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9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以稅制改革促消費穩增長

  • 發佈時間:2014-11-05 05:45:3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的背景下,政府應充分發揮稅收的經濟調節作用,通過稅收制度改革來調整經濟結構,縮小收入差距,推進消費擴大和升級,穩定經濟增長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瞄準群眾多樣化需求,改革創新,調動市場力量增加有效供給,促進消費擴大和升級,帶動新産業、新業態發展,推動發展向中高端水準邁進,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稅收是國家實施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經濟杠桿,稅收制度和稅收政策是縮小收入差距、擴大內需、調整産業結構、促進經濟轉型的有力手段。特別是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的背景下,政府應充分發揮稅收的經濟調節作用,通過稅收制度改革來調整經濟結構,縮小收入差距,推進消費擴大和升級,穩定經濟增長。

  我國稅收制度經過1994年稅制改革與近年來逐步完善之後,現已初步建立了較規範的新型複合稅制體系,有力促進了財政經濟的發展。但必須承認,面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變化,當前稅收制度仍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間接稅比重明顯偏高,容易推高物價,抑制消費需求和增加低收入者“稅收痛感”;二是超額累進稅佔比過低,沒能更好地體現出稅收對經濟運作的“穩定器”功能;三是稅收優惠政策體系缺乏通盤考慮,産業優惠方面的政策不成體系,存在大量的區域優惠,不利於稅收調節作用的發揮。

  因此,要適應擴大消費、穩定增長、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需要,我國稅收制度應在保持宏觀稅負總體穩定的基礎上,逐步降低間接稅比重,提高直接稅比重,實現結構性減稅與結構性增稅的優化平衡,建立一個能適應和有效調節經濟波動的稅收制度與政策體系。具體來看,稅制改革應從以下兩大領域重點發力:

  在生産和流通領域,通過結構性稅收政策調整産業和産品結構,促進企業生産更多有市場、有前景、老百姓喜歡的産品,促進消費擴大和升級。一是改革增值稅。要在前期改革的基礎上,抓緊制定在生活服務業、建築業和不動産等行業開展“營改增”試點的方案,力爭早日實現增值稅對貨物和服務的全覆蓋。“營改增”行業改革基本到位後,應適度降低增值稅基本稅率水準,簡並優惠稅率檔次,規範稅制,促進行業間公平競爭,並儘快將不動産所含稅款納入抵扣範圍。二是改革資源稅。儘快將煤炭及其他非金屬礦原礦、鐵礦及其他金屬礦等具備條件的稅目改為從價計徵,目前尚不具備從價計徵條件的稅目,提高單位稅額;擴大資源稅徵收範圍,逐步將水、森林、草原、濕地、灘塗等資源一一納入。三是開徵獨立的環境稅。將目前與環境保護有關的收費項目改為稅收,即以“費改稅”路徑開徵獨立環境稅;逐步將適用範圍擴大到更多排放量大的污染物,在全國一次性推廣,稅率設定遵循“先低後高”的原則。

  在消費領域,通過稅收制度改革,調節收入分配,縮小分配差距,提高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支援引導住、行為主的消費結構升級,擴大消費需求,穩定經濟增長。一是改革消費稅。將已成為日常生活用品的消費品剔除(如護膚護髮品),將污染重(如電池)、能耗大産品(如大排量轎車)以及奢侈消費品(如私人遊艇、私人飛機)納入消費稅徵收範圍;對重污染、高耗能、高檔奢侈品實行高稅率,對節能和環保産品實行低稅率或免稅;對煙草、成品油仍保留生産環節徵稅,將其他品目(如奢侈品)的徵收環節後移到消費環節。二是改革個人所得稅,擴大覆蓋面。建立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納稅制度,除資本得利外,先易後難,將個人各類收入均納入綜合課稅範圍;下調綜合所得的最高邊際稅率,減少稅率檔次;早日建立以家庭為納稅單位、差別化的費用扣除制度。三是加快相關立法,適時推進房地産稅改革。要在總結上海、重慶試點以及“空轉模擬評稅”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凝聚共識,統籌整合、理順房地産稅費制度,穩定住房消費。

  稅收制度改革,特別是資源稅改革、房地産稅改革和個人所得稅等改革都需要與之相關的基礎資訊作為支撐,包括個人、家庭和企業的收入資訊、財産(包括動産和不動産)資訊以及國家、集體和個人的資源資訊等。配合稅收制度改革的推進,要加快建立健全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關的基礎數據庫及其聯網系統,完善各類基礎數據統計體系,為改革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作者係財政部財政科研所研究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