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人民日報刊文:全面深化改革仍需摸著石頭過河

  • 發佈時間:2015-04-09 08:12:48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李周  責任編輯:張少雷

  改革開放沒有現成模式可以照搬,必須採用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方法論。為了便於億萬人民理解,鄧小平同志將這種方法論形象地概括為“摸著石頭過河”。但是,一些學者僅從表層理解這句具有深刻含義的話,並加以質疑。

  質疑之一:過河的辦法很多,可以走橋,可以坐船,摸著石頭過河豈不是蠻幹、瞎撞嗎?這種質疑貌似有理,其實並不成立。之所以強調摸著石頭過河,正是因為沒有現成的橋和船。

  質疑之二: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摸著石頭過河的方法已經不適用了。其實,對於深水區,探索者借助於“潛水裝備”同樣可以摸索,深水區並不是摸著石頭過河的障礙。

  質疑之三:改革已進入系統聯動階段,採用摸著石頭過河的方法會顧此失彼。誠然,改革的關聯性和系統性會隨著改革深化而增強,但摸著石頭過河仍然是將改革的頂層設計付諸實踐的有效方法,仍然是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舉措。

  質疑之四:摸著石頭過河的方法與我國日益提高的國際地位越來越不相稱。其實,摸著石頭過河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概括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將其視為當初難以作出頂層設計情形下的權宜之計,顯然沒有理解這一概括的真諦。

  此外,還有人以循表夜涉、刻舟求劍這兩個典故,批評摸著石頭過河的方法論是機械的、孤立的、靜止的經驗主義。這同摸著石頭過河的正確含義更是風馬牛不相及。

  實際上,摸著石頭過河是具有中國特色、合乎漸進式改革要求的方法論,也是改革探索的一般方法。這個方法論在整個改革進程中都行之有效,不會過時。其中,“河”是改革擬解決的問題,“摸”是認識,“石頭”是實踐和實際情況。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也就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面對一條陌生的河,又沒有船、橋可供利用,摸著石頭過河顯然是最可行和最安全的辦法。其實,不僅在沒有船、橋的情形下需要摸石頭,修橋、造船也需要摸石頭。預先不做調研,就造不出合適的橋和船。

  摸著石頭過河的方法論有四層含義:第一,謹慎地探尋改革路徑。事先不做以不變應萬變的決定。第二,局部先試,成功後再推進,以免因情況不明、舉措不當引起社會動蕩。第三,改革紅利分享者與改革主體相統一。形成我要改革而不是要我(或替我)改革的格局。第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具有明確的方向。我們正是採用這種方法積小勝為大勝,探索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摸著石頭過河的成功絕不是偶然的。它一方面強調因時因地制宜進行改革實踐,在實踐中獲得真知;另一方面通過行動、認知、修正行動、再認知的過程凝練改革理論,使之能夠解釋越來越多的現實,而不是固守已有理論。

  堅持摸著石頭過河與加強頂層設計並不矛盾。改革是一個上下互動、互為補充的過程,既需要摸著石頭過河,也需要頂層設計,二者缺一不可。正確認識和處理二者之間的關係,正是全面深化改革應把握的重大關係之一。

  頂層設計是自上而下地協調各種關係,強調高層的作用;摸著石頭過河是自下而上地開展改革探索,強調基層的作用。頂層設計是戰略思維和宏觀設計,其特徵是:系統性,以系統工程的方法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領域改革;整體性,從整體上把握改革開放進程;協同性,注重制度、政策的配套和銜接,防止各自為戰、相互脫節、相互衝突。摸著石頭過河是戰術思維和微觀設計,其特徵是:實踐性,從實踐中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漸進性,按照先易後難的策略推進改革;探索性,通過探索獲得真知、認識規律、創新理論。

  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是辯證統一的。加強頂層設計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能夠極大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所以,摸著石頭過河應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前提下進行。摸著石頭過河可以大大降低改革的風險與成本,確保頂層設計切合實際並與時俱進。所以,加強頂層設計應在摸著石頭過河的實踐基礎上謀劃。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