觀經濟通縮效應。

  權威人士強調,無論是處置“僵屍企業”、降低企業成本、化解房地産庫存、提升有效供給還是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解決的根本辦法都得依靠改革創新。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別是化解過剩産能、處置“僵屍企業”,必然會帶來一些衝擊,而且這些衝擊很可能會從經濟領域延伸到社會領域。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産業會此消彼長,企業會優勝劣汰,就業會轉崗換崗。

  然而,相比上世紀90年代,現在中國的實力相當雄厚,經濟發展基本面好,新動力正在強化,新業態不斷出現,前景是光明的,經濟不會出現斷崖式下跌。社會就業形勢、財力規模、保障制度有了很大進步,抗風險能力強,只要處理得當,雖有陣痛,但不會很大,不會出現大規模的下崗失業問題。

  權威人士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窗口期不是無休止的。這項改革是不得不邁過的坎,是不得不闖過的關,必須加快步伐、加緊推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