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7月26日訊 近年來,HPV作為宮頸癌的頭號病因頻頻刷屏,事實上,持續的高危型HPV感染可能導致宮頸癌、肛門癌、陰道癌、外陰癌、陰莖癌、口咽癌、癌前病變等一系列疾病,其中口咽癌歸屬於頭頸部腫瘤。
7月27日是世界頭頸癌日,復旦大學附屬婦産科醫院宮頸疾病診治中心學術指導隋龍教授,解答了關於HPV引發疾病和預防的相關問題。
HPV和宮頸癌以及其他相關癌症是什麼關係?
隋龍教授介紹,HPV是英文名Human Papilloma Virus的縮寫,H是人類,P是乳頭瘤,V是病毒,中文名是人乳頭瘤病毒,是一種易感染人體表皮和黏膜鱗狀上皮的病毒,它可存活于皮膚和黏膜上。
HPV已被發現有兩百多種型別,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根據致癌性的不同分為高危型別和低危型別。目前世界衛生組織界定的高危型別HPV有14種。持續的高危型HPV感染可能導致宮頸癌、肛門癌、陰道癌、外陰癌、陰莖癌、口咽癌、癌前病變等疾病。除此之外,低危型HPV比如6型、11型,也會引發皮膚科的一些疾病,比如男女性生殖器上的尖銳濕疣等。
HPV感染的途徑有很多,主要通過密切的皮膚接觸,絕大部分是性行為傳播,還有比較少見的情況,比如説母嬰傳播,共用公共衛生潔具傳播等。
一項基於美國人群的研究顯示:在至少有1個異性伴侶的人中,女性一生中感染HPV的平均概率為84.6%(範圍:53.6%–95.0%),男性為91.3%(範圍:69.5–97.7%)。從流行病學角度來看,開始性行為後,無論男女,都有可能感染HPV並引發相關的癌症。換言之,有非常高比例的宮頸癌、肛門癌和口腔癌等癌症和HPV有關。99%以上的宮頸癌都跟HPV感染相關。宮頸癌也是目前為止唯一病因非常明確、可預防的癌症。在口腔癌這個比例約70%—80%,高達80%—90%肛門癌和HPV感染有關。
哪些是HPV感染的高危人群?
隋龍教授進一步闡釋了HPV感染高危人群的定義,在同樣的生活工作環境條件下,更容易感染HPV,或者説感染HPV之後更容易罹患宮頸癌或者相關癌症的人群。
容易感染HPV的人群,有可能是性工作者人群,也有可能是性行為起始的年齡比較早、性伴比較多,或者流産分娩年齡比較早、次數比較多,這些情況都增加了HPV感染的風險。
還有一部分,就是感染HPV之後更容易罹患宮頸癌或者相關癌症的人群。感染HPV的人群中,90%不需要任何干預,經過一年到兩年的時間,通過自身的免疫力就可以清除掉HPV。所以免疫力正常狀態就非常重要。有5%—10%的人群,感染HPV後,經過一兩年還清除不掉,就叫持續性感染人群,這部分人群是高危人群,需要定期檢查。還有一些免疫力低下的這部分人群,比如説糖尿病、系統性紅斑狼瘡、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都是HPV感染及相關腫瘤發生的高危人群。還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煙會導致人體機體免疫力的下降,降低陰道宮頸黏膜的抵抗力,更容易感染HPV,更難清除。
年齡也是HPV感染的相關因素。隋龍教授強調,中國女性HPV感染高峰有兩個高峰,一個是“17—24歲”,第二個是“40—44歲”。隨著年齡增加,機體免疫力變差,清除病毒的能力也隨之下降,相應HPV感染風險也會隨之上升。若干年後,HPV感染相關的癌前病變、宮頸癌的發病率也會形成一個高峰。
如何避免HPV感染和宮頸癌?
“以前臨床碰到30歲出頭的宮頸癌患者,婦科醫生都很震驚。現在這些年輕患者都很常見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了,宮頸癌的發生和HPV感染時間長、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等諸多的因素都有關係。”隋龍教授表示,最近他還碰到至少兩例70多歲的宮頸癌患者,因為突然間陰道流血做檢查,發現時已經是到處轉移的晚期宮頸癌,其中還有1位年輕時是醫務工作者,“所以預防HPV和宮頸癌的科普宣教非常重要,要通過媒體和專業人士進行科普教育的宣傳,需要全社會的參與。”
宮頸癌已經形成了成熟的三級預防體系。世界衛生組織在2020年發佈了《加速消除宮頸癌全球戰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十部門也聯合印發了《加速消除宮頸癌行動計劃(2023-2030年)》,都提到了三級預防具體的量化指標。
一級預防就是病因學預防,主要措施是提高15周歲以下女孩的HPV疫苗接種率,以及提高宮頸癌和HPV致癌知識的知曉率。有充分的研究證明,HPV疫苗接種是可以預防宮頸癌的。
二級預防是適齡婦女宮頸癌篩查,通俗地講就是成年女性的定期婦科體檢,包括宮頸細胞學、宮頸HPV核酸檢測等。
三級預防主要是針對已經罹患宮頸癌的婦女,通過規範的診斷和治療延長她的生命,提高她的生活品質。
對此,專家呼籲9-45歲女性儘早接種HPV疫苗、定期篩查,同時HPV的感染風險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來預防。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