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旅遊如遭“搶劫”錦繡河山變地方政府後院
- 發佈時間:2014-10-02 08:57: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王文舉
錦繡河山不是誰家後院,老百姓當然有權説話,有權對價格發表觀點。現在是網路時代,微網志、微信如此發達,沒有理由不借助技術手段,實現票價的全民討論。
十一長假第一天,大江南北的旅遊景區,迎來了熙熙攘攘的遊客。喧囂之餘,景區門票再度引發熱議。有記者調查發現,“禁漲令”實行7年,景區門票漲價的腳步竟從未停歇,“中國式門票”的價格屢破新高。以往一二百元都嫌貴,而今放眼望去,四五百元的“聯票”“通票”已不算稀罕,更有所謂“景中景”“票中票”,半路殺出、再砍一刀。
“門票依賴症”,儼然成為一些地方的發家致富路。民眾有抱怨,坊間存爭議,風景區的門票究竟誰來定價?
這要從旅遊産品的經濟屬性説起。按説,非排他性、非競爭性的産品,才叫公共品,但旅遊産品又不完全如此。一些地方,人滿為患,看人比看風景的多,這就有了排他和競爭的因素。因此,旅遊産品得算是“準公共品”。既要有公共品定價的普適性、非營利性,又離不開一般商品的成本收益核算。其中的關鍵是,誰來核算,誰來監督。
比如,雲南一景區漲價,形式上的聽證會也開了。然而,當地物價部門的公示上,聽證意見卻只字未提。説到底,錦繡河山不是誰家後院,老百姓當然有權説話,有權對價格發表觀點。其實,景區開發、日常維護、人工與技術投入,並不複雜,沒有道理不敢公示出來。一筆一筆放在網上,大家的賬大家理,在此基礎上,就算漲價,是不是也更能服眾?
還有個説法,似是而非,認為景區票價該交給市場。
殊不知,風景名勝帶有自然壟斷性,黃山就一個,九寨溝也沒二選。壟斷産品,往往採取市場定價方式,同時定價要接受社會監督,與社會一般的消費能力相適應。同樣是世界自然遺産,張家界就每人245元,一票3天有效;美國黃石公園才每人12美元,約合人民幣74元,而且可以一待7天。難道我們的居民收入已超過美國?
越是壟斷,越要加強監管,不能只靠政府自己管自己,還得依靠經濟民主。非市場化的領域裏,成本、收益、定價需要經濟主體共同參與。不比過往,現在是網路時代,微網志、微信如此發達,沒有理由不借助技術手段,實現票價的全民討論。別害怕,民眾的討論不會失去理性,開放的態度更能迎來遊客。故宮、八達嶺、周莊,十來年不漲價,被譽為“良心景區”,也沒見哪個資不抵債,反倒收穫了更多的發展空間。
足可見,治愈“門票依賴症”,非不能也,實不為也。我們國家,大多數景點為公益型,國家財政已有撥款。換句話説,民眾已經“提前預付”了部分門票。這時,再蠢蠢欲動搞提價,是不是有點不厚道?放下漲價的歪念頭,扎紮實實在旅遊周邊産品上下功夫,才是旅遊産業的繁榮之道。當然,這不僅需要地方的自覺,更需要經濟民主廣泛的參與和監督,新設立的“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也被寄予更多期待,相信會有更多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