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個多月,允許設立外商獨資醫院的政策有了新進展。
11月2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商務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疾控局四部門印發《獨資醫院領域擴大開放試點工作方案》(簡稱《方案》),明確允許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蘇州、福州、廣州、深圳和海南全島設立外商獨資醫院(中醫類除外,不含並購公立醫院)。
這一政策並不突然。早在9月初,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藥監局共同發佈的《關於在醫療領域開展擴大開放試點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就提出允許在部分省市設立外商獨資醫院。最新發佈的《方案》進一步給出了設立外商獨資醫院的方向。
醫療事關民生,隨著外商獨資醫院的入局,中國醫患將有新選擇,中國醫療服務市場或將迎來新變化。
允許外商獨資建院,將如何影響中國醫患?
醫院是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場所,公立醫院在中國醫療服務市場佔據主要地位。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醫院數量達到3.8萬所,其中三級醫院有3855所,公立醫院診療人次數佔全國醫院診療人次數的83.5%。
過去,國內也有外商投資設立的醫院,但主要模式是中外合資,如上海阿特蒙醫院是上海自貿區首家中德合作的綜合醫院;上海百匯醫院是由IHH醫療集團、上海虹信醫療投資控股以及泰康保險集團共同出資建設的一所中外合資綜合醫院。
為何允許外商獨資設立醫院?又為何選中了這9個試點城市?與《方案》同步發佈的《獨資醫院領域擴大開放政策“一問一答”》(簡稱《問答》)從醫療服務需求、醫療管理水準、促進外資投資等三個角度給出了解讀。
在醫療服務需求方面,外資醫院的功能定位主要是為人民群眾和在華外籍人員提供多元化醫療服務。這9個省市對外開放程度較高,外資企業和外籍人員較多,外籍人員醫療服務需求相應較多。同時,在9個省市開展試點,也為滿足我國居民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需求提供了新的途徑。
在醫療管理水準方面,從中外合資醫療機構設立情況看,相當一部分設立在這9個省市。這9個省市積累了豐富的外資醫療機構管理經驗,管理水準相對較高。因此,在這9個省市開展外商獨資醫院試點,更利於政策落地、總結經驗、完善制度。
在促進外資投資方面,這9個試點省市,不僅人口多、醫療服務需求大、醫療設施基礎好,而且營商環境較好,佔我國實際使用外資總額的45%以上,是吸引外商投資較多的區域,有利於吸引外商獨資醫院落地。9省市外商投資企業和外籍人員較為集中、國際航線密集,有助於試點深入推進。
“很多國際企業在投資落地或者其他海外人士來華工作時,其實都會評估當地的醫療、教育水準,外資醫院進入中國市場可以將一些好的醫療理念和服務帶入本地。”富力醫療健康産業管理公司韓璐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醫療領域開放對優化本地營商環境,豐富國內醫療資源等方面都有正面意義。此外,外資醫院的進入也將促進現有的醫療服務主體主動提升自身服務能力,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醫體驗。
醫生、護士是提供醫療服務的關鍵角色,《方案》明確,允許醫院按規定聘用外國醫師、港澳臺醫師、港澳其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短期執業,全院管理和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中方(內地)人員佔比均不得少於50%。那麼,未來外資醫院進入中國是否會帶走公立醫院的優質醫護資源?韓璐認為,這一點並不需要太擔心,一方面,試點城市是有限的,另一方面,醫生選擇執業機構往往會參考多維度因素,比如是否有充分的臨床實踐確保能不斷精進醫術,比如非常重要的職稱評定等等,此時明顯公立或成熟的實力醫院更有吸引力。
一位不願具名的醫療從業人員也指出,外資醫院為醫生執業提供了新的選擇,屆時一定會有公立醫護人員將其作為就業方向,但從當前情況下,公立醫院在就診人數、科研資源、職稱評定等方面都有優勢,大部分醫護人員可能還是會選擇公立醫療體系。在醫師多點執業的支援下,或許更多醫生會將外資醫院作為執業地點之一,全職則會更加謹慎。
站在患者角度,外商獨資醫院進入國內後,是否意味著看病更貴了?上述從業人員認為,參考目前民營醫療機構或中外合資醫療機構的發展,外商獨資醫院主要瞄準的也將是自費或擁有商業保險的人群,對現有的就醫群體不太會有大的影響。韓璐認為,不能簡單的看醫療價格,而要看背後的價值,如果支付的費用可以讓患者獲得更滿意的服務或體驗,這個可能是更重要的。
《問答》也指出,總的來看,在9個省市進行設立外商獨資醫院試點,對全國醫院體系的發展全局和廣大人民群眾基本醫療服務不會産生大的影響,而且對滿足群眾多元化就醫需求還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下一步,將指導9個省市做好試點工作,及時總結有益經驗,完善相關管理制度,穩妥有序推動醫療領域對外開放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允許外商獨資建醫院也有一些“禁區”。《方案》明確,不得設立精神病醫院、傳染病醫院、血液病醫院、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少數民族醫醫院;醫院的診療科目不得登記血液內科;醫院不得開展醫療和倫理風險較高的診療活動,主要包括人體器官移植技術、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産前篩查和産前診斷技術、精神科住院治療、腫瘤細胞治療新技術試驗性治療等。
外商獨資醫院機遇與挑戰並存
在9月《通知》發佈後,國內很快迎來了首家新設的外商獨資醫院。11月8日,新加坡鵬瑞利集團與廣州市白雲區政府簽訂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鵬瑞利集團將投資50億元,在廣州打造一個佔地1.18平方公里的粵港澳大灣區白雲國際大健康醫養城,成為輻射東南亞的全生命週期國際醫療服務高地。其中,首期投資10億元打造的鵬瑞利國際醫院,有望成為自2024年9月商務部等三部委發佈《通知》以來,首家新設的外商獨資醫院。項目計劃于2025年建成投入使用。
如此迅速的投資項目令業內直接感受到了政策的利好,但外商獨資醫院也將面臨一定的挑戰。一方面,國內民營醫院以及中外合資醫院發展強勁,已經在腫瘤、骨科、康復、眼科、齒科等多個細分賽道深耕多年,並跑出了愛爾眼科、通策醫療等龍頭企業;另一方面,2024年以來,少數國內民營醫院主動申請登出或停業,提醒醫療服務市場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
上述從業人員認為,前幾年,國內民營醫療機構快速發展,近年來受多重因素影響,民營醫院的發展遭遇了一些挑戰,在擴張規模、速度上都有所放緩,部分國內民營醫院關門,其實屬於正常的市場經濟競爭行為,最終有利於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這些現象不太會影響外資對中國醫療市場的判斷。
醫療戰略諮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趙衡指出,對於真正想進入中國的外商獨資醫院,如何定位就成為關鍵。定位不僅僅是指在費用上的差異,更關鍵是在自身的服務品質和技術能力上的差異。管理、技術和補充是政策的核心考量,最關鍵的是通過管理模式和醫學技術及設備來補充和改善國內的不足,以拓展差異化的服務供給。差異化服務定位的關鍵不在服務人群,而是服務模式。
趙衡認為,從人群來看,高端市場相對有限。大部分高端醫院的服務能力局限在門診和簡單手術,真正複雜的治療需要轉診公立醫院。新進入的外資醫院必須考慮到高端市場的挑戰才能避免重走局限性發展的老路。
在具體的運營層面,外商獨資醫院也將面臨不少繞不開的問題。韓璐表示,醫療具有較高的本地化屬性,一家醫院需要對當地政策、標準等方面有非常深入的了解,才能真正紮根這個市場。外資醫院想要進入中國,不僅要符合中國基本的法律法規,也要去消化理解本地的醫療標準,更要在語言、醫療流程體系、人才管理等方面與本土文化進行磨合。其次,外資醫院瞄準的主要是高端醫療市場,這意味著更高的醫療成本。如何定價,如何與國內現有的高端醫療、公立醫院特需醫療等競爭,吸引患者,這也是外商獨資醫院必須考慮的問題。
現有的國家醫保是否也會覆蓋未來的外資醫院?《問答》給出了積極的回答:國家醫保局歡迎和支援符合條件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成為醫保定點機構,為參保人提供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原則上,符合定點醫療機構資源配置規劃、執行醫療保障行政部門制定的醫藥價格政策,達到醫保各項管理要求的醫療機構,無論公立、社會辦或是外商獨資醫院,均可按程式提出申請。
對於醫保問題,韓璐表示,在醫保資質申請方面,目前有關部門已經非常開放,只要滿足一定的條件,都可以納入醫保。外資醫院未來如果按照要求去申請,應該不會有很大的門檻。挑戰可能在於進入醫保體系後怎樣合理使用醫保,比如定價項目與醫保目錄匹配問題,以及自主定價項目如何向患者進行説明、讓患者接受等。
“目前政策更多還是大方向上的規劃和要求,尚待更多實施細節,包括是否對外商投資醫院有適當的獎勵政策;外資醫院引進或使用進口藥品、進口醫療設備或高端耗材,是否有好的引進政策;包括允許醫院按規定聘用外國醫師、港澳臺醫師、港澳其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短期執業,短期到底是多久以及辦理手續是否會簡化。”韓璐表示,這些可能都是外商獨資醫院希望進一步明確的政策內容。
《方案》也要求,屬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依法履行對外商獨資醫院的準入和事中事後管理職責。外商獨資醫院應當依法開展診療活動,並加強自我管理。有關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商務、中醫藥、疾控等部門制定具體工作方案,于2024年11月底前報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商務部。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