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要成為高收入國家 時間還不能太長
- 發佈時間:2014-08-15 10:11: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王斌
我國未來的首要目標就是成為高收入國家,這也是“中國夢”的核心內容之一。如果認真審視我們這個民族的歷史和世界發展史,就不難得出結論:我們必須成為高收入國家,並且這個時間還不能太長。放眼歷史,大國崛起具有規律性。我們需要借鑒國際經驗並結合我國國情,做出正確的戰略選擇。
首先,“變富”是我們傲立世界民族之林、實現復興的前提條件。自晚清開始,我們從積貧積弱中走來,歷經苦難,所有的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想:民族復興。縱觀世界歷史,一個國家的富強是決定這個國家受到尊敬、民族擁有尊嚴、人民不受外來欺辱的關鍵因素。我們若想傲立世界民族之林,首先必須成為高收入國家。但是目前我國每人平均收入水準在世界上排名還相對靠後。世行2013年的報告顯示,全世界共有高收入國家61個,而我國每人平均收入水準僅僅排名第94位。
其次,中等收入階段像是一個經濟發展泥潭,只有快速跨過去才能謀求未來的長遠持續發展。世界銀行的高收入國家標準越來越具有“經濟分水嶺”的標誌意義。那些不能在較短時間內跨過這條分界線的國家容易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縱觀各國經濟發展歷史,“中等收入陷阱”可以説是最難逾越的一個“坎”。大多數國家都能在低收入和下中等收入階段實現跨越,而當它們來到上中等收入階段後,大約四分之三齣現經濟大幅減速、停滯,甚至至今未能晉陞為高收入國家。而那些較快晉級的國家則大都能實現進一步增長,比如南韓、日本等。因此,為避免落入這樣的泥潭,我們必須儘早成為高收入國家。
再次,在中等收入階段停留的時間太長,各種負面影響就會加倍放大。人民對經濟增長有預期,當國家未能在預計的時間內晉陞至高收入階段時,失望和不滿情緒就會蔓延。而如果這個時間拖得太長,各種負面影響就會加倍放大,最終演變為政治波動。阿根廷自上世紀60年代就進入中等收入階段,隨後長期滯留其中,經濟發展劇烈波動帶來了社會政治經濟格局動蕩。其他一些拉美、東南亞國家很多都存在類似的情況。反觀南韓、日本、新加坡等國,儘管民主化進程中出現一定程度的政治矛盾,但社會政治經濟格局一直比較穩定。因此,從保持社會政治穩定的角度來説,我們也必須儘快成為高收入國家。
最後,只有晉級高收入國家後才有能力解決經濟、社會、安全等方方面面的問題。從低收入向中高收入發展過程中會積累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雄厚財力。比如當前優質教育、醫療資源稀缺問題,社會保障水準偏低問題,沒有雄厚的財力支援就無法真正解決。又比如國家安全,我們也需要相應的經濟總量來支撐軍力提升。這些都是影響深遠的大問題,只有經濟發展了才有能力進行有效解決。
透過國際比較和歷史分析,我們不難總結出實現經濟崛起的幾個關鍵點:第一,實行市場經濟制度,同時重視政府的作用。一方面,市場經濟是通往高收入的必經之路。前蘇聯的例子錶明,完全由政府主導經濟最終沒有出路。另一方面,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光靠市場也不行,政府的作用不應被忽視。亞、非、拉美一些國家過分迷信市場經濟制度,但是它們中的絕大多數並沒有成為高收入國家;而美國、日本、南韓甚至許多西歐國家則積極妥善處理市場與政府關係,保證其經濟取得了成功。第二,重視提升科學技術水準,最好能借助科技革命。美、日、西歐等所有成功國家都十分重視科學技術對提升生産率的關鍵作用。尤其在經濟發展至一定階段後,這是突破瓶頸,實現“高位跳躍”的不二法寶。而科技革命則是大國崛起的捷徑。如何創造條件成為未來科技革命的中心?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第三,重視教育,舍得投入。不是説重視教育的國家都能崛起,但如果不重視教育的話,這個國家肯定會失敗。教育水準的提高主要依賴兩個方面:優秀的教育體系、大力投入。第四,擁有長期穩定的內外部環境,並提升國家對外吸引力。發展需要穩定的內外部環境,需要在全球範圍內平衡與配置資源,而提升國家吸引力不僅有助於形成穩定的內外部環境,同時有利於經濟發展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金、資源、技術、人才等要素。(作者為中國建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