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中國企業“走出去”已然成為大勢所趨。商務部近期公佈的2024年1至10月數據顯示,我國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金額穩步增長。
從大型基建企業在海外修築交通要道,到科技公司在異域設立研發中心,再到製造業廠商佈局海外工廠,中國企業的海外足跡廣泛且深入。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國際環境愈發複雜的當下,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專業配套服務的支援至關重要。
聯合國貿發會議發佈的《2024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對外直接投資流量較上一年下降2%。在此背景下,2023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實現逆勢增長。《2023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顯示,2023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1772.9億美元,較上年增長8.7%,佔全球份額的11.4%,較上年提升0.5個百分點,連續12年位列全球前三。此外,商務部、外匯局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1至10月,我國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1358.7億美元,同比增長9.7%。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已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建廠、投資的重要目的地。2023年,中國企業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直接投資407.1億美元,同比增長31.5%,佔當年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23%。2024年1至10月,我國企業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266.5億美元,同比增長3%。
東盟、拉美、非洲、中東等地是當下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熱門方向。這些地區憑藉豐富的自然資源、年輕的人口結構等優勢,展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
不過,企業“走出去”也要從實際情況出發,謹慎決策,切忌盲目“跟風”。“一方面,企業應具備長遠發展的戰略眼光,重視對當地市場的深入理解和適應,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也要對當地作出貢獻,避免片面追求短期利益。另一方面,企業應結合自身業務實際,謹慎評估‘出海’決策並審慎選擇‘出海’目的地。”德恒上海律師事務所管委會主任、高級合夥人王軍旗説。
隨著地緣衝突的加劇,海外市場的法律及政策環境愈發錯綜複雜。王軍旗表示,企業要和專業的法律服務機構等保持良好溝通,並建立科學有效的經營決策系統。
中國企業“走出去”肩負著國家經濟轉型和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重要任務。唯有各方共同努力,提供全面的配套服務支援,中國企業才能沉著應對國際挑戰,在全球經濟中烙下更多“中國印記”:
第一,亟需高質效的涉外法律服務。“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中國律所/師也應積極參與國際法律服務市場的競爭。”大成律師事務所顧問委員會主席、董事局董事、合夥人陳峰説,在提升自身專業水準的同時,律所/師也能將中國的法律文化和法治文化帶出去。隨著中國律所/師的“走出去”,或許能夠重塑全球法律服務市場的生態。
第二,亟需完善的配套金融服務。中國銀河證券投資銀行部資訊技術組總監蓋鑫表示:一是産品“走出去”,銀行等金融機構須提供種類豐富的跨境金融産品,比如國際結算、貿易融資等,以滿足企業的不同業務需求。二是平臺“走出去”,金融機構可通過設立分支機構等方式,構建跨境金融服務平臺。同時,金融機構還應主動強化與海外金融機構的合作,提升業務辦理和資源對接的效率,共同為中資企業“出海”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三是風險“把控好”,金融機構可借助金融工具為企業出海規避風險或降低損失,比如通過遠期結售匯等工具,幫助企業規避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保險機構則要進一步完善保險和理賠服務。
此外,人力資源及生活服務配套對於護航企業“走出去”也不可或缺。國際化的專業人才團隊,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應對跨國經營中的各種挑戰。生活服務配套支援則能夠幫助員工更好地適應海外工作和生活環境,提升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質。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