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下午,裝載著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展品的今年首列“中歐班列-進博號”抵達上海,這也是進博會參展展品連續第三年通過中歐班列直達上海。
2011年3月19日,首列中歐班列——重慶到德國杜伊斯堡的貨運列車成功開行。10餘年來,中歐班列碩果纍纍,已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標誌性品牌。
兩千多年前,古絲綢之路上陣陣的駝鈴拉開了中國與亞歐各國交往的序幕。如今,“鋼鐵駝隊”沿著一條條鐵路線繼續撰寫著絲綢之路新的傳奇。
25個國家217個城市
中歐班列“朋友圈”持續擴容
中歐班列完善了亞歐陸路運輸網路,構建起了全天候、大運量、綠色低碳、暢通安全的亞歐物流新通道,形成了“海陸互聯、多向延伸”的空間佈局。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叢亮10月10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介紹,截至9月底,中歐班列已經通達歐洲25個國家217個城市,累計開行超過7.8萬列,運送貨物超過740萬標箱;運送貨物佔中歐貿易總額比重從2016年的1.5%提高到2022年的8%。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陳建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歐班列10餘年如一日的穩定運營,展現了合作共贏、互利共生的理念。中歐班列的“朋友圈”持續擴大,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標誌性成果之一。
《證券日報》記者從滿洲裏海關了解到,經滿洲裏口岸進出境中歐班列于2013年9月30日正式開行,截至2023年9月份,經滿洲裏口岸進出境中歐班列已超2.2萬列。同時,隨著列車換裝能力多次升級,以及海關部門壓減申報轉關環節等,國際聯運更加高效便捷。
再以中歐班列(中豫號)為例,據鐵路部門統計,截至今年8月底,鄭州鐵路口岸始發終到的中歐班列(中豫號)數量已超過8000列。如今,中歐班列(中豫號)已形成8個口岸進出境、21個境外目的站點的國際貨運班列體系,鐵路網路遍佈歐亞40多個國家140多個城市,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物流大通道,為河南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了強力支撐。
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副秘書長胡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歐班列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標誌性品牌,開創了亞歐國際運輸新格局,呈現出運力強、輻射廣、口岸能力大幅提升、樞紐城市發展迅速等特點。
貨物品類拓展升級
新業態不斷涌現
歷經10餘年發展,“鋼鐵駝隊”將“中國製造”源源不斷運往歐洲,也讓越來越多的歐洲産品走進中國。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統計,10餘年來,中歐班列運送貨物品類不斷拓展升級,目前已擴大到53個大類、5萬多個品種産品。
叢亮表示,中歐班列搭建了沿線經貿合作新平臺,累計運送貨物超過3000億美元,中歐班列“跨境電商專列”“郵政專列”以及“班列+園區”“班列+口岸”等新業態不斷涌現,在産業、貿易、投資、就業等方面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帶來了大量發展機遇。
“我國與共建國家國際物流通道持續拓展,有力促進了貿易增長。”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在10月13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介紹,近期,海關總署組織編制了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指數,從貿易規模、貿易結構、貿易互利和貿易促進4個維度,全面、系統地展示十年來中國與共建國家外貿發展取得的成就,該指數由2013年基期的100升到2022年的165.4,共建“一帶一路”對貿易的促進作用持續增強。
“中歐班列帶動了對外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的大發展。”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産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伴隨中歐班列的開通運營,在中歐班列起始和終到站點、轉机基地以及沿線城市,出現了若干為中歐班列服務的新業態和商業模式,推進了沿線各國商業發展。同時,中歐班列使中西部企業率先擺脫進出口貿易對海運和空運的依賴,並推動中西部地區優勢資源和品牌拓展外部市場,增加了貨運量,降低了運價,擴大了中西部地區企業的“朋友圈”。
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歐班列近些年不僅在進出口貨物量上實現了高速增長,還在開行列車次數以及運載貨物箱數等方面不斷突破,有力促進了我國與共建國家的貿易往來和人員交流,繼而為我國外貿穩定以及國際産業鏈供應鏈平穩運作提供了支撐。
“鋼鐵駝隊”動能足
中歐班列將繼續跑出加速度
當前,一列列“鋼鐵駝隊”已逐步成為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重要橋梁。受訪專家普遍認為,未來中歐班列的發展潛力仍相當大。
“現階段,數字化、智慧化為中歐班列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模式創新空間。”陳建偉分析,首先,可以探索構建中歐班列大數據平臺,實現運力、路線、訂單等資訊數據共用,不斷提高資訊系統協同性,實現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及歐盟系統數據互聯互通;其次,可以探索推動供應鏈物流數字化改造,探索中歐班列裝運貨物綠色智慧標簽,實施全鏈路貨運智慧監控,提高運輸效率和安全性,降低運輸碳排放;再次,可以探索完善電子支付結算系統,實現跨境支付結算數字化,降低貿易成本;最後,可以探索發展數字貿易新模式,建設電子口岸、雲交易等平臺,實現貿易數字化。
“中歐班列發展潛力很大,效能提升空間也很大。”胡鈺表示,未來可通過鄭州、重慶、西安、烏魯木齊等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範工程建設,形成“樞紐點”,通過樞紐點之間的高鐵連成“線”,以輻射更多的區域,在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增強我國經濟整體實力。
宋向清建議,未來應最大化發揮交通樞紐的集聚擴散功能,構建與産業佈局、消費格局、宏觀經濟發展大局相適應的物流與服務網路,促進中歐班列沿線以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協調發展,打造對外開放的新高地,助力“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全面推向深入。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