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河套平原,天黑後天氣就冷了,埋頭耕種的張玉光還沒有收工之意,一陣冷風掀起的塵土撲了他一頭一臉也顧不上撣掉……近8年來,這位53歲的農民拼了命地春種秋收,不只為了自己眼前的生活,也為儘早還清已故長兄生前欠下的舊債。
內蒙古自治區杭錦後旗蠻會鎮民富村農民張玉光,是村裏的能人,當過村民小組組長,但他的生活在2011年因哥哥張玉明的去世而改變,為替哥哥還債,他家從殷實戶變成貧困戶。
當年,為給患肝癌的哥哥治病,親人們不惜四處舉債,連本帶息借下33萬元。哥哥走了,留下了體弱多病的嫂子和小侄女,大侄女已出嫁。“可憐的小侄女患有先天性腦積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説到這,張玉光眼睛濕潤了。
“哥哥欠下的債,我想辦法還。”看著悲苦的嫂子和孩子,張玉光決定替兄還債,但這對當時年純收入不足萬元的農民家庭來説無異於天文數字。
張家兄弟三人,張玉光還有個弟弟,也是農民,家庭生活條件一般。説起哥哥,他滿懷深情。“我們哥倆感情特別好,我家1999年蓋新房時,我哥出工出力沒少幫忙;哥哥多才多藝,吹拉彈唱幾乎都會,生病前經常帶著我從這個地方到那個地方演出,一起度過了很多快樂的時光。”
30多萬元的債中,有一些是哥哥以張玉光名義向信用社貸的款。另外,哥哥用自家20畝地的承包權作抵押向7位村民借了總共7.1萬元。哥哥去世之後,20畝地承包權如何劃分給債權人,一直沒找到令各方滿意的方案。經過一番思量,張玉光決定用高出當時市場價一倍的價格租種10年,以地租方式來替哥哥償還這筆債務。
患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的嫂子,長年在縣城給一些小店舖打工,每月1000余元的工資交完小女兒在私人福利院的護理費後,就所剩無幾了。“如果沒有弟弟的幫助,我都失去活下去的勇氣。”嫂子李桂芳説。
張玉光自己家只有10畝地,僅靠種這點地來還清這筆巨債是何等的艱難?一些債主被他的仁義所感動,紛紛主動免除其借款利息。
65歲的鄰居董國慶先後借給張玉光哥倆5萬元,現在還有3萬元欠款。他説:“張家從父輩開始家風就非常好,他爹就是一個人人都豎大拇指的老黨員,張玉光能有這樣的舉動我們一點都不奇怪。我們願意幫助他。”73歲的老鄰居丁志成也沒少給他哥倆借錢,現在還剩7000元欠款。他樂呵呵地説:“別人有困難,張玉光也熱心幫忙,曾經有個村民得大病,他還組織大家捐款。”
2015年,張玉光家被列為貧困戶,政府拿出精準扶貧相關措施,幫助這位為了替亡兄還債而陷入困境的農民。以前張玉光想多租一些地擴大生産規模,但一些人怕他給不起地租,不太願意租給他。在時任蠻會鎮副鎮長韓彥林等包扶幹部的幫助下,張玉光種上了80多畝地,並貸款購置了一台拖拉機及配套農機具,僅為他人提供農業生産服務一項,每年增收1萬多元。政府還給了他8隻基礎母羊,現已繁殖到26隻。
天道酬勤,好政策加上人努力,張玉光家的年純收入從2015年前的不足萬元增加到2017年的近5萬元。每當手裏有點錢,張玉光就第一時間挨家挨戶去還錢,截至目前,已還了近10萬元。“我打算在三五年內,把哥哥欠下的債全部還清。”
多年的還債壓力並沒有壓倒這位堅強的農民。張玉光以更加博愛的胸懷面對身邊的人和事。他常年義務打掃村裏公共場所的衛生,是蠻會鎮志願者服務隊隊長、廣場舞帶頭人。2015年,張玉光被評為全旗優秀志願者,還入了黨。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