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沃爾瑪疑用過期肉 為何敢屢教不改?

  • 發佈時間:2014-08-11 09:02:00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樂水  責任編輯:王斌

  上海福喜事件余波未平,深圳沃爾瑪超市又被爆內幕:已呈黑色的熟食用油“一個月不換”,使用超過保鮮期的原材料……爆料人表示,網上所曝光的視頻均是自己在後廚工作時拍攝。他進入沃爾瑪工作7年,目睹熟食部種種不規範操作。目前,監管部門已介入調查。

  沃爾瑪在中國早已不是第一次犯事,而是劣跡斑斑。從媒體簡單梳理統計來看,2011年,沃爾瑪重慶店被曝光以普通豬肉冒充“綠色豬肉”;2013年5月初,南寧一沃爾瑪被爆出用過期雞蛋製作麵包;2013年8月,北京一沃爾瑪在食品加熱過程中使用違規塑膠;2013年12月,山東沃爾瑪以狐狸肉冒充驢肉銷售……對於這樣一家屢教不改的企業,我們的容忍度為何如此之高?

  説到底,還是監管的老問題。法規不完備,監督不到位,違規懲罰太輕,是中國食品安全問題頻發、食品安全底線一再失守的主要原因。

  曾有專業人士表示,沃爾瑪這種情況若發生在歐美,不但要付出慘重的經濟代價——上億元的處罰,而且等不到這麼多次的累犯,早就被判罰關門了。而在中國,醜聞纏身的沃爾瑪卻照樣活得好好的。即使是在上海福喜事件掀起食品安全領域軒然大波的當下,沃爾瑪依然敢頂風作案,其實,正是因為我們雖然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叫得響,可是,在監督和管理上並無太大實質性改變。就拿深圳的這家沃爾瑪來説,據介紹,這個門店今年以來,已經接待了政府和監管部門26次執法檢查,每次檢查都是合格,沒有一次例外。如此密集的檢查,怎麼就沒能檢查出“黑油”和過期肉呢?可見,其日常監管的品質和效果實在令人汗顏。而即使查出問題,拍子也打得太輕。違法成本低而獲利大,沃爾瑪正是嘗到了甜頭,才敢一再以身犯險。

  此外,制度的不完善也使得食品安全監管的現狀很難在短期內得到改變。事實上,最容易發現食品行業問題和了解內情的,是身處行業內的職工。上海福喜的問題是記者以員工身份臥底暗訪發現的,和深圳沃爾瑪一樣,都算是內部人員爆料,國外的食品安全問題也大都來自於內部人舉報,可是,目前我們的內部人爆料只是出於道德自覺,而且還要冒極大的風險,近年來已有諸多有識之士提出引入歐美的“吹哨人制度”,獎勵內部人士爆料,儘快制止企業內部違法問題。遺憾的是,今年公佈的食品安全法修訂條例中,仍未將其放入其中。

  其實,沃爾瑪們之所以屢教不改,正是因為我們食品安全日常監管的空子太好鑽,處罰太小兒科,而制度上也並未鼓勵了解內情的“深喉”出現,缺乏這些必要約束,沃爾瑪們自然用不著提心吊膽地過日子。要走出食品安全的困局,我們必須要直面這些問題,並儘快一一找出解決之道,方能還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