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降息降準既是穩市場也是穩增長

  • 發佈時間:2015-06-29 13:08:51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譚浩俊  責任編輯:張少雷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5年6月28日起有針對性地對金融機構實施定向降準,下調“三農”貸款佔比達標的城商行農商行以及“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達標的大型、股份制和外資行的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下調財務公司存準3個百分點。同時,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其中,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4.8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其他各檔次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個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

  這也是7年以來首次對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同時進行調整,力度之大,出乎外界意料。特別是此次調整又是在上周央行剛剛啟動了350億逆回購以及匯豐發佈的6月份製造業PMI數據好轉的情況下,就顯得更加意味深長了。

  更多的觀點認為,此次央行對貨幣政策作出大力度的調整,更多的是考慮近一段時間以來股市的連續暴跌、尤其是週五的驚人之跳,是為了防止市場出現更加難以控制的局面而被迫出臺降息降準政策。不然,會等到7月中旬上半年經濟數據出臺後再對貨幣政策作出是否調整的決策。

  穩定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毫無疑問是央行緊急出臺降息降準政策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在連續暴跌已經對投資者産生嚴重的心理衝擊和影響的情況下,出臺政策維穩是完全必要的,也是符合當前經濟發展和股市運作實際的。但是,從定向降準的要求來看,此次政策調整,也不僅僅是為了穩定市場,也是為了穩定增長,是穩市場與穩增長雙管齊下。

  眾所週知,按照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股市和經濟的關係,已經越來越緊密、越來越不可分割。股市不僅成為了經濟的“晴雨錶”,也成為了經濟的發動機之一。現代經濟,如果不能有效發揮股市的作用,是不可能健康、有序、快速發展的。反之,如果股市沒有經濟做支撐,更不可能生存得下去。

  但是,從我國股市的實際情況來看,由於培育、監管和服務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措施,缺少應有的辦法與對策。因此,中國股市對經濟的影響還遠遠不夠,經濟對股市的支撐也遠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尤其是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這段時間,股市的表現已經與經濟完全脫節,完全無法從股市的表現中看出經濟的運作狀況。因為,歐美國家在這段時間,股市都出現了屢創新高的局面,中國股市卻一直處於嚴重的低迷狀態。

  近一段時間以來,在經濟持續下行的情況下,股市卻出現了快速反彈的現象。有人説,這是決策層為了通過股市提振經濟、提振市場、提振居民信心做出的調整,是用有形之手對無形之手進行干預。我們説,無論是干預還是自發,股市能夠復蘇、能夠興旺,總是一件好事。至少,它能夠給廣大投資者帶來一定的信心提振和心理改善。

  關鍵在於,政策的調整不能只滿足於某個方面,滿足於少數人的利益。股市的安危需要考慮,股民的利益需要維護,但是,更需要考慮和維護的,是全體老百姓,是中國經濟的全局。所以,此次貨幣政策調整,以降息與定向降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一定程度上,可能也是充分考慮了這些方面的因素,是不想讓此次貨幣政策調整太局限于救市、太局限于穩定市場,而要拓展到整個經濟領域,拓展到穩定經濟增長大局。

  必須看到的是,穩市場與穩增長是目標一致的,穩市場也是為了穩增長,穩增長則能更好地穩市場。如果市場不穩了,股市出現崩盤式下跌了,對穩增長也會帶來不利影響的。而如果單純考慮穩市場,而不考慮穩增長的需要,也會使政策調整陷入到無序狀態。

  需要引起管理層注意的是,就中國目前的市場流動性來説,並不缺乏,甚至可以説相當充裕。這就帶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降準釋放的資金會對市場流動性帶來更大的衝擊。一旦經濟步入復蘇通道,通貨膨脹壓力會成為另一個經濟問題焦點、成為另一個穩增長的難題。所以,在市場流動性過於充裕的情況下,如何有效消化降準帶來的新的市場流動性,使其不要為通貨膨脹留下太多隱患,就必須加大信貸結構調整力度,解決信貸資金過度集中于政府融資平臺、開發企業和少數大企業的問題,尤其不要讓信貸資金轉向地下金融,從而給經濟調控帶來新的難度與壓力。

  總之,“雙降”是為了“雙穩”,關鍵就看政策執行的效果了。畢竟,以股市暴跌作為導火索的政策調整,在給市場帶來穩定作用的同時,也會給投資者帶來“瞎鬧有理”的錯覺,會讓市場留下一些安全隱患。如何更多地發揮正面影響與作用,是管理層必須認真考慮和面對的問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