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應持續警惕債務風險

  • 發佈時間:2014-12-11 09:13: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將防控債務風險列為經濟發展一大任務。一年過去了,目前債務情況如何,債務需求和償債能力發生哪些變化,未來是否還需要關注債務風險,如何化解債務風險?回答這些問題,是明年和未來一個時期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

  債務規模總體處在合理水準

  宏觀經濟持續發展離不開融資,適度借債有利於提高資金配置和經濟發展效率,但債務水準過高則需要預防和控制。金融危機以後學術界相關研究不斷增多,對我國債務水準或杠桿率研究的主要結論是,我國債務規模近幾年擴張較快,債務風險所有上升,2011年底全社會總負債率為168.9%,明顯低於發達國家270%-520%的水準,債務總體上溫和可控,發生主權債務危機的風險極小。但隨著形勢變化,有必要結合近兩年數據進一步考察我國債務水準。

  潛在債務風險不應低估

  當前債務風險依然可控,但卻存在近期部分政策調整,長期內債務融資需求加大、償債能力受到削弱等不利因素,再加上我國債務結構不盡合理、價格總體偏高,債務風險在未來一個時期仍不容忽視。

  ——償債週期和近期政策調整增加債務風險。審計署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的10.9萬億元政府性債務中,有2.4萬億元今年到期,佔21.9%,今後三年約4萬億元到期,佔比超過36%,即使不考慮新借債務,償債高峰壓力也不小。同時,為防止經濟進一步下行,各地相繼放鬆了房地産限購政策,銀行也在醞釀放鬆住房貸款,不排除提高居民貸款積極性繼而提高債務水準的可能。另外,一些信託剛性兌付被打破的案例相繼出現,部分地區金融風險暴露等,都意味著債務風險不容忽視。

  ——地方債走高、投向集中和成本偏高拉低了債務風險觸發點。首先是與政府全部債務穩定相對應,佔政府債務60%的地方政府負債率不斷提高。2012年負債率為30.6%,半年後提高到31.3%。這與地方政府承當經濟建設職能又缺乏規範舉債渠道有關。雖然近期還不會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但負債率走高態勢應予重視。其次是債務募集資金投向房地産和産能過剩行業較多。從銀行貸款投向看,房地産業貸款餘額佔比從2009年底的18.6%提高到2013年底的20.3%,去年新增貸款中有近30%投向房地産領域,隨著房地産市場形勢變化,貸款集中可能誘發風險。産能過剩行業都集中大量貸款,風險不斷顯現。再次是債務融資成本偏高隱藏風險。去年我國一年期貸款利率約為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2-6倍,一些企業實際承擔了10%左右的貸款成本。今年一季度,我國銀行業比工業的凈資産利潤率高一倍以上。貸款利率帶動政府債券利率,我國一年期國債收益率在3.5%左右,美國則只有不足0.1%。這些短板的存在,在債務規模有限情況下,可能降低債務風險觸發點。再者,經濟下行風險,結構調整風險,人口結構變化造成的償債能力下降風險等都將成為風險觸發點。

  提高償債能力 化解債務風險

  防止負債率持續走高和風險積累,關鍵是通過改革促進實體經濟更加均衡發展,提高償債能力的同時,豐富融資渠道,適度降低債務融資的需求。為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化解債務風險。

  ——持續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債務的根本作用是服務實體經濟。防範債務風險關鍵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優化經濟結構。要延續當前加快改革的態勢,守住就業和金融風險底線基礎上,改革優於GDP增長。

  ——清晰界定邊界基礎上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我國債務風險的一個主要來源就是預算軟約束下,在企業和政府之間缺少必要的防火牆,政府或有債務風險上升。建議進一步簡政放權,促進要素自由流動、加強市場監管、完善法制建設。發揮財政資金對社會資金的引導作用,增強調控政策的針對性和杠桿效應,防止大劑量寬鬆政策推高債務水準。

  ——落實政府債務和銀行監管等改革舉措。落實國務院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堵後門、開前門”,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行為,劃清企業和政府債務界限,設立由政府、企業和第三方機構參與的信用評級和監督機構,公開債務發行和償還情況資訊,把隱性債務顯性化,接受社會監督。在現有問責和償債機制基礎上,探索建立企業甚至政府層面的債務違約退出機制,完善政府預算體系,推進預決算公開,硬化債務約束。

  ——發展股權融資推動融資結構多元化。直接融資不發達是我國債務風險高的重要原因。未來産業方向需要低成本、高效率的現代金融服務。因此,要圍繞降低融資成本這個中心,推進商業銀行轉向“債權+股權”的綜合化經營,為産業兼併重組提供完善金融服務。

  ——調整收入分配格局。調整收入分配格局是改變短板的關鍵。加快完善稅收制度,穩定政府收入佔比,適當提高居民收入增速。加快國企改革,將壟斷限制在最小範圍,營造企業間公平競爭環境。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國家資訊中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