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人民日報:應辯證看待部分經濟指標下行

  • 發佈時間:2015-10-19 09:01:44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日前公佈的9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繼8月之後再次位於臨界點下方;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在連續三月小幅增長後7月再度回落,8月環比微升0.1個百分點;用電量、鐵路貨運量等先行實物指標也出現了一定幅度的波動……

  第三季度以來,我國部分經濟指標出現下滑或波動,又一次引發各界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的擔憂。短期指標如何看?發展趨勢是否會惡化?一些指標難看該怎樣應對?

  形有波動辯證看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確實存在,但只有辯證解讀指標,才能準確客觀地把脈經濟

  部分指標難看,説明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確實存在。但光看到這點,不免以偏概全,難以準確客觀地把脈我國經濟。

  全面看,指標有“醜”也有靚。

  分析第三季度以來一些經濟指標的下滑,可以發現,不少指標受到傳統製造業不景氣影響:PMI滑落,主要反映了製造業領域的經濟活力不夠足;出口下降,主要體現了外需不足給我國傳統製造業帶來的影響……

  一些傳統産業不景氣的同時,新興産業卻欣欣向榮,相應的指標還相當給力。前7個月,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4%,增速比工業整體高4.1個百分點。符合轉型升級方向的産品産量更是大幅增長。7月份,新能源汽車産量增長3倍以上,動車組、智慧電視、智慧手機分別增長104.7%、47.1%和31.7%。

  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投資和出口的表現不盡如人意,但消費表現一直穩定,拉動作用穩步增強。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8%。上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0%,同比提高5.6個百分點。

  歸總近期經濟指標,可以發現,整體上,比較難看的以速度型指標居多,結構性指標則表現較好。

  深入看,一些指標的波動恰恰是好事,折射出經濟結構的優化。

  以用電量和鐵路貨運量為例。“這兩項指標更多反映的是煤炭、鋼鐵、有色等資源産業和資源密集型産業領域的景氣程度。”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介紹説。

  在我國,冶金、有色、化工、建材、機械、電力六大行業是用電大戶。在經濟上升期,這六大行業産品需求十分旺盛;經濟下行期,這六個行業下游産品的需求大幅回落,這六個行業的用電量佔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平均為51%,而其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只有大約20%。

  舉例來説,今年前9個月,建材和冶金行業用電同比分別下降了6.4%和7.8%,增速同比分別回落13.7個和9.6個百分點。這兩個行業用電的負增長,對全社會用電增長的影響度高達-137%,拉低全社會用電增速1.2個百分點。但建材和冶金行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只有5%左右。

  因此,“在看到傳統工業不景氣的同時,也應透過指標,看到我國經濟結構的積極變化和增長動力的轉換。”潘建成説。

  從産業結構來看。第三産業異軍突起,上半年增加值已佔據GDP“半壁江山”,超過第二産業5.8個百分點。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所副研究員劉雪燕介紹,第三産業每單位增加值耗電量僅約為工業的15%,運輸需求也大大低於第二産業。

  “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産業比重較大幅度上升,改變了用電量、運輸量等實物指標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彈性關係。”劉雪燕説。

  放遠看,很多指標容易受到干擾因素的短期影響而發生較大幅度的波動,其短期起落往往與長期走勢不一致。

  國家統計局在解讀8月製造業PMI回落時,指出了兩大重要原因,兩者都是短期“擾動因素”:其一,厄爾尼諾持續發展,7、8月份出現洪澇災害,部分企業生産經營活動有所減緩;其二,京津冀等地加大治理大氣污染力度,主動放慢生産,製造業PMI明顯低於全國總體水準。實際上,近三年製造業PMI月度波幅都沒有超過2個百分點。

  勢仍向好勿驚慌

  經濟企穩向好趨勢並沒變,沒必要為部分經濟指標短期波動而驚慌

  在大海上航行,再大的船也會有一時的顛簸。分析經濟形勢,把握短期指標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關注發展大勢,應該看到,短期指標波動並沒有改變我國經濟長期企穩向好的發展趨勢。形有波動,勢仍向好。

  勢仍向好,是因為經濟穩定的基本面沒有變。

  展望未來,中國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持續推進,居民儲蓄率高,消費潛力巨大,人民工作勤奮,中等收入者比重在提高,服務業發展勢頭強勁,市場空間和潛力都很大,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有基礎也有條件。

  勢仍向好,是因為經濟運作中新動能正在集聚和成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分析,從地區看,今年以來,轉型相對較慢的資源型省區或上游産業比重較大的地區,經濟增速回落幅度較大,但一些轉型較早的東部沿海省份已經企穩。

  從産業看,雖然鋼鐵、煤炭等傳統行業産能過剩壓力仍然較大,經營比較困難,但資訊軟體、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産業風生水起,電商、現代物流等新興業態增勢強勁,新的增長點加快形成,逐步成為支撐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從企業看,一些依賴規模擴張和傳統經營模式的企業盈利能力下降,但一批依靠創新形成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態、新模式的企業,市場份額持續擴大,盈利能力不斷增強。

  勢仍向好,是因為深化改革將釋放巨大的發展紅利。

  簡政放權持續推進,市場之手更加有力。前三季度,全國日均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3萬戶。負面清單管理逐步成為政府日常管理新標準。

  勢仍向好,還因為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

  近幾年我國沒有超發貨幣,沒有搞大規模強刺激,這為下一步調控留下了空間。萬一經濟出現滑出合理區間的可能,我們有足夠的能力來應對,中國經濟絕不會出現“硬著陸”。

  “看到這些經濟發展的‘勢’,我們就沒必要為短期經濟增速下滑而過分擔憂,更沒必要為部分經濟指標短期波動而驚慌,而是要增強經濟在合理區間平穩增長的信心,堅定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決心,繼續推動中國經濟逐步邁向中高端水準。”潘建成説。

  風險挑戰提前防

  以更精準的宏觀調控對衝下行壓力,促進新舊增長動力轉換,防範局部暫時性困難和風險蔓延

  在看到勢仍向好、保持定力的同時,也需清醒地認識到,部分指標難看,説明經濟增長特別是傳統産業發展面臨較大壓力。要見微知著,嚴防風險。

  以更精準的宏觀調控,對衝經濟下行壓力。應當堅持底線思維,加強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相機調控,適時適度預調微調,保持經濟在合理區間平穩運作。更加注重釋放有效需求,著力增加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供給,充實重大投資工程和消費工程,努力穩定外貿進出口。更加注重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援。

  推進結構性改革,加快創新驅動,推動經濟增長新舊動力加快轉換。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新舊動力轉換接續狀況。應當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促進網際網路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用好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支援新興産業發展。在壯大新引擎的同時,支援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實施“中國製造2025”和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的三年行動規劃,啟動智慧製造、綠色製造等一批重大工程。

  深化改革,練好內功,著力防範內外風險。從內部看,當前,實體經濟特別是一些傳統行業下行壓力較大,需要防範部分行業和領域出現的暫時性困難和短期風險蔓延。“改革是化解風險的良藥,從長遠來看,防範風險最根本的還是要依靠深化改革。”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胡家勇認為,經濟新常態下,既需要把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為化解各類風險贏得時間,同時要堅持問題導向,紮實推進金融、財稅、國企等各項改革。

  從外部看,當前世界經濟復蘇過程依然比較複雜,需要防範可能的外部風險給我國經濟帶來衝擊,特別是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國際資本轉移和製造業外溢。防範外部風險,最重要的還是要練好內功,全力推動我國經濟步入增速更穩、結構更優、品質更好、效率更高的發展新軌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