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證券報認為,經過市場化改革的“強身健體”,防風險建設的“百煉成鋼”,全球化大潮中的“同臺競技”,中國金融業改革開放步入新階段,國之重器將嶄露新顏。
中國金融業開放是因應全球化潮流的自主開放。經濟全球化不可逆是世界進步趨勢,也是時代發展潮流,對外開放則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過去40年來,我國打開國門搞建設,主動擁抱世界,自主擬定擴大開放的時間表、路線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也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在對外開放基本國策指引下,在頂層設計的藍圖下,中國金融監管部門立足金融業發展階段特點,有步驟、有節奏地推進自主開放,提升了金融業國際競爭力。金融業基礎制度逐步健全,監管體制立足國情,並與國際接軌,防風險能力逐步增強,金融市場容量快速擴大,金融機構“走出去”取得積極進展,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我國金融地位顯著提升。資本市場開放步伐穩健,滬港通、深港通平穩啟航,滬倫通在醞釀之中,MSCI等國際指數納入A股,首個國際化期貨品種原油期貨成功掛牌。
中國金融業改革開放正站在一個新起點上。實踐證明,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金融業發展也是如此,金融業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條件已經成熟。一方面,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處於由大向強的轉型升級中,而作為國之重器的金融業,理應肩負更重要的歷史責任。歐美國家歷史經驗顯示,經濟強國必然是金融強國。我國穩健的經濟基本面和轉型升級的戰略任務,需要金融業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提升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中國金融業整體品質、防風險能力有了大幅提升,人民幣國際化也步入關鍵階段,具備進一步擴大開放的基礎。比如銀行業不良率總體較低、資本充足率和盈利能力較高,這些指標均處世界領先水準。
可以預期,金融業開放政策今年將陸續亮相。放寬銀行、證券、保險領域的外資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今年將落地,外資金融機構的業務範圍有望擴大,中外金融市場合作領域有望拓寬。此外,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人民幣國際化等舉措也在穩步推進中。
當然,開放不等於放棄監管,也不等於忽視風險。中國金融業開放將注重風險防範體系的完善,金融監管能力的提升。金融業國際化程度提升之後,金融風險的傳導、擴散機制會更趨複雜,破壞力將更大,這要求開放程度與風險防範能力、監管水準相匹配。近期中國金融監管部門的調整,監管體制的優化及一系列監管措施的出臺,向國際社會傳遞了明確的信號:中國金融業改革開放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有能力有信心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責任編輯:李春暉)