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降息向實體經濟“眉目傳情”

  • 發佈時間:2014-11-24 00:31:52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央行上週五晚宣佈降息。結合幾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採取有力措施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問題,央行的調控決定很及時。

  今年以來,央行通過再貸款、定向降準、PSL(抵押補充貸款)、SLF(常備借貸便利)等定向寬鬆手段實施宏觀調控,但經濟下滑和利率處於高位這一現象並未根本改觀,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現象沒有很大的改善,央行上週五晚宣佈降息,貨幣政策開始從定向走向全面調控。

  此時降息事半而功倍

  央行為何在這個時候降息呢?

  實證研究表明,在上半年微刺激政策比較明顯,而三季度經濟數據出爐表明,微刺激政策效應很不明顯。此外,目前物價下跌,油價已經是八連跌,國家統計局顯示,10月CPI同比增長1.6%,處於2010年1月以來最低水準。10月PPI同比下跌2.2%,創下6個月新低,通脹壓力的不斷減弱也為貨幣政策調整提供了空間。20日公佈的匯豐PMI下探至50,再碰榮枯線;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解決。

  為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國家已經採取了很多措施,包括定向降準,但降息其實是最直接的,能夠直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央行這次降息著意于引導金融讓利實體經濟。“此次利率調整的重點就是要發揮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有針對性地引導市場利率和社會融資成本下行,促進實際利率逐步回歸合理水準,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這一突出問題,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

  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此時選擇降息是理性的決定。不降低基準利率,而通過別的方法去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是很難的,事倍而功半。直接降息,事半而功倍。

  引導社會融資成本下行

  值得注意的是,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由基準利率的1.1倍擴大至1.2倍。這是自2012年6月存款利率上限擴大到基準利率的1.1倍後,我國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又一重要舉措。存款利率浮動區間擴大後,若商業銀行用足上浮區間,則上浮後的存款利率與調整前水準相當。

  此次降息是非對稱降息,採取非對稱方式下調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體現了更有針對性地引導市場利率及社會融資成本下行。較大幅度下調貸款基準利率將直接降低貸款定價基準,並帶動債券等其他金融産品定價下調。存款基準利率的小幅下調與利率浮動區間的擴大相結合,也有利於把正利率保持在適當的水準上。

  同時,金融機構的自主定價空間也進一步拓寬,有利於促進其完善定價機制建設、增強自主定價能力、加快經營模式轉型並提高金融服務水準,同時也有利於健全市場利率形成機制,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實體經濟受益

  目前,實體經濟運作中融資難問題仍然比較突出。特別是在經濟增長仍存在下行壓力、調結構處於爬坡期、企業經營困難有所加大、小微企業對融資成本的承受能力有所降低。

  “此次非對稱降息,實際上在收窄銀行利差,可以理解為是引導銀行將部分利潤讓渡給企業。”北京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趙慶明認為,目前銀行的盈利水準大大高於大多數實體企業,為了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必須將銀行業部分利潤讓渡給實體經濟。

  趙慶明認為,降息的傳導作用很快,效果會很快顯現。特別是時值年末,企業銀根偏緊,降息的效果更加明顯,實體經濟能夠更快地享受到降息的紅利。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出,流動性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有所寬裕,但是效果並不明顯,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仍高。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基準利率的下調,尤其是貸款利率相對幅度稍大一點的下調,有助於推動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下降,這個是最為重要的目的,這樣會減輕企業融資成本方面帶來的壓力。

  綜合來看,央行這次降息,是政府不僅要簡政放權、深化改革,還需要創新宏觀調控方式方法,確保調控組合拳出手有效有力,這離不開央行貨幣政策調控的有力支援與積極配合。為減少經濟波動,央行貨幣政策調控還應該進一步增強央行貨幣政策的科學針對性、適應性及靈活操作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