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中國經濟正發生期待之中的結構性變化

  • 發佈時間:2015-12-25 11:20:45  來源:人民網  作者:黃志淩  責任編輯:王斌

  閉幕不久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要努力實現多方面工作重點轉變,並且提出“推動經濟發展,要更加注重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穩定經濟增長,要更加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多項政策舉措。這是在準確分析我國當前經濟形勢基礎上做出的合理安排。

  始於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迄今已經持續了八年。其間,中國經濟經過短暫劇烈波動(2008-2011)之後進入了較為漫長的橫向盤整期。筆者認為,觀察經濟形勢既要看GDP增速變化態勢,還要看這種增長是由什麼力量推動的,增長結構是怎樣的,是否可持續,以及增長代價的變化趨勢是怎樣的。

  分析中國經濟,人們多會關注GDP、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産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物價指數、外貿(進口、出口)、金融(M2、新增貸款、社會融資規模)等主要經濟金融指標。依據傳統經驗與觀察標準,這些指標的時點數據與過往軌跡未必好看。

  進一步觀察,2014年以來中國經濟形勢更是異常複雜,認識分歧在所難免。筆者感覺到,當下的中國經濟很難用“好”與“壞”來簡單概括。“好”“壞”之爭,往往出於總量分析,如果我們能夠透過結構性變化來觀察,所謂的“好”與“壞”都是存在的。深入到經濟結構層面、從不同角度揭示相關經濟指標的變化背景以及這種變化是否為我們所期待,可能會更客觀地描述中國經濟現狀。

  首先,三駕馬車中的消費成為GDP增長的最大動力,對GDP的貢獻率已經高達60%。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經濟增長模式已經出現了出口拉動讓位於投資拉動,2015年則出現了投資拉動讓位於消費驅動的明顯跡象,消費繼續保持平穩增長。餐飲收入延續了去年以來的良好增長勢頭,其中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增長升溫明顯;全國網上零售額增速一直保持在40%左右,佔全社會的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已達到9.8%。

  其次,財政支出持續發力,預示宏觀經濟政策思路已經發生明顯變化。在經濟增長週期的不同階段,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功效明顯不同。經濟上行期,貨幣政策效果要明顯大於財政政策;而在經濟下行期,財政政策的效果要明顯大於貨幣政策。針對2014年以來出現的貨幣政策“鈍化”現象,2015年伊始財政政策開始發力,主要是加快部分重點支出預算執行進度。同時考慮到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置換地方政府債券力度加大和在建項目政策措施落地,未來一段時間財政政策將繼續發揮積極作用。

  再次,高能耗及産能過剩行業微觀指標低位運作,直觀上看是經濟下滑的表現,而實際結果卻是我們近年來宏觀政策目標夢寐以求的。六大高能耗行業增速及企業利潤增速放緩,雖然拖累了整體工業增速,但也反應出産業結構轉型初見成效。鋼材、水泥、平板玻璃産量增速持續下滑,部分增速由正轉負,産能過剩行業持續處在去庫存的過程中。紡織、鞋帽類産品出口下行,傳統勞動密集型産業出口增速放緩,顯示了我國低端産業産能過剩,説明經濟轉型還將持續。

  其四,高技術産業逐漸成為經濟增長新動力,表明經濟結構升級步伐已經啟動。主要表現在製造業從中低端向中高端轉型升級速度加快。2015年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速大幅高於整體工業增加值增速。上半年電腦、通信設備製造業利潤增長19%,醫藥製造業利潤增長13.5%。高技術企業利潤高增長,反應出産業結構調整的趨勢。從出口産品來看,産品結構持續優化,上半年,機電産品、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增速保持穩健。

  觀察歷史軌跡,2012年以來,儘管經濟規模持續增大,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的增長速度始終高於GDP增速,並沒有因為經濟下行而改變平穩增長態勢。

  其五,單位GDP能耗降低,説明經濟增長方式開始轉型。2011年以來,我國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單位GDP能耗持續下降,尤其是今年年初以來同比下降5.9%,降幅進一步擴大,為2009年以來最大降幅。表明我國經濟發展産業結構優化,節能降耗工作取得新進展。

  當然,從結構上觀察部分經濟指標也在“變壞”,例如對外貿易疲弱格局沒有根本性變化,但對於這種“變壞”也應辯證看待。近期進出口數據大幅回落,雖然有需求面疲弱的因素在起作用,但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度回落也重要原因。同時我們還看到,海外經濟體需求分化明顯,對美國、東盟出口保持增長,而對歐盟、日本出口下降。即使是出口增速出現的結構分化,也不應過分悲觀;主要商品進口量穩中有升,考慮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對進口額的抵消,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實際拉動作用更大。

  大家一直關注的工業生産仍然低位運作,且增速有所回落,尤其是發電量增速由正轉負,也在數據上印證了工業生産增速下滑的嚴峻現實。但從經濟結構來看,在第三産業已經成為經濟主導、高能耗行業處於持續收縮的狀態下,僅僅靠用電量增速變化還不足以判斷經濟形勢。即使從鐵路貨運量來看,雖然普通鐵路運輸和貨物週轉量出現負增長,但我們也要注意其他運輸方式對普通鐵路運輸的替代效應明顯,尤其是在公路運輸保持平穩狀態下,民航客貨、高鐵客運量持續快速增長。

  我們必須看到的是,傳統産業和新興産業此消彼長,意味著新舊增長動力逐步轉換,成為新常態下經濟運作的重要特徵。高耗能、高污染、産能過剩行業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下滑,以裝備製造、電腦通信行業、再生資源利用等為代表的新興産業平穩甚至加速增長,顯示結構性改革和定向調控效果持續顯現,經濟運作各領域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傳統産業和新興産業此消彼長。

  此外,我們還應該看到近年來以網際網路為特徵的商業模式迅速興起的革命意義。應該説全社會對已經發生的商業革命的重要性認識還遠遠不夠。商業模式革命不僅對潛在消費需求喚醒實現、提升供給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對整個經濟運作效率的提升也極具意義。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差距其中很重要體現在經濟運作效率方面,但近年來這方面的差距明顯縮小,商業模式革命無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國網際網路商業發展空間巨大。繼續推動商業革命,推進商業模式演進,對激發我國潛在需求,提升經濟運作效率等帶來的作用將是革命性的。(作者係中國建設銀行首席風險官)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