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解析明年經濟工作五大任務:主動穩妥“去杠桿”

  • 發佈時間:2015-12-25 11:31:1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平 言  責任編輯:王斌

  “去杠桿”是明年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是要以既主動、又穩妥為要義的。具體來説,就是在提高生産效率、推動經濟增長中改善債務結構,以行政力量與市場手段並舉、以可控方式和可控節奏逐步消化泡沫和杠桿問題。總之,“去杠桿”是以短期陣痛謀求長遠健康發展,註定要面對種種挑戰和考驗,但也是不可回避的必由之路

  近來,“去杠桿”一詞在經濟界大熱。從李克強總理在經濟形勢座談會上與專家探討“去杠桿”的方法論,到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判斷中國當前已進入“去杠桿”階段,再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去杠桿”與“去産能”“去庫存”一起列入明年結構性改革重點任務,都表明中國經濟正在加快“去杠桿”的進程。

  經濟意義上的“杠桿”,通俗理解為“四兩撥千斤”,即通過借債,以較小規模的自有資金撬動大量資金、擴大經營規模。個人融資融券、企業向銀行借貸、政府發行地方債等,都是加杠桿的行為。適度加杠桿當然有利於盈利,但如果杠桿率過高,債務增速過快,還債的壓力就會反過來拖累發展。

  杠桿化還具有明顯的順週期特性,經濟向好時能帶來更多收益,經濟向下時則蒙受更多損失。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就是對發達國家過度杠桿化的當頭棒喝,也使每一個經濟體從多年依靠杠桿發展經濟的陶醉中清醒過來,私人縮減消費信貸、政府削減公共開支、金融機構收斂衍生工具,開始了艱難的“去杠桿”進程,至今還沒有結束。

  眼下,我國債務杠桿主要表現為,一是總體負債率不高,但是企業債高企,且增速驚人;二是政府債務總體不高,但是地方債相對較高,在財政收入不振的情況下,巨大的總量和高昂的成本將令地方政府難以承受。這種債務增長趨勢給金融系統帶來巨大的風險,如果繼續攀升,下一步很可能引發局部性、地方性甚至系統性、全國性金融風險,必須主動防範、未雨綢繆,把防控關口前移。

  明年經濟工作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去杠桿”,對此已達成高度共識,關鍵是方法選擇。一定要看到,“加杠桿”和“去杠桿”都是雙刃劍,尤其是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須以既主動、又穩妥為要義。

  “債務/GDP”是檢測杠桿率的公式,決定了“去杠桿”的兩種方式。要麼,從減小分子下手,用“擠”的辦法硬性削減債務,但普遍認為這種手段過於剛猛,可能造成GDP下行壓力更大,杠桿率反而相應上升;要麼,從擴大分母下手,在提高生産效率、推動經濟增長中改善債務結構,以行政力量與市場手段並舉、以可控方式和可控節奏逐步消化泡沫和杠桿問題。後一種方法顯然更加穩妥和根本。例如,通過抑制過剩産能釋放一部分債務風險,騰出的資金支援新興産業發展,以彌補壓縮帶來的增長和就業壓力;加快國有企業改革,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規範資本運作,提高資本回報,維護資本安全;積極培育公開透明、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杠桿率;加快推進和規範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尤其強調法治化運作,保護社會資本的投資積極性和收益權利,等等。總之,“去杠桿”是以短期陣痛謀求長遠健康發展,註定要面對種種挑戰和考驗,但也是不可回避的“療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