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分析:企業為何不顧人工成本願在德國設生産線

  • 發佈時間:2015-09-28 16:41:00  來源:環球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德國大眾汽車最新的廢氣排放醜聞讓“德國製造”再次引發世人關注。香港《文匯報》9月28日報道説,德國在創新科技研發和應用上毫不遜色于美國,主要原因是政府大力支援科研,2014年便撥款約2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5億元)于歐洲最大科研機構“夫瑯和費”應用研究促進協會,讓協會旗下位於德國的67個研究所全力研發各種創新科技,應用於工業生産,還會把新科技和舊有企業結合在一起,使德國工業歷久常新。

  許多德國中小型企業在成功進佔全球市場的同時維持在德國的生産線,原因正是協會為企業提供良好生態環境,即使德國人工水準較高、監管較嚴,但仍然適合企業經營。協會研究範圍廣泛,從演算法等與電腦科技相關的範疇到細胞生物學乃至林業科技均有涉獵,而且集中在可實時應用於工商業的短期研究上。例如,集中于生命科學科技的德國公司,與協會旗下的應用訊息技術研究所合作,發展新資訊管理工具及掃描科技。

  協會也會與企業合作改良産品,創造新商機,發展地區經濟。例如1990年東西德統一後,便在以製作光學儀器著名的市鎮耶拿創建應用光學和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鐳射、光子學及奈米科技,並與著名光學産品企業卡爾蔡司合作,研發鏡頭及準確切割技術,發展鐳射量度技術及製作抗光及鐳射物料,結果形成基於以上技術、包含超過40間公司的産業聚集。(實習編輯:馬娜 審核:譚利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