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內在要求。
會議研究明確了關於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措施。會議提出,要對標國際先進水準,加快調整完善國內相關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促進內外貿標準銜接、檢驗認證銜接、監管銜接,推進內外貿産品同線同標同質。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陳建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一方面有助於打破制度性壁壘,提升貿易一體化便利水準,促使國內企業融入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體系;另一方面有助於促進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推動創新要素的跨境流動和優化配置以及本土産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提升,從而推動産業升級和高品質發展。
政策加碼
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
近年來,我國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有所提速,政策持續加碼。2022年1月份,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意見》。同年4月份,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部際工作機制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同年5月份,商務部等14個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開展內外貿一體化試點的通知》。
2023年1月份,內外貿一體化試點地區名單公佈,北京、上海、江蘇等九地入圍。同年5月份,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部際工作機制第二次全體會議在京召開,要求各成員單位做好推動內外貿制度規則銜接、提升內外貿一體化發展能力、優化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環境等三方面工作。
各地方也紛紛跟進,天津、重慶、青海、山東等多地發佈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相關措施。眾多企業也積極行動起來,嘗試內外貿“兩條腿”走路。例如,今年1月份江蘇省商務廳發佈的江蘇省內外貿一體化試點企業名單中,就有175家企業在列。
商務部數據顯示,我國內外貿市場規模不斷壯大,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今年前10個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544萬億元,同比增長6.9%;同期,海關總署數據顯示,我國進出口總值34.32萬億元,同比增長0.03%。
“當前海外供應鏈面臨地緣政治等諸多不確定性,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恰逢其時。”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舉有助於推動外貿企業利用國內市場資源,提高抗風險能力;同時,推動內外貿制度規則銜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內貿企業的高品質發展。
多方著手
支援內外貿高品質發展
不過,內外貿一體化發展仍然面臨難點和堵點。陳建偉表示,現階段,不同國家和地區在貿易規則、標準、認證、檢驗等方面存在差異,可能導致貿易壁壘和摩擦;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監管要求和方式存在差異,可能導致企業在國內外市場運作時面臨不同的監管要求和審批程式,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和風險;此外,內外貿企業享受財稅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有所差異,未來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需落實好相關的財稅和金融支援政策,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提升資金的可得性,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
明明認為,目前國內外市場在消費者偏好、行銷推廣等多方面都有所差異,企業在內貿和外貿業務之間的經營思路需要有所轉化;另外,“同線同標同質”建設尚需時間磨合,目標的推進也需要政府、企業具備較強的執行力。
國常會提出,要聚焦企業需求和市場反饋及時優化政策,切實打通阻礙內外貿一體化的關鍵堵點,助力企業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順暢切換。要優化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環境,落實好相關財政金融支援政策,共同促進內外貿高品質發展。
接下來如何進一步推進內外貿一體化?陳建偉建議,可以從完善相關政策、推動標準和規範銜接、加強內外貿一體化的資訊化建設、強化監管協同等四方面入手。政府可以減少貿易壁壘、降低行政審批成本、提供統一的稅收優惠和金融支援,同時加強國內外貿易標準和規範的銜接工作,推動貿易産品的同線同標同質。另外,可以推動內外貿資訊化水準的提升,建設互聯互通的資訊平臺。還可以加強國內外監管機構的合作與協調,降低企業在不同市場間的運營成本和風險。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