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

評論:地溝油重創台灣食品形象 臺應全面檢討

  • 發佈時間:2014-09-09 11:25: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姚慧婷

  近日,台灣警方在屏東、高雄發現經營劣質油品的地下工廠,這些工廠將食品回收油與俗稱“地溝油”的餿水油、皮革廠廢棄皮脂油等摻混後,製成劣質食用油。境外華文媒體高度關注,稱餿水油(台灣名對地溝油的稱呼)事件重創台灣食品安全的形象,台灣方面應全面深刻檢討食品監督機制。

  地溝油事件使台灣美食金字招牌受污

  香港《大公報》9日發表文章指出,台灣地溝油事件震驚兩岸,不僅因為地溝油損害人體健康,更因為島內“黑心食品”層出不窮。2011年受“塑化劑事件”污染的食品種類高一千多種,各式飲料、果醬幾乎全部“淪陷”,重創“台灣製造”的金漆招牌。而地溝油對台灣食品聲譽的打擊不亞於塑化劑。

  新加坡《聯合早報》在9日的文章中稱,台灣食品安全問題沒有得到良好的處理,不僅重創台灣的食品業,也反映了社會的道德沉淪與管理失序,讓本來可能相當美好的台灣形象受損。畢竟連進嘴的東西都能造假,就不要再怪別人側目了。

  台灣《旺報》9日發表社評稱,餿水油事件再次重創台灣食品安全的形象。過去以來,台灣民眾慣以訕笑的態度看待食品問題,而這種傲慢的心態,已經被台灣不肖商人狠狠“打腫臉”。

  《澳門日報》在9日的社論稱也指出,席捲台灣的餿水油風暴越演越烈。台灣當局8日公佈,共有1247家企業使用強冠公司的問題油,問題産品多達208種。“吃得安全、食得安心”曾經是台灣美食的金漆招牌,但近年台灣接連發生塑化劑、毒澱粉事件,加上今次的餿水油事件,台灣食品安全形象遭到重創。

  台灣應加強監管 搶救美食形象

  香港《大公報》9日的文章認為,台灣地溝油事件表明島內食品監督機制的螺絲釘鬆懈了,尤其在這次“地溝油事件”中明顯暴露出管理機制的弊端。通過這次“地溝油事件”,台灣方面應全面深刻檢討食品監督機制,提高相關人員對食品安全的重視意識,重建消費者對台灣食品的信心。

  台灣“中央日報網路報”稱,台灣日前發生的餿水油風波,愈演愈烈,雖然時間不長,但其對人體影響更大,固然顯示黑心廠商之可惡,也證明臺當局對於食品安全的把關仍然有不少漏洞,如果不能落實嚴懲重罰,未來類似事件一定還會層出不窮。

  台灣《中國時報》在9日的文章中指出,從黑心油到餿水油,黑心廠商一再鋌而走險,除了暴利薰心,問題也出在法令制度仍不夠完善。要強化食安,絕對不能只靠提高罰則,還要有配套來落實。

  文章還稱,黑心廠商若要圖謀暴利,誰又會自投羅網、主動送驗?如何透過再一次修法,補強這一大漏洞,將是臺“立法院”新會期開議後,最優先的重要工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