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政府持續聚焦科技創新説明什麼

  • 發佈時間:2015-08-25 07:32:1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據統計,在本屆政府召開的100余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有21次的議題與科技創新相關,説明科技創新已經被擺到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國經濟要實現“雙中高”目標,必須更好地發揮出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和科技人員的骨幹中堅作用。以體制創新推動科技創新,優化科技資源配置,使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等各項政策部署落到實處,必將極大地激發科技創新的巨大潛能,為經濟發展增添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據統計,在本屆政府召開的100余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有21次的議題與科技創新相關。平均算下來,不到一個半月就有一次,是受關注最多的領域之一。可見,科技創新已經被擺到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國經濟要實現“雙中高”目標,必須更好地發揮出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和科技人員的骨幹中堅作用。

  當前,我國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增多,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準,要靠改革紅利、科技紅利、人才紅利。從增長動力來看,必須從主要依靠投資拉動更多轉向科技創新推動。唯有這樣從拉到推、連拉帶推,我國經濟才能夠邁過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躍上新臺階。

  同時,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的作用,也是重塑開放型經濟新優勢的必然要求。長期以來,我國出口的商品與提供的服務被打上了“價廉質次”的烙印,既消耗了大量能源資源,又賺不到多少利潤,市場競爭層次偏低。只有手中握有“金剛鑽”,才敢到廣闊市場攬“瓷器活”。要使開放型經濟帶來更多實惠,必須依靠創新實力的提升,推動中國製造升級成中國創造,拿出越來越多像中國高鐵中國核電這類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科技産品。

  科技創新水準的提高,往往會給經濟發展帶來“核聚變”的效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將科學技術視為第一生産力,不斷加大投入,快速扭轉了我國技不如人的窘境,不僅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振奮了民族精神。比如,“863”計劃實施近30年來,始終瞄準世界高技術發展前沿,使我國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尖端領域有了一席之地。如今,網際網路等新技術深刻改變著傳統格局,帶來的變革席捲各行各業、世界各地。機遇與挑戰相伴而生,誰適應能力強、動作速度快、投入力度大,誰就能搶佔前沿、爭取主動。

  科技創新任重道遠,需要持之以恒,需要不懈努力。要發展好科學技術這個第一生産力,要有一流的科研條件、一流的人才團隊、一流的支撐機制、一流的工作作風,更要有永爭第一的志氣和信心。以體制創新推動科技創新,優化科技資源配置,使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等各項政策部署落到實處,必將極大地激發科技創新的巨大潛能,為經濟發展增添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