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降準降息解決不了信貸失衡:錢流向低效率國企

  • 發佈時間:2015-02-12 07:32:18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姚慧婷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8%,環比上漲0.3%。1月CPI增速跌至“1”以下,創下61個月新低;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4.3%,環比下降1.1%,PPI增速創下35個月新低。專家表示,面對物價漲幅持續回落的壓力,通貨緊縮的風險日益提高,貨幣政策還會繼續寬鬆,預計今年至少還會有1次降息,2次以上降準。

  市場對1月物價指數走低似乎過於敏感。鋻於今年2月份的春節假期,民間消費集中釋放,未來CPI回升到1.2%以上的概率非常大。而且,構成我國CPI較大權重的蔬果、肉類等食品受季節天氣影響之後也會出現價格反彈。更令人關注的是,國際油價出現探底止跌跡象。所以,CPI繼續向下走的空間不會很大。

  不過,更令人擔憂的是PPI,這一方面是由於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下跌,鐵礦石、煤、成品油價格同比價格被腰斬。另一方面國內製造業需求嚴重不足,以鐵礦石、原油為例,2015年1月,鐵礦石進口量為7857.1萬噸,同比下降9.4%,2798.1萬噸的原油進口量也比去年下降了0.6%。PPI跌幅繼續擴大,説明實體經濟“通縮”嚴峻,國內部分重要生産資料價格降幅加深。

  面對PPI走勢的持續低迷,很多人認為,出於通縮和金融風險防範的考慮,央行還應繼續加大貨幣寬鬆的力度,2月份降準絕不會是貨幣寬鬆的終點。但是央行10日晚間在發佈第四季度貨幣政策時重申了“鬆緊適度”的貨幣政策基調,從而否決了“全面寬鬆”的可能。筆者認為,降準降息並非拯救實體經濟的特效藥。

  其一,自去年11月以來央行雖然降準降息,但是在當前不良貸款率風險攀升的情況下,銀行業並不敢將貸款發放給衰退中的實體經濟。即使央行通過降準來壓低貨幣市場的利率,但是信貸市場利率卻始終降不下來。建議央行在謹慎降準的同時,更應該開闢直接融資市場,通過允許中小企業發債,發展新三板市場,推動股市註冊制的改革,同時鼓勵P2P、小貸公司、民營銀行關注實體經濟。

  其二,央行已經加大劑量使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例如SLF和MLF),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也已試點。這些工具都旨在通過廉價流動性的注入,來降低相關貸款利率。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對降準降息的替代,也會延後降息時點。有了這些副作用較小的、創新型的貨幣工具,央行更能在貨幣政策上把握“鬆緊適度”。

  其三,實體經濟融資難,是因為廉價的信貸資金流向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或低效率的國企央企,而降息降準解決不了這種信貸失衡的結構性問題,所以對實體經濟的提振作用不會很大。央行應該加快利率市場化等一系列的金融改革步伐,讓貨幣價格由市場來定,唯有這樣,銀行的信貸資金才能流向更需要它的地方。

  總之,光靠降準降息無法使中小企業擺脫困境,接下來政府部門不僅應靈活應用定向貨幣工具、盤活社會存量資金服務於實體經濟,還要切實給中小微企業減稅、放權,並且鼓勵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只有將改革紅利完全釋放,中國的實體經濟才能走出困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